分享

年仅16岁的志愿军防空兵,不用一枪一炮,“击落”2架敌机

 大师兄666999 2019-09-25

作者:魏士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和美军的实力悬殊巨大,尤其是在空军对比上。最初志愿军根本没有自己的空军,后来在苏联的支援下,才有了用米格15战机装备的年轻空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沉重打击了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的美国空军。【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探照灯就被发明运用于防空作战(当时主要是防飞艇、防轰炸机),一道道摇曳迷乱的刺天巨型光柱,散发出来的紧张、神秘而绚丽的视觉效果,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被艺术家用来作为渲染战争氛围的特殊符号】

【德国更是把军事探照灯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他们在聚会时,用探照灯营造出一个直达天际的“光影圣殿”,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到震撼和迷狂】

不过,毕竟我空军组建太晚,实力依旧差距很大,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空军对比依旧十分悬殊。对美军飞机的肆意轰炸,还得依靠志愿军的防空部队。志愿军的防空部队装备也非常低劣,尤其缺乏被视做防空兵“眼睛”的高空探照灯和雷达。所以在战场上,一些防空部队只好磨炼凭声音判断敌机位置的“盲打战术”,如同武侠小说中的“盲侠”一样,仅凭耳力就能置敌于死地。

不过,这种奇特的战术非同寻常,难以在极短时间内练就,因此不能作为常规战术,要提高防空火炮的命中率,还是离不开探照灯和雷达。

这种雷达和探照灯其实在二战中的欧美国家和日本,早已是稀松平常的装备。在他们看来,没有这些还算防空部队?可见志愿军当时的装备与美军差距有多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种表现城市生活的艺术作品甚至商品包装或者说广告(尽管当时不叫广告),也常常能见到探照灯的影子】

这种探照灯和雷达,我军也有,但数量很少,优先部署在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上海,用于防空保卫。在上海担任防空任务的防空兵就装备了探照灯和雷达,专门防范来自孤岛的蒋军飞机的侵扰。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头两年,这支部队一直没有参战。

后来,苏联派出一支空军和防空部队接替我军驻防上海,这支一心想在战场上同美军“过过招”的部队,终于如愿以偿。

1952年7月,这支防空部队被调往抗美援朝战场,由于这支部队的探照灯和雷达,防空兵射击精度提高了90%,美军飞机的损失一下子上升了许多。

这让美军非常恼怒,为了铲除志愿军的“眼睛”,他们出动了三分之二的飞机,对配备探照灯的防空部队进行重点打击,这支部队遭受严重损失,不得不经常转移阵地。美军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所以不断派出战机四处搜寻这支部队。

针对敌人的打击,我防空兵也运用智慧,发明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战术。1953年1月18日夜,美军多架F-80战机对我防空部队阵地进行轰炸,年轻的防空兵战士王意仁灵机一动,想出一个点子。他摇动探照灯瞄准一架敌机,死死地抓住它以后,不断闪烁探照灯。

要知道,防空探照灯的威力是很强大的,它耗能很大,打开光柱的一瞬间,灯口附近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它强大的光能和电磁冲击力,光柱可达上千米,可想而知在黑夜里,如此巨大的光束对人的眼睛刺激会是怎样的强烈。再这样一闪一闪,美军飞机的飞行员突然暂时性失明,飞机一下子撞到附近的山头上,撞毁了!

王意仁的这一战术被战友模仿。4月3日夜,又有几架美机来袭,王意仁和战友如法炮制,这一次他们用3台探照灯抓住一架美军F-94式夜航战斗机,然后不停闪烁,美军飞行员又被“亮瞎了眼”,飞机犹如无头苍蝇一般乱飞,再一次撞在山头上,机毁人亡。

就这样,这支部队不费一枪一弹,仅用探照灯就“击落”了美军2架现代战机。志愿军下达嘉奖令,表彰这支部队,王意仁也被誉为“捉拿飞贼的神童”——因为这一年,王意仁才刚刚1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