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师告诉你大学的模样

 古典图书馆v37w 2019-09-26
0:00 / 05:50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什么才是正确的为师之道?

如何才能在大学学以成人?

今天,在这个属于“园丁”的日子

来一起听听最受学生爱戴的北大教师们

描摹他们心中

大学真正的模样

从事心脏钙信号调控及相关疾病研究的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世强老师,性格乐观豁达、课堂轻松有趣。他这样说——

教育是人忘掉所学之后

脑海里剩下的东西

著有《自由与教育》一书的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老师,实为社会学出身的教育哲学家。他这样说——大学首先是培养人然后才是人才 再是专业人才学生学的不止是知识而是知识如何化育到自己的生活里

出身于史学世家的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老师,上下求索、早开风气,在宋史和妇女史研究中颇有建树。她这样说——

我们作为北大教师

要对得起学生的期待

这是北大教师严肃的承诺

温文尔雅、颇有儒者气质的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唤作“杨子”。他这样说——

大学是培养大人之学

深入到自己的时代超然于自己的时代

物理学院教授马伯强老师从事高能物理理论研究,对强子结构有关问题有原始创新性贡献。他这样说——

蓦然回首

你会得到真正的发现和收获

致力于“学科跨界”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汤超老师认为“科学的发现往往来源于学科的边缘”。他这样说——

找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

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老师对中国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有着深入的认识,倾力阐述着“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他这样说——不会放弃思考是北大的基因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吴凯老师在表面物理化学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他说——想人之未想,做人所未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老师是国内著名的法理学者,他在以读书量巨大而闻名全院的《法理学》课上常常告诫学生:“潜心读书才能看清世界的全貌”。他这样说——

人内在的道德也是一个生态你的所思所念,所期所想都在构筑你自己的心灵生态

历史学系教授阎步克老师三十年来不断打磨课堂教授方法,让学生超越专业局限,超越“井底之蛙”的一隅之见,这是他认为的应当给学生培养的人文素养。他这样说——

每个墓碑之下都是一部世界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宇宙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裴坚老师,在北大任教近二十年,付出最多心血的就是本科生教育。他这样说——

大学是个求道的地方这个道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做人的道理、对社会的态度这一个全方位成长的场所

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老师,所从事的专业为中国历史地理,无论课堂、讲座还是私下聊天,她传递给学生最多的是对于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认识与思考。她这样说——

广泛吸取其他专业的东西是创新的最佳途径

基础医学院教授张卫光老师,他承担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课程,是一个有着表情包、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红”老师,和学生亦师亦友。他这样说——

学以为己这个“己”实际上是为了自身的修养

致每一位无言深耕、潜心奉献的人民教师也致每一位相信并尽力用教育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人

“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真义是在心灵土壤中的精心栽培是将知识化育到生活中的过程也是一番遗忘后最终留下的东西人格养育气局开阔性情涵养不只为一份务实的职业更是为了成为一个理想、完整的人

学以成人就要正确审视这个时代不仅会回到这个时代体验实然更会与这个时代拉开距离讨论应然想所未想、做所未做千锤百炼、切磋琢磨人生道路千万条而正确的那些一定是用力的方向

真正的教育需有学术上的建树同需内在道德的构筑所思所念、所期所想都是人格生态的培养认真过、努力过、坚持过、奋力过那便无需心急、无需忧虑收获总会在那不经意的“蓦然回首”间

生活不放弃思考

做学问耻于人后这是北大的基因更是北大学生铭记的信念相信教育并尽力用教育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这是理想的大学模样

今天,百廿添一的北大要对每一位辛勤的“园丁”道一句: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