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三个故宫

 老骆驼4753 2019-09-26

去年入冬后,我先后走访了三个故宫,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这三个最能代表中国皇权时代中国文化艺术最高峰的聚集地。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恰当的地方还请专家拍砖。

首先,我得先说明一个概念,故宫是指的以前皇帝办公居住的大型皇家宫殿建筑群,例如目前保存完好的是从明代建成的北京紫禁城。而故宫博物院则是1925年10月10日成立的,在紫禁城的建筑群基础上成立的特殊博物馆。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分成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普通游览者,个人认为,只要别忘了在中国其实有三个故宫,除了北京和台北这两个最著名的之外,还有沈阳的故宫也值得一看。

【沈阳故宫】

按照我个人游览的顺序,先讲下位于大东北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大陆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又称为盛京皇宫,是清朝初期由努尔哈赤兴建(1625年),皇太极时期建成(1636年)。后来清朝入关将都城迁到北京后,盛京皇宫就作为“陪都宫殿”或者叫“留都宫殿”。(引自百度百科)


个人感觉,沈阳这个城市非常大,但是沈阳故宫真的挺小的,貌似面积上还没有北京的天坛公园大。这个地方就像是清代皇室当作消夏避暑、纪念老祖宗、当老家留念的地方。建筑的风格感觉也没有北京紫禁城那么金碧辉煌、恢宏大气,好像一个迷你版的微缩景观。但毕竟是皇宫的一部分,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我不是学古代建筑史的,没办法很客观、很具体的说清具体形制,但是作为一个普通游客,这里的人不多,建筑之间的紧凑感也比较强,也是步步成景,透着浓郁的皇家气度。

沈阳故宫里的小狮子都那么萌萌哒

另外,既然作为博物院,这里的展品也有大量的精品、佳品,甚至有的并不比北京的逊色分毫。大概是我去的时间比较好,参观游览的人也比较少,我能有时间细细地观赏和品味了绘画、书法、珍宝、室内装潢等展品。

一直不喜欢清代的人偶,笑的极其诡异和瘆人

虽然整体来说作品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但清代整体水平都会比之前的宋明两朝差了一大截,更没办法和晋唐相较。不过除了书法字画,清代的手工艺制品已经从技术和技法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至今无法超越。

再说说现在人比较喜闻乐见的IP周边。(我也算是去过不少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写一个系列与大家分享。)现在的博物馆都很活跃,愿意把现有的一些素材重新设计、制作、投入市场,结合当下市场的审美情趣和客户喜好,做一些文化周边的产品进行销售。其实,个人认为这是个挺好的事情,一方面为博物馆引来更多经济收益,还能网红一把做足社会宣传,另外也是一种文化普及的尝试,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到此一游不能到处刻了,改用抖音刷存在了,还可以买点儿小物件儿、小玩意儿,拿回家分发一下留个纪念蛮好。

不过我看了一遍沈阳故宫的旅游用品商店,实在是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吸引我掏腰包购买的……无论是商品的创意设计感、制作的精致度、产品本身的实用性,都有点儿差强人意。品类也不多,转了不到五分钟也就只好离开了,甚至是专业类的图书也没能吸引我多一些驻足。

综合游览感受:★★★★

建筑风格:★★★★

内设展品:★★★★★

创意衍生品:★★★

【台北故宫】

去年年底,我特意选择来到台北完成我的2019跨年之旅。除了要在101底下看个壮观的焰火表演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元旦这一天占个便宜,免费参观一下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在这之前,我已经忍不住参观了一次,而这次经历真的可以用“震惊”两个概括。

白岩松曾经为《台北故宫》这本书写序时写过这样一段话:

“第一次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外,才突然意识到北京故宫的最大魅力,恰恰在于故宫建筑本身,虽然它内在的藏品也十分丰富,但千百年留下的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而它又不是为展示其他艺术品所用,所以,就让你感觉到厚重的同时,又感受到一定的距离感。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建筑本身并不存在,只是故宫的国宝来台之后,才为展示它们而建,于是,艺术品本身,就成了台北故宫的真正主角,也是灵魂所在。展示它们,就成了台北故宫唯一的任务,于是在红烧肉、翠玉白菜等展品的面前,你就自然感受到文物与游人之间的亲近。”(推荐阅读:周兵 《台北故宫》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当我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门口时,看着如喷雾一样漂浮在空中的雨气漫散,把这个在半山腰坐北朝南的小建筑,笼罩在湿润的绿色里面。我心里想的也是白岩松的那句话,真是跟北京故宫比起来,这简直是简单到简陋啊!但是,当我进到里面,看到一个个专题展区、每一件国宝级的展品时,我真的震惊了!

这就是那块著名的石头红烧肉,个人没觉得它在工艺上有什么特别独到之处,但是选料上真的是万里挑一,十分难得。

这个盘子的做法叫洋彩,不是珐琅彩也不是粉彩,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工艺,据说制作技法已经失传无法复刻。所有作品当初从北京故宫全部运到了台北,其他地方看不到了。

这是一块木料雕刻而成的若干个杯子,比套娃有意思多了。

著名的钧瓷,这件作品堪称极品。钧瓷一度制作工艺失传,后来经过工艺美术大师们根据古书一次又一次实验,总算恢复了制作。钧瓷的制作简单来说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好几次,出来的效果没人能预测,全靠老天爷撞大运,所以世界上就没有长得完全一样的两件钧瓷作品。

历史真的是个很玄妙的事情,很难说某一件事的发生是对是错。最开始从故宫转移文物是因为日本侵华战争,国民政府为了避免北京沦陷,造成大量国宝流失海外或者当场就被一把火点了,就像当年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一样,因此在1931年9·18事变后就开始筹划转移。后来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依旧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当时的国际地位,趁着战争的空档,大量的故宫藏品被辗转运到了台北,别忘了那十几年是炮火连天呢!也并没有北京首都机场到台北桃园机场的直飞航线,很多宝贝不是直接来台湾,而是辗转到了很多地方,最后绕了一个大圈才到的台北。当时运出来的东西竟然一件没少、一件没坏、一件没丢,这些都堪称奇迹!看着这些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华民族共同的智慧结晶文化传承品,我心里很感慨,它们在这里静静地躺着,都被照顾得很好,很安稳、很踏实。

国之重器毛公鼎,它的地位就跟我们小时候学的司母戊鼎或者四羊方尊一样,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溯源。

这就是2014年名噪一时,拍卖出2.8亿人民币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同款,据老师说,台北故宫库存里还有好多,呵呵呵

这是清代皇帝的多宝盒,是一位重臣花重金每年在皇帝寿诞时做一套当生日礼物用的,真是用心了。果然男人长多大都内心都还是个小男孩儿啊!皇帝也不例外。

上面的是黄金掐丝工艺的簪子和翡翠簪子,下面是烧蓝点翠的头饰,翠指的是一种翠鸟的羽毛,镶嵌在铜片上。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我以前去过的大多数博物馆一样,内部结构没什么特别,不过展览的导引做得不错,很多展览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将展品归类放成一排,展品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相应配合的视频、图像、文字简述,都给整个展览做了很好的解释说明,让普通人看了也能很快能看懂,这点非常好。毕竟人们来到博物馆就是为了学习的,如果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只是“咔嚓咔嚓”拍几个照片打个卡,这样的展览就很失败了。深入浅出地将展品展示出来并用一两句话给人讲明白,这是大本事。

全故宫里玉器展品里品相最佳的作品就是这个手掌大小的和田白玉籽料算盘,每一颗的品相都是极品,而且还能攒出这么多个凑一起,确实难得。

中国自古爱玉,最早的时候玉器是通灵用的巫术道具,古人认为用玉器能够与天地相连,达到聆听神明指示的作用。而玉器后来也就越来越多地用来展示一个人的权利、地位以及品格。龙的形成很有意思,世界上本来没有龙这个动物,却在世界各地都有“龙Dragon”这个名称的出现,有兴趣的回头可以研究研究。

除了最有名的红烧肉和翡翠白菜外,台北值得看的文物实在太多了,我趁着这次的台北之旅分别用了两次来看这些宝贝。尤其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还很意外地遇到一位原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退休老师为他的一位朋友做专家讲解,我和另外一个旅行的姑娘就这么厚着脸皮蹭听了一路。真的太受用了,学到了好多,连门票钱都给赚回来了!(再次偷笑窃喜)

这三个雍正时期的杯子,颜色真的太漂亮了,放在现在都很时尚很耐看,可惜现在也复刻不出来了,用老师的话就是“贼亮”,出不来这种温润淡雅有颜色艳丽的感觉。不得不说雍正的审美真是好。可惜有那么一个审美奇葩的儿子……唉!

 来来,看看大财主家傻儿子的审美,实在无语。

有点儿遗憾的是,我没见到我一直想看的《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寒食帖》这些书画佳品,原因很简单,我没赶上合适的时间,就在我来台湾的前两个月刚做过一个大型书画专题展,很多国宝都出来了,这位退休老师说,他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也才见过两次这些国宝,所以以后再有那种十分难得的展览或者演出,千万别犹豫,能看一定要去看,人这一辈子恐怕也赶不上一两次,太难得了。

有的朋友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艺术衍生品是做的最好的没有之一,这个评价我虽然不是十分赞同,因为我确实在别的国家或者别的艺术馆见过更好的,但是我也认为台北故宫是一个可以放开了买买买的地方。小到一张明信片,大到一套古画高仿收藏版复制品;从十块人民币到几千、几万不等;从一个普通旅游纪念品,到一本专业学术类书籍。品类丰富多样,制作品质很是精良。创意上虽然没感觉出多么惊艳,但工艺细节最能展现品质,这一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衍生品的确是华人地区值得学习的一个榜样。贵不贵?贵。但是值得这个价格。

综合游览感受:★★★★★

建筑风格:★★★★

内设展品:★★★★★

创意衍生品:★★★★★

【北京故宫】

前几天上元佳节,故宫开启了94年首度夜间展览,这个超级IP再一次大火了一把,很多人因为抢不到票还很是唏嘘郁闷了一番。不过看到朋友圈里和微博上的镭射灯光秀后……也是亮瞎了我的氪金眼,我一点儿也不为没能有幸晚上游故宫感到遗憾了。

浓浓的夜店风以及某老根儿大戏台的即视感……无法评论

但是我还是喜欢北京故宫的,也很佩服这几年死气沉沉不温不火的紫禁城,摇身一变成了超级网红,连乾隆爷也经常拜个剪刀手在到处摆pose。故宫变成了人们谈论文化与传承、古代与现代、艺术与商业跨界整合的好例子,围绕故宫的文化传播与产品创意生产养活了不知多少人,竟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图片来自网络)

每次北京下雪,故宫的雪景一定会被争相转发,相继刷屏,确实太美了。有人说:下雪后,北京城变回了紫禁城。这话说得让我这个北京生北京长的土著,有点儿五味杂陈,因为我们的童年记忆里,故宫不是主角,真正的北京记忆至少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以上雪景图片来自网络)

在20号那天,我提前买了张故宫门票以及珍宝馆的票,想再次亲近一下我从小就去逛的故宫。可惜,这一次游览给我的感觉是灾难……

从午门进来看到的人群

从神武门出来后,看到远处的景山,以及眼前攒动的人头,仓皇而逃。

故宫实施限流量门票制,仍然阻拦不了乌泱乌泱的人潮。是的,这是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应该让更多人去接触、认识和亲身体验故宫的震撼,但在三大殿周围与之间广场上的人,还是太多太杂了。这其实能理解,地方大,人又多,互相呼喊一下别丢了,也是正常。但是在珍宝馆里,展览的导引路线不明确,造成有顺时针走的,也有逆时针走的。展品放得十分密集,人们只能草草看一眼,甚至滞留拍个照,看看清楚文字介绍的时间都很少,狭小的空间里(我也不明白故宫那么大,有那么多房子,为什么非得把展览缩在这么细小狭长的空间里)人们互相拥挤、触碰、呼喊着。

“哎~XXX你在哪儿呢?”

“在这呢,在这呢!”

“别跑丢了,这人太多了!”

“请各位游客注意,不要停留,流动观展……” Repeat again and again……

听得我快吐了……

一股脑摆出这些展品,感觉就像在说:“我有钱,有钱就是任性,有钱就要炫出来!”

于是,我也真的没有看到几个展品,也就不能感受这些珍宝的价值,尽管我知道他们确实很好。也许有人会反驳,故宫本身就不是一个大盒子型的展览馆,肯定不能和现代展览馆那样做展示,只能因地制宜。这个没有错,但是同样是身处古代建筑群的沈阳故宫,展出就没那么别扭,如果都怪在人多人少这件事上,我想就有点过于推辞了。

北京故宫适合远观,怎么看怎么大气磅礴、皇家风范、扣人心弦,彰显北京这座三代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气度,要不然怎么叫帝都呢?可惜你没办法细瞧,细节上还是有太多需要做的地方,这有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要做的部分,还有广大观光者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义务。请文明观看,请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请珍惜和爱护这些难能可贵的文物古迹。

金銮殿的感觉,每一次都让人觉得这才是皇家风范

就连大殿外的一扇门,都透着皇家的贵气和奢华

 对比之前沈阳故宫的石狮子,还是这个更威武雄壮不可侵犯

最后还得说到衍生品上,这个在开头其实已经提到了。故宫火了,就是因为在传播和创意衍生方面做得真出彩,但是产品生产出来的质量,还是希望能严格一些,别让人看着朋友圈上热血沸腾,冲动购物后,拿到的产品确与预想的差距那么大……比如去年年底的故宫口红系列,想法很好,创意很赞,产品真的就太像义乌小商品市场荣誉出品的感觉了……反正我退货了。故宫里的商品店真不少,网上的旗舰店也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购买,当个情怀也不错。

综合游览感受:★★★★

建筑风格:★★★★★

内设展品:★★★

创意衍生品:★★★★

三个故宫,三个风格,三种气质,各有各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但是对于文化传承和传播来说,它们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希望,无论是故宫还是任何一个博物馆、展览馆、画廊、艺术中心、书店等等,这些挂着文化与艺术名头的机构,都能潜下心来,做一个文化机构真正应该做的学问,文化普及与文化提升本身就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不要光顾着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也不要过分强求网红经济,除了刷流量刷存在感,也得讲求些品质。

最后还是感到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有很大希望的,因为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多人去关注、去讨论、去思考,这本身难道不就是文化传承与传播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