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古文100篇 | 17、上善若水、仁者爱人、国之器用、北冥有鱼、得道者多助

 6huang 2019-09-26

81.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最高的德行。 善:擅长。 几:接近。 与:交往。 尤:罪过,过错。

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争,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接近于道的境界。安守着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交往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政治上也精于治理,处事能够发挥自己的优点,行事善于把握时机。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所以没有过错,也就不会埋怨他人。

82. 仁者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①异:不同。②以:因为。③恒:经常,常常。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83. 国之器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①器:栋梁之材。②国用:能为国家所用的人。③国妖:祸害国家的人。

嘴上能讲,又能身体力行,这样的人是国家的珍宝,嘴上不能讲,但能身体力行,这样的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嘴上讲得很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是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就是国家的祸害。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应该尊重国宝,爱护国器,任用那些能用的人,清除那些祸害。

84. 北冥(míng)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①冥:海。②海运:海风刮起。③志:记述。④抟:盘旋,旋转。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长,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宽阔,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呀,当海风刮起的时候,就要迁往南方的大海。那南方的大海,就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就行三千里,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它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方的大海。”

85. 得道者多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xī)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①城:内城。②郭:外城。③委:抛弃,舍弃。④域:疆界,一定的区域。 ⑤谿:山间的流水沟。⑥畔:通“叛”,背叛,叛乱。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既然围着攻打它,一定有得天时的天气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地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来源:网络等,版权归属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