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德化窑,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关键词大抵是明代、白瓷、瓷雕等。实际上,德化窑的内涵远比这些更丰富。 明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故宫博物院藏 德化县位于福建泉州西北部,境内瓷土资源丰富,是古代中国南方重要的产瓷区之一,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设立窑场,烧造青瓷。境内自唐至清的古瓷窑址多达二百余处,遍及全县各个乡镇。(语出《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德化窑》) 唐时,德化窑尚属草创,产品质量不高,胎质比较疏松,具有一定的吸水性,釉层较厚,釉不及底,常有冰裂现象。 宋元时期,德化窑主流产品是青白瓷。产品釉面光洁,积釉处见湖水青色,胎质坚实洁白。可见烧造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由于窑内温度、气氛分布不匀,釉色差异还比较大。有的近于白色,有的呈淡绿色,还有部分泛黄泛灰。 除此青白瓷外,这一时期德化窑还烧制青釉、酱釉、褐黄釉、白釉、黑釉等诸多品种,产品十分丰富。器形则是壶、罐、瓶、盒、杯、盘、碗、盏应有尽有。部分产品开始采用模制成型。同时改变了唐时素面朝天的做法,逐渐采用模印、刻划等装饰技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