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瓷雕是福建省东山岛寺庙建筑中一种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剪瓷雕在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在那些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 民国时期,东山就有一些工匠应邀到台湾或澎湖修寺庙、祖祠,其中就有专事剪瓷雕的师傅。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剪瓷雕艺术在一批优秀艺人的手中发展到高峰,成为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中一技奇葩。民国时期,东山就有一些工匠应邀到台湾或澎湖修寺庙、祖祠,其中就有专事剪瓷雕的师傅。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剪瓷雕艺术在一批优秀艺人的手中发展到高峰,成为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中一技奇葩。 虽然已是一门百年民间工艺,但因剪瓷雕一直只出现在庙宇、祖祠、寺院的屋脊上,“远离”人们的视线,所以长期以来并不为大众所了解。人们越来越钟情于可塑性和耐用度更高的石雕。但无法替代的是技艺高超的艺人们认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无法替代的是每一个碎片手工拼贴的质感,无法替代的是闽台原乡美术的质朴情怀。 在你生活的水泥森林里,是否还能看见它的模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