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明居士 2019-09-26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色。各种各色的中国历史文化最终是由本国的地理环境所深深影响的

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的物质基础。中国的地理环境也是如此。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正说明了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地理环境决定论即自然条件指出:人类文化得以发展,首先要依靠地理(自然)条件的支撑。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命运皆决定于地理环境理论。这个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初期具有反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我国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初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使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技术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随着明朝初期推广植棉,棉织业迅速发展。松江是棉织中心,棉布产量多,质地优美。杭州.西湖等也是棉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那时候的景德镇,白天青烟蔽空,晚上夜晚红焰冲天。镇上有许多为皇家烧制瓷器的官窑,还有烧造民窑。官窑一次可烧杯碗等小器300多件,民窑一次可烧小器1000多件民窑里雇工很多。全镇陶瓷工人有几万人,十之七八的人家都是从事瓷器生产和销售的。瓷器的制造分工很细,有制坯.画坯.上釉.装窑.烧窑等工序。景德镇的瓷器质量好.品种多.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特别是五彩瓷器,色调多变,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名扬海内外,为明朝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对对文化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早期文化形成更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国渡各民族的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成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住的地理环境就是戏剧的舞台和背景了。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形成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较早产生了文明。黄河与长江流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人类的生命与水是分不开的。水源决定了文明在河流地理环境下产生。华夏民族在长江黄河流域一带生存.繁衍,创造了中国文化灿烂辉煌的一页。中国文化的第一特性是延续性,这种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从华夏文化的形成开始,中国文化在数千年发展中从来没有中断,这是在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的作用下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延续。黄河流域——这片七八十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和冲积平原,地理条件良好。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根源我们知道,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东亚大陆的大地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岭之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文化在广大的区域内发展,内部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原皇朝失去了黄河流域时,还可以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为依托延续中原文化。历史上的东晋.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但是始终延续了中国文化。正因为中国地域广阔,才有斡旋余地。中国菜始终保存了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才得以延续下去。

中国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早期的中文化就开始存在多元化了。这最终归结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表现出不同的地理文化特征。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繁杂多样。由于南北跨纬度大,使得南北温度相差近50°,东西年降水量相差几千毫升。山脉与河流都有各自的走向,这使中国出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的特征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民族的文化也存在差异。中国文化虽然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又具有统一性。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大统一。各种文化共存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

地理环境对中国农耕文化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地理环境影响了中国农耕业的分布。南北农耕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南北天气.降水的影响。北方干旱降水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南方天气湿润降水量多,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农耕作物的种植主要由地理环境决定。

总之,虽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要。它是文化种类的载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