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港口巨变 挺起舟山脊梁

 攒破烂儿的 2019-09-26

北纬30度,一条神秘而独特的纬度线。四大文明古国,以及玛雅文明遗址、百慕大三角等众多奇观绝景、未解之谜,都贯穿于此。

沿线往东,中国舟山,屹立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面朝广阔太平洋,其港口自古是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枢纽。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潮涌东海,载梦前行。

改革开放后,全国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大潮涌动,舟山港区一路披荆斩棘、改革升级,创造了一个个中国乃至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

七十年沧桑巨变,舟山港口吞吐量从1957年的31.01万吨跃升到2018年的5.08亿吨,成就世界大港;管理、服务等各项制度从百废待兴到日臻完善,提速港口高质发展;深水码头泊位从零到百,年设计吞吐能力5亿吨。

一艘艘巨轮停泊、起航,全球贸易品种在此汇聚。舟山紧抓国家战略机遇,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历史。

时代脉动  实现跨越式发展

时光飞逝,那些年的过往,总会浮现。

      1950年5月17日,舟山解放,带来舟山港新生。此后30余年,是漫长的恢复、维持时期。
      陷入发展困惑之际,改革开放,让舟山港的未来图景,变得清晰。1984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出把建设“东方大港”列为国家开发项目。同年7月,“东方大港”考察团来舟,认为这里是理想区域之一。
      三年后,随着浙江地方港口第一个万吨级泊位——老塘山一期1.5万吨级码头的投用,舟山港结束了无深水码头泊位的历史。同年,沈家门、定海、老塘山三个港区合并为一港,“舟山港”首获国家命名。

道道闸门开,盈盈清水来。自此,舟山港区开启大开发大建设的时代,港口、航道、码头、锚地、市场等从有到优,从量化到质变……

      1996年,兴中公司岙山基地25万吨级码头,成为当时国内最大油品转运码头;
      2005年12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全面完工,正式开港;
      2008年1月,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国际航道通过交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系亚洲第一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
      2012年11月,舟山武港矿石码头陆域工程通过验收投入运营,当时是中国最大铁矿石中转码头。该年,舟山构成“五纵八横”的主体航道网络;
      2016年1月,随着载运17.3万吨铁砂的马绍尔群岛籍船舶“SAVINA”轮顺利靠泊,当时国内七大40万吨泊位之一的舟山鼠浪湖矿石码头正式对外开放。

栉风沐雨七十载,现在,舟山港区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稳居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目前,舟山已开发港口岸线141公里,航道总里程占浙江省总量的67.5%,达3354.8公里,拥有万吨级主要航道20条,其中30万吨级3条。锚泊作业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其中可锚泊10万吨级以上船舶锚地15处、30万吨级船舶锚地5处。

       从“渔、港、景”到“港、景、渔”,港口在舟山城市发展战略中,主导地位愈发清晰。依托大港口建设,舟山构建大交通、畅通大物流、推动大开放,为海上花园城市建设、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乘风破浪,开拓前行。
深化改革  提升服务管理手段

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汇聚着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进入新世纪,信息化建设成为各大港口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2001年,舟山建成港航系统信息化网络,实现了各类信息、业务数据在浙江省港航综合信息网双向传递。

时过境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以及行业强劲需求,2011年,市港航局深入调研航运管理、公众服务、生产运营等情况,结合当时国际港口的发展方向,“智慧港航”项目应运而生。

       2012年,智慧港航一期项目建设全面展开。次年,建成港航指挥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首次呈现了航道、锚地、码头、企业、船只和工作人员状态信息的全景视图,并通过动态监管,调度协调各方资源,保障了港域日常业务的高效进行。

      与此同时,港航综合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运行。该系统整合了各种业务信息系统,使得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局面。

以“信息化”为抓手,全面创新港航服务管理手段。近年来,除了“智慧港航”项目,我市在港政、航政、引航、船检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

陆续推出“引航电子签证单”“引航电子申请单”“引航特殊计划电子申请单”“引航特殊方案电子申请单”,以无纸化提高了签单效率,减轻了引航员负担,精简了船舶引航流程;

成立全国地方船检首家船舶审图中心——浙江省船舶检验局(舟山)审图中心,加速船舶开建,缩短三分之一常规审图时间。2017年4月以来,已为100多艘船舶提供审图服务,并开创了浙江地方船检成立以来第一次突破150m以上的大型船舶业务受理;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任务,实现网上办事实现率100%,掌上办事实现率100%,跑零次实现率100%。今年8月,舟山又在全国率先开展沿海普通货船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和船舶营业运输证配发“两证联办”创新试点工作,在全流程网上审批的基础上,再次压缩环节,材料精减40%。

谋定而后动。舟山港区始终坚持信息化建设,把握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给现代化国际港口崛起,提供强力支撑。

当前,舟山港区深入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全力打造“1+4”港航口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港航口岸数据中心、数字港航综合监控指挥平台、数字口岸综合服务平台等有了新动态,信息化的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江海联运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发展大局。

2016年4月19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获批成立。这是国家赋予舟山的历史使命,承担着“点睛”长江黄金水道、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任。

是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


建设国际综合枢纽港,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首要定位。舟山港区货物吞吐量从3.79亿吨攀升至5.08亿吨,年均增幅11.34%,江海联运达到2.22亿吨,占长江干线江海联运量的15%。每年靠港的国际船只将近一万艘。
累累硕果,得益于日益完善的港航基础设施支撑。截至目前,舟山港区拥有码头泊位300个,码头综合设计通过能力近5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25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
要留住更多的国际航行船舶,必须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力。高质量建设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成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载体,也是浙江自贸区“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坚持服务“船舶、船东、船员”理念,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海事服务企业和咨询机构,大力发展船用燃料油供应、外轮供应、国际船舶管理、海员服务等海事服务产业,全力打造与国际接轨先行先试的海事及航运服务集聚区。
深入践行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市港航局大力探索推进江海直达运输新模式。2018年4月10日由舟山研制的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成功首航马鞍山。

以“信息化”提升江海联运服务,舟山融入长江经济带再加速。近年来,依托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舟山推进“互联网+江海联运”融合创新,深化公共服务、行业监管、数据交换、航运交易四大功能,实现年均网上审批量5000单以上、共享电子数据超过5万单、应用平台企业超过1000家,成为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江海联运信息中心和首批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单位。
深入实施“7234”工程,加快完善大宗商品及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江海联运集疏运网络,进一步提升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能力和现代航运服务能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不断增强。
预计到2022年,舟山港区综合功能显著提升,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以上,新增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1.14亿吨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6亿吨,江海联运量力争达到2.6亿吨。
时代在变,奋斗底色不变。现代港口将托起“新区梦”“海洋梦”。

文字:沈晏 

图片由市港航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