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宪宗朱见琛为“景泰帝朱祁钰”平反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数字人生6688 2019-09-26

万亭真

明宪宗朱见琛为其叔叔景泰帝朱祁钰平反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朱祁钰平反也就意味着否定其父的决定,这在封建皇室中不是件简单的事,在古代,自古就有皇帝无过错的混账逻辑,错了也得认,因此否则前皇帝的过错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还是儿子否认父亲,历史上的皇帝除了宋孝宗外(宋孝宗否认的也不是他亲爹),恐怕也只有朱见琛一人了。

图文共赏

我们知道,大明王朝自从明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二次登基后,已故的景泰帝朱祁钰就成了一个“忌讳莫深”的人,没人敢提他,景泰帝执政时期的“年谷屡丰”“元元乐业”局面也被不断抹黑,景泰帝一朝的忠臣武将也不断被清算打压,这一时期堪称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场政治灾难,直到景泰帝去世18年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才正式为其叔叔恢复名誉,承认其“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身份,明朝的一大冤案这才尘埃落定,这期间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图文共赏

明英宗去世后,留给明宪宗的不是一个安定祥和的江山,虽然他二次登基后也干了不少好事,比如废黜嫔妃殉葬制度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曹吉祥、石亨叛乱”,给社会造成很大的不稳定性,再加上西南、西北以及荆襄地区先后爆发了大规模叛乱,明英宗时期积攒的各种社会矛盾一股脑的全都爆发了,明宪宗为了稳定局势,也不得不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稳定人心,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平反昔日的冤假错案,就像宋孝宗一样,一上台就给岳飞平反昭雪。

图文共赏

明英宗驾崩八年后,即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首先就为当年在“夺门之变”中受诬陷而贬官的御史耿九畴父子平反,“信号”一出,各地的“喊冤声”就开始滚滚而来,成化元年(1465年),当年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间而被冤杀的大英雄于谦也被恢复名誉,明宪宗还特命翰林院为于谦书写祭文,肯定于谦的历史功绩,此外,曾血战瓦剌,却由于受于谦案而被株连致死的范广将军,以及“夺门之变”惨遭流放的陈循、俞士悦等内阁重臣也先后被恢复名誉或官复原职。

图文共赏

明宪宗所做的这一切都与景泰帝朱祁钰息息相关,为景泰帝平反已是“箭在弦上”,现在就差一个引子了,在那个时候的明朝还不像后来明末那样没人敢说真话、实话,明宪宗时期的朝风还是保持着刚正朴实的士风的,大臣们看准了事情,还是敢说实话的,成化三年,荆门训导高瑶率先勇敢站出来为景泰帝“发声”,他上书明宪宗,详细陈述了当年景泰帝之冤,以及由此而制造的一系列冤假错案,一句“

而天心可回矣!

”极大触动了明宪宗的心思。

图文共赏

在朝堂上,明宪宗宣读了高瑶的奏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多的大臣纷纷上言,大赞朱祁钰“削平祸乱”的功绩,朱见琛见条件成熟,于成化十一年,借着册封皇太子的机会,下诏承认了朱祁钰“

勘难保邦,奠安宗社

”的功绩,捎带还加了一句“

先帝寻知诬枉,深怀悔恨

”,意思就是我爹也知道他是冤枉的,只是还没来得及为他平反就驾崩了,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吧,于是在册封完太子之后,明宪宗随即下诏,追授朱祁钰“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谥号。

这件事尘埃落定后,有效缓和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社会开始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各地暴乱也逐渐被镇压或平复,明朝一度出现“成化中兴”的局面,从这件事上看,足见明宪宗胸襟开阔和精明的智慧,也为其子明孝宗朱祐樘做了一个好榜样。

分享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