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前期天下无敌,为何范增死后一直打败仗?刘邦登基后说出原因

 数字人生6688 2019-09-26

趣历史杂谈

秦末起义的旗帜,一开始由陈胜吴广举起,后来项羽接班,成为天下反秦的领袖,项羽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一位悲情英雄人物,司马迁对他或多或少有同情,项羽打仗时,跟别人不同的是,他总是带头冲锋,士兵在他的激励之下,往往能死战,一时间打遍天下无敌手机。

项羽的战术没有问题,每次打仗基本都胜,但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项羽虽然善战,但却不善于用谋略,行事过分霸道,让身边的人渐渐离他而去,包括曾经的盟友,一旦有机会离开,都选择逃跑了,项羽最终败给刘邦,是输在政治上的。

项羽的短板其实有人帮他弥补,此人就是范增,范增年过七旬,仍旧选择加入反秦义军,足见此人建功立业之心不死,范增不仅有年龄的优势,更有经验的优势,当初陈胜战败,他就建议项梁打着楚王的旗号反秦,可打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初秦国统一天下,杀死了楚王,所以楚人对秦国深怀敌意,加上楚人曾说过"亡秦必楚"的话,很有煽动力,范增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果真是老江湖,一眼就能看准关键,项梁打着楚怀王的旗号,果然一路势如破竹。

要是范增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恐怕项羽不会败得那么惨,范增本是忠心耿耿的谋士,无奈项羽对他的建议不够重视,要是项羽懂得万权谋的话,就不会让刘邦在鸿门宴上溜走。范增去世后,项羽和刘邦又形成对峙之势。

这时刘邦提出,双方签订合约,以鸿沟为界分天下,项羽果真是个实在人,刘邦说什么他都信了,签订合约之后,他把立邦的老婆、孩子、父亲都释放了,真准备撤兵东还,可刘邦却看中了这个机会,直接在项羽撤退时,于是项羽垓下大败,只能逃到乌江自刎。

假如项羽跟刘邦签订合约时,范增没死的话,他肯定不会同意刘邦求和,范增很了解刘邦,这人是个混混出身,他的话十句有九句都不能信,可惜项羽太耿直,没有范增的提醒,他立马就中了圈套,范增离开后,项羽的失败已成为必然。

后来刘邦取得天下,他登基称帝后,在庆功宴上说:"项羽虽然有范增,但却不能用,所以才被我打败。"刘邦总结出这一原因,可算十分恰当了,其实在楚汉之争过程中,项羽起码有三次以上机会置刘邦于死地,可他都稀里糊涂的错过了。

项羽只适合当一员战将,不适合当皇帝。

分享至
投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