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青山138 2019-09-26

在豫中平原的乡间,柿树并不稀罕,因寓意着红红火火、事事如意的美好祈愿,故而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装扮着农家小院的风韵,充盈着庄户人家的满足。

乡下人吃柿子花样百出,熟或者不熟,都能吃,浓软的柿子、脆硬的柿子,冰糖一样甜,甜到人心里。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梁永刚|文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贪吃的农家娃等不到柿子完全长熟才吃

农历五月柿子坐果,霜降前后成熟。霜降之后的柿子发软熟透,品质也好,是名副其实的烘柿。

不过,对于贪吃的农家娃们来说,是等不到柿子完全长熟才吃的,就连发黄也等不及,往往是在柿子尚在青涩之时就开始摘着吃了。

按常理说,泛着青气的涩柿子是吃不成的,吃一口满嘴苦涩,舌头长刺,但乡村孩童却无师自通,创造出了多种简单却管用的去涩土法。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昔日的乡间,几乎每家的房前屋后都矗立着或圆或方的麦秸垛。用手在麦秸垛上掏出一个洞,把青涩的柿子塞到里面,再用麦秸填实,或者将青涩柿子埋到麦缸的麦堆中,等等。

无论哪一种脱涩之法,都要耐心等上五六天,到时候再掏出来就会大变样,硬邦邦、苦涩涩的柿子软了也甜了,揭掉外面的一层硬皮,里面一包甜水,可好吃。

幼时在乡间生活,我家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柿树,一棵临近灶房,一棵挨着猪圈。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时令进入秋天,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柿树叶子日见稀疏,眼瞅着枝头的柿子由黄变红,祖父围着柿树转了一圈说,该卸柿子了!

“卸柿子”又叫“下柿子”,也就是把树上将熟未熟的柿子采摘下来。错过这个时令不卸,一阵大风刮过,那些熟透的柿子就会从枝头跌落一地,白白糟蹋,实在可惜。

乡下人重情义,知感恩,对乡邻古道热肠,对于鸟儿也是如此。卸柿子卸到最后,祖父总是故意在柿树枝巅留上一些柿子。

老辈人的说法是,一是感恩酬谢柿树大长一年的辛苦,二是给乡间鸟类留一些口粮。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民间关于柿子的脱涩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

从树上卸下来的柿子,顶多也就是七八分熟,黄中透红,质地坚硬,味道苦涩。

按说,最好的脱涩办法就是放到自然熟。不过,不少人家都是等不及的,乡下一日三餐寡淡无味,水果又少得可怜,为了让一筐子涩柿子尽快变成老人小孩口中软甜的美味,可谓是费劲了心机,用尽了办法。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乡间常见的脱涩之法有二:一是用烟火熏烤“烘”,此法比较费事,多适用于专门卖烘柿的人家。

大批量烘柿子需要专门挖一个口小肚大的柿子窑,窑底铺上一层厚厚的麦秸,将又硬又涩的柿子一层层摆放整齐,顶部盖上麦秸,然后用麻渣泥封上窑口,点上木柴或者玉米杆连烧五六个钟头,停火后捂闷几天,待开窑后就成了红红的烘柿。揭去薄薄的一层外皮用嘴一吸,满嘴流蜜,甜到心里。

二是用温水“漤”。漤柿子是乡间最常见的脱涩之法,不过,只有霜降前摘的柿子才能漤。此时的柿子没有完全成熟,从里到外都是脆生生的。

等过了霜降再摘的柿子,虽然没有熟透,但里面已经发虚变软,只能烘着吃,不适合做漤柿。

漤柿子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直接丢到水缸里泡,泡上几天涩味就会去除大半,啃上一口脆甜。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小时候,放学后常常和玩伴们去村后的柿子园里摘快熟的柿子,摘后跑到坑塘或者河沟旁,将各自的柿子放入水中或者埋入泥里,上面再压上石块,记上记号,等过上几天就变成了漤柿,再扒出来吃。

这些只是顽劣孩童的漤柿之法,口感是次要的,更多是图玩。

漤柿的特点就是脆甜清爽,特别适合牙口好的人吃,咬一口脆生生甜丝丝,满嘴生津。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口味最好的柿子当属自然糖化的老烘柿

当然,口味最好的柿子还是那些在枝头上自然糖化的老烘柿,乡间俗称“树头烘”。

吃漤柿需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味,而老烘柿不说吃,而叫喝烘柿,一个“喝”字透出凉甜的诱惑,带着草木的芬芳,如同三伏天饮上一通井拔凉水,寒冬里喝了几口陈年老酒。

烘柿稀软熟透,一兜甜水,轻轻咬破一个小口,不用牙齿咀嚼,吱吱溜溜一口气就能吸干里面的汁水,那种软软滑滑、甜甜蜜蜜的感觉一直美到心窝里。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漤柿和烘柿,一个吃、一个喝,看似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感觉。

老年人牙口不好,啃不动梨啊枣啊之类的硬水果,唯独爱喝老烘柿,由此也衍生出了一句乡谚俚语“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

那些树头自然烘成的柿子里,最好喝的当属“老鸹叨”,入口后有一种清冽自然沁人心脾的甘甜。

“老鸹叨”是乡间的俗称,专指那些被老鸹、麻雀等鸟类叨过的烘柿。

老辈人常说,老鸹在众鸟当中鼻子最尖,一树的柿子哪个味好,它大老远就能闻到,专门挑那些最好吃的柿子下嘴。

凡是老鸹嘴叨之处,烘柿上都会结出一小块黑斑,这也是区别“老鸹叨”和其他烘柿的重要依据。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烘柿拌炒面,给肉也不换

烘柿拌炒面是乡间一道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清香黏甜,百吃不厌。所谓“炒面”,就是将小麦面或者玉米面在热锅上炒至金黄。

当然,炒面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不过,没有烘柿的季节,多是用滚水拌或者稀饭搅,口味远没有烘柿拌炒面好。炒面是乡间村妇的厨艺之一,看似简单,其中也有不少诀窍。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炒面

童年的记忆中,祖母用炊帚将大黑锅一遍遍刷净后,从面缸里挖出两瓢白面,倒入锅中用戗锅铲摊匀。

干玉米秆渐次填到了灶膛里,我坐在一旁把风箱拉的呼呼生风。

祖母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戗锅铲,来回不停地翻,不急不躁地炒。

祖母告诉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吃不了炒面,翻的太快锅底会糊,慢了香味出不来。

狭窄的灶房内,闷气不透风,火苗的炙烤加上呛人的烟火味儿,让祖母不时拽过肩上搭的手巾擦把汗。

很快,锅中的炒面颜色开始变深,丝丝缕缕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等锅里的炒面由浅黄色变成金黄色,灶房里弥漫出浓郁的麦香味道,此时就可以出锅了。

等滚烫的炒面凉上一会儿,祖母从灶房的土墙上取过一个罗,将炒面倒入里面过上一下,那些在翻炒时裹在一起的面疙瘩,祖母放在案板上将其擀成碎末,倒入炒面中。

焦急的等待中,祖母给我盛了大半碗炒面,把几个软成一兜水的烘柿倒入碗中,像平日里搅稀饭一样,用筷子一圈圈均匀地搅着。

烘柿拌炒面,关键在拌,如果搅拌不匀,上面搅成了糊状,下面还是干的,吃的时候容易呛着。祖母拌炒面很有耐心,一开始粘稠得像糨糊,越搅越细腻,直到搅成一碗均匀滑溜的稠糊糊,才笑吟吟地递到了我手中。

尝不尽的,是岁月。甜不过的,柿你

我端着一碗黏黏稠稠的烘柿拌炒面,用筷子挖上一大块填进嘴里,唇齿间顿时充盈着香香甜甜软软滑滑的感觉,不多时,就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

除了烘柿拌炒面,在乡间村妇的一双巧手烹调之下,烘柿还可与小麦面、玉米面等搭配,做成多种风味独特的面食。

譬如,烘柿去皮后用筷子打成糊状,拌上玉米面,在鏊子上可以摊成杮子面煎饼,也可以烙成柿子面油馍,趁热吃甜中带香,酥软可口,味道醇厚,老少皆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