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天发通话录音事件持续发酵,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自己信息安全?

 timtxu 2019-09-27

张天陈奕辰通话录音事件持续发酵,24日晚,《心动的信号2》女嘉宾张天发声明再次回应与陈奕辰聊天对话被曝光一事,强调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录音的,表示擅自公开录音的行为已对侵犯她隐私权。同时她还指出,录音在大量微博账号发布后,公众讨论和恶意揣测她的私人生活,已对其造成严重影响,要求泄露者立即删除录音,停止散布她的个人信息,将会依靠法律维权。

事情发展到现在,录音来源无从得知,在各大营销号的推动下,两位当事人的聊天录音被摆在聚光灯下围观。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生活跟手机、网络越来越亲近,我们的个人信息,怎样更好保护,避免裸奔?

张天发通话录音事件持续发酵,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自己信息安全?

一、我国对于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

以王利明教授为代表的民法学家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独立人格权。大数据时代使得每个人的数据信息都处于易被侵犯的不安全状态,同时个人信息权的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均愈加凸显,当前社会对于个人数据信息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权强调的是个人信息控制权,既保护其人格利益,也保护其财产权益。从传统独立人格权的角度来说,当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出售或者不当利用时,信息主体可基于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人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从经济权益的角度来说,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财产价值,之前已经出现过多个个人用户信息被恶意买卖的案件,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亦可请求相应的经济赔偿。

我国尚未颁布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法,虽然《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经于2013年正式生效并实施,但也没有强制约束力,仅是一份指导性技术文件,调整对象即使违反相关规定也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我国目前有两部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分别由周汉华教授和齐爱民教授主持编写或执笔。周汉华教授的建议稿未设置专门的章节讨论民事责任,黄进教授主持,齐爱民教授执笔的建议稿在责任承担上体现出不同的态度,该部建议稿在第五章第54、55、60条规定了民事责任。但总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仍任重而道远。

张天发通话录音事件持续发酵,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自己信息安全?

二、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1. 尽最大可能尽量减少被采集用户信息的次数

对于互联网的头部企业来说,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关乎声誉、命脉,相关的人力、技术投入一直不低。但对于一些创业期的新兴APP,可能就不会如此乐观。随着电子支付、人脸识别的盛行,面容ID、虹膜、指纹等生物特征成为新的个人敏感信息。生活中,不要随意去下载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以及去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站点,使用时要谨慎进行用户注册,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进行相关操作,尽最大可能尽量减少被采集用户信息的次数。

2. 定期的去清理你的cookies

所谓的cookies,就是让你清除你在浏览器可能遗留的身份信息,让自己的数据行为不能成流程的存储在某些数据库中。

3. 及时清除快递信息

收到快递后扔快递包装时,将上面的相关信息用笔涂掉或者撕碎。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能根据你的信息就进行诈骗。

4. 把握互联网与人交流的尺度

在网上与人交流遇到相对隐私的问题时,斟酌之后再决定是否通过网络沟通。如张天事件,涉及到很私密的私生活问题时,如果能多留一个心眼,也就不会被有心人利用了。

张天发通话录音事件持续发酵,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自己信息安全?

总结:

个人信息和用户数据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所产生和附加的商业价值不断增值,《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进入立法规划。但即使法律出台,很多时候也只能事后救济,某些信息一旦泄露,是经济赔偿无法弥补的,所以我们需要从自身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