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字读来皆是血——晚景凄凉的曹雪芹

 tyjtsg 2019-09-27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在北京西郊,有一座美丽的香山,每年10月,香山红叶万山红遍,如朝霞,似红锦,有谁知道,这香山片片的红色枫叶,更像是为了纪念一位曾经住在这里的大文豪。今天网站给大家讲讲北京香山与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有关的故事。曹雪芹祖籍河北丰润左家坞,其祖上一支曾迁居辽阳,后以军功被封清八旗正白旗。

曹雪芹祖父颇得康熙皇帝的赏识,调任江南织造的肥差。后曹家家道中落,居住在香山实胜寺附近,香山原是曹雪芹的祖居。曹雪芹晚年家境贫寒,贫病交加。乾隆十六年前后,他辞去瑟夫(教师)的职务,回到香山祖居,发愤写作《红楼梦》。按照清政府的规定,旗人每月可领取四两银子的“钱粮”,这可怜的四两银子只够全家人喝稀粥糊口。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谩友,因财绝交世间多。”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悲惨境况下含辛茹苦焚膏继晷地书写《红楼》。他写《红楼梦》的方法很奇特:将笔、墨、纸、砚用一块布包起来,挂在腰间,文思一动,立刻解开包袱伏地记录。后来,正白旗的祖房坍塌。曹雪芹一度在祖籍丰润乡间艰苦度日,游历了附近很多的山水风景,熟悉了当地很多土语方言,这些在《红楼梦》里多有表现。

祖籍虽好,但地无一垄,房无半间,曹雪芹只好又回了北京,在香山脚下的北营子找了间旧房。不久,又迁居白家疃,盖了几间土房,聊以安身度日。这期间生活更为清苦。“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佘。”他常去耐近的一座“退翁亭”茶馆喝茶、饮酒,有时身无分文,只好先欠账。好在茶馆的一位名叫马青的伙计对曹雪芹很是佩服,常常赠酒给他,还免费送上一碟小菜。曹雪芹生病时家中揭不开锅,他常常送上几个烧饼给曹雪芹。

一日,马青得了急病,曹雪芹便连夜来为他号脉诊治,并冒着大雪到地里找来野芹菜,熬成了汤药给马青喝下去,马青的病很快地便好了。从此,他的医术闻名西郊。人们都称他为“雪芹”,他也乐意以雪芹、芹圃、芹溪等为号,甘愿为乡亲们做点好事。曹雪芹夜以继日地伏案著书,如此达十年之久,真可谓“字字读来皆是血”!然而,就在这时,他唯一的爱子却因患白喉不治而亡。曹雪芹在精神上遭受巨大打击和创伤、不久便在饥寒交迫中病故。

曹雪芹死后,家中一无所有。还是几个朋友凑钱买了一张芦席,将他草草埋于香山地藏沟的一块旗人义地里。传说曹雪芹死后,家人买不起纸钱,好心的邻居便用他屋中的纸剪了许多纸钱。送葬归来,突然发现纸钱上有字,再一细看,原来是《石头记》后四十回。但已烧掉不少,令人不胜惋惜。曹雪芹用他毕生的心血,留给后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他死后不久,宗室诗人曹永忠在读完《红楼梦》后,写下了《吊雪芹》的感人诗篇:“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根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