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庭筠错失一生的爱,他的放弃是对鱼玄机最大的伤害

 半城湖之缘 2019-09-27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同窗,却不懂友情中寄托着爱情,不解英台写给他的情诗,后来在英台露出真容后,才恍然大悟,英台是女儿身,难怪会对自己生出情愫,那刻骨铭心的绵绵爱意。

温庭筠作为晚唐诗词大家,又是情场高手,怎奈才女鱼玄机不论透露多少心声,可就是得不到回响,这是怎样的伤悲,至死解不开的结。

在《冬夜寄温飞卿》中,鱼玄机已经把一个少女的心思彻底流露出来。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温庭筠错失一生的爱,他的放弃是对鱼玄机最大的伤害

诗中,一个'苦'字、一个'搜'字,表明思念实在是难以用普通词句表达心扉,由于思念真切,夜不能寐,被褥更显凉意。'愁'与'惜',借树叶凋零,明月孤零,特别暗示能与心上人同床共枕,共度良宵。然而心愿总不能如愿,君如凤,女似梧桐,凤始终不解风情,不肯落在梧桐枝上,每晚所闻尽是那些叽叽喳喳的不合女胃(味)的普通鸟雀,他们都是贪图容貌而来,欲求一时之欢。

见温庭筠不见回音,鱼玄机又以一首五言律诗寄之,'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秋夜庭院清清,唯有蟋蟀乱鸣,一轮明月浩渺,尤觉清幽孤魂。凉席怎抵秋风,不如披衣弹琴,遥寄情思与君,盼君早日回信。字里行间,情深意浓,怎一个'思'字了得!

有缘相识

温庭筠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名岐,字飞卿,其先人温彦博为唐太宗时宰相,在他8岁那年,父亲去世,12岁时随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过活,并与其子段成式结伴读书。直到23岁那年段文昌去世,才告别段家,前往长安,并努力考取功名,然而由于恃才傲物,总不能如愿以偿,由是云游天下,经常留宿青楼。

温庭筠颇有才名,诗词并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足见温庭筠在晚唐文学史中的地位。

温庭筠错失一生的爱,他的放弃是对鱼玄机最大的伤害

鱼玄机,乳名幼微,字蕙兰,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年),小温庭筠32岁,其父曾是秀才,饱读诗书,故而鱼玄机小时候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慧,故而很小就才气过人,十岁那年,她以一首《卖残牡丹》诗颇得温庭筠赏识,这是42岁的温庭筠光临妓院时,首次看到聪明伶俐的鱼玄机而生出怜惜之意,欲收她为徒而出的考题。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女诗人透过这首七言律诗,将自己的心境完美坦露出来,不由得不令大诗人兼一代词宗温庭筠赞叹不已。

自从父亲过世后,鱼幼微便随着母亲在妓院以洗衣维持生计,对身世极为敏感而悲凉,温庭筠见其有一定的文学天赋且才思敏捷,便当即收为弟子,并对她们孤儿寡母以适当照顾,这不免让小小年纪的鱼玄机感激涕零,内心充满了深深敬意。

温庭筠错失一生的爱,他的放弃是对鱼玄机最大的伤害

但温庭筠生性桀骜不驯,并不真把鱼玄机当作学生来看,而是以亦师亦友的形式与其交往,由此结成'忘年交'。在《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中,温庭筠直接称十来岁的鱼幼微为友人,并邀其一道'入裴氏林探渔竿','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晴阳入荒竹,暧暧和春园。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地闭修茎孤,林振余箨翻。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期间,鱼幼微与温庭筠多有应和制作,如十一岁那年,鱼幼微写《早秋》,温庭筠便以《早秋山居》相和,两人志同道合,虽年龄差距很大,但不妨碍彼此以诗会友,个中乐趣、情趣只有他们心领神会,不可言传。

有缘无分

随着鱼玄机渐渐长大,不经意间她早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豆蔻女孩,身姿绰约,情窦初开,而温庭筠因去赶考,已有一段时间不见,于是不知从何时起对亦师亦友的温庭筠已生出爱慕之意,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有着'温钟馗'之称的温庭筠,也许是出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考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也许是因为自己'貌寝'之故,感觉配不上鱼玄机;抑或碍于年龄相差太大,不便误了少女的幸福,玷污她至纯至美的才情与容貌,总之就这样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温庭筠错失一生的爱,他的放弃是对鱼玄机最大的伤害

鱼玄机深为不解,既然温庭筠经常出入青楼,与妓女耳鬓厮磨,为什么不能施舍一点爱情与己呢?不管长相如何,也不问年龄多大,甚或有师生辈分之别,但自己不在乎,温庭筠还用担心吗?

如果放在现代,鱼玄机与温庭筠一定会结为百年之好,他们实在是心灵上的知己,精神上的挚爱,志同道合,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其实宋朝词人萧德藻在85岁时还纳妾,温庭筠还不到50岁,为什么不能将一心爱自己的鱼玄机娶过去呢?

实际上,温庭筠是真的为她好,温庭筠屡次应试不第,没有一定的家业,实在不想让鱼玄机跟着自己受罪,他常年在外漂泊,流落他乡,不忍让她过着凄苦孤单落魄的生活,这应该是温庭筠的真实想法,而豆蔻年华的少女怎能理解他的心思?

于是,在鱼玄机十四岁时,在温庭筠的撮合下,鱼玄机嫁给了新晋状元李亿,而李亿已有家室,却在不能保证鱼玄机幸福的情况下,欣然接受温庭筠的美意,由此为鱼玄机的后半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即便鱼玄机已成李亿的妾,但依然与温庭筠和诗不断,温庭筠作《晚坐寄友人》。

'九枝灯在琐窗空,希逸无聊恨不同。晓梦未离金夹膝,早寒先到石屏风。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寸红。应卷鰕帘看皓齿,镜中惆怅见梧桐。'

鱼幼微当即以《冬夜寄温飞卿》和之。

温庭筠错失一生的爱,他的放弃是对鱼玄机最大的伤害

十五岁那年,鱼幼微作《感怀寄人》与温庭筠。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诗中一方面吐露对李亿的不满,一面期待着能得到知音温庭筠的解闷,温庭筠便以《鄠郊别墅寄所知》相和。

'持颐望平绿,万景集所思。南塘遇新雨,百草生容姿。幽鸟不相识,美人如何期。徒然委摇荡,惆怅春风时。'

诗中依旧透露出不敢对鱼玄机的奢望以及内心的惆怅无奈之情。

这样的不了情一直持续到鱼玄机22岁(咸通七年)到咸宜观出家做女道士,自此改名为'玄机'。出于对李亿薄情寡义的恨以及不被温庭筠所接纳的怨,鱼玄机逐渐自甘堕落,纵情于声色。但是,她也是有条件的,那些无才之人只能退而却步,只有风流倜傥之人才配得上与她巫山云雨。

正是鱼玄机的不幸遭遇,使得她的脾气性格偏离了女才人应有的涵养,她变得暴戾,嫉妒心也强,终因妒杀女婢绿翘被捕入狱,并于咸通十一年(870年)被处死。

温庭筠错失一生的爱,他的放弃是对鱼玄机最大的伤害

临死前,行刑官问她有什么话要说,只见鱼玄机扫视一下人群,坦然说道,

'幼微一生风流,接触男人无数,但我这辈子,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只有温庭筠。'

而下令处斩的不是旁人,正是温庭筠的远亲,京兆尹温璋,不知温庭筠面对这样的结局内心有何感想?

一个痴情女子,才貌双全的女诗人,在经历一番爱的折磨和不被爱的痛苦后,走向了人生的终点,而她仅仅才26岁,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是鱼玄机千年解不开的悠悠心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