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哭着说不想学琴!俞敏洪:“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姬司晨 2019-09-27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学琴经历,却在某天突然对你说,她对钢琴没有兴趣了,你会怎么做?是听随她的意见任之放弃,还是会苦口婆心的劝导她继续?甚至有的家长觉得奇怪“都学了这么多年钢琴了,还要放弃,那不是自己在作吗?”

我在问表姐这个问题时,她的回答特别粗暴简单“都学了这么多年钢琴了,还要放弃,那肯定先劝啊,不行再打!”

讲实话,若是当代的父母还为了孩子学习的事情动武,讲出去确实不太好听,但确实有很多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想问大家这个问题,是因为前段时间在看俞敏洪先生的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了解到他与女儿也曾发生过关于“是否要继续学钢琴”的拉锯战。俞敏洪先生在事业上的主方向是英语教育,但他在面对女儿的音乐教育上也丝毫不马虎。

在他接触许许多多孩子的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而一些对孩子习惯养成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完成。

俞敏洪先生的女儿从5岁时开始弹钢琴,一开始是因为兴趣,但是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女儿便开始考级,并在10岁时考过了钢琴10级(在加拿大钢琴10级为最高级)。换成一般的孩子和家长来说,他们理所应当会继续学下去,但俞敏洪先生的女儿在十岁以后,就丧失了学钢琴的兴趣。

原因是俞太太在孩子考完10级后就增加了练习量,从原先的每周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变成了每周五个小时。如此下来,女儿对钢琴的热情逐日递减,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跟俞敏洪先生说,“我不学了,我对钢琴没兴趣了。”

听到女儿的话,他没有着急忙慌、盘根究底的问她原因,而是对她说,无论学钢琴与否,他都知道她曾经是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的第一名,而接下来是否要继续钢琴之路,则由她自己决定。

女儿听到他这样回答,放下了心里的重担,一身轻松的笑着回房间了。可这番话却让俞太太心生不解,对此,俞敏洪先生解释道,女儿既然当下对钢琴没有兴趣,那就给她时间先让她缓一缓,若是一味逼着她练琴,可能还会使她产生逆反心理,对钢琴彻底失去兴趣。太太闻言也觉得有道理,也就没说什么。

就在父母谈话发生的一周后,俞敏洪先生跟女儿去听了一场音乐会,结束时,他与女儿深聊了一番,他说“你以前学了那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说丢掉就丢掉,我为你的那些付出感到委屈。”

“我当时让你学琴,是希望你将来能多一个伙伴,知道吗?长大后,每个人都有很多孤单的时候,如果那时我和妈妈都不在你身边,能有一架钢琴陪你,你就不会感觉到孤单了,因为你能倾诉。我也经常有孤单的时候,但是我没有发泄情绪的渠道。有时,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像你一样会一种乐器,那样我就可以把心中的郁闷、孤独弹出来或吹出来,那样我就会快乐很多。但是我不会,也没时间去学。所以,我不希望你将来像我这样,不希望你这么轻易就放弃钢琴,但是,我不会强迫你弹钢琴。”

在那以后,女儿不仅没有抛弃钢琴,反而开始自己去练琴。写作业间隙去摸摸钢琴、练一练,然后再继续去写作业,如此算下来,一周也能弹2-3个小时。

俞敏洪先生在孩子放弃钢琴到重拾钢琴的过程中,从没有表现出不满和责备。而是换位思考,站在女儿的角度,发自肺腑去跟女儿讲一些她听得懂的道理,但这些道理并不是诸如:父母亲为了你学钢琴付出了多少多少,而是诚心诚意的聊当初让她学钢琴的目的和出发点,让她能站在她们的立场去理解大人的初衷。

在用这样鼓励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这样一来,便没有出现其它琴童家出现的亲子关系紧张的情况。而且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态度,让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了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同时也能让他们以积极进取、自信的态度去完成学习。最重要的是,这样的鼓励式教育也很符合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俞敏洪先生在教育孩子时,不止一次跟她们说道“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成功是指你能完美的面对每一个挑战,并在该挑战中做出卓越的成就。而成长不是,它是指你能在每一次的挫折和困难中,取得比自己过去更好的成绩,尽管那个成绩在别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真正的成长是:你用心去征服当下的困难,收获优于昨日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