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交所再次拒绝港交所,原因竟然是这个?

 goldolive 2019-09-27
近日,香港交易所主席李小加现身伦敦,继续游说伦交所的股东们接受合并的提议。在Sibos论坛上面,李小加与伦敦交易所的CEO David Schwimmer 同场激辩,针对合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讨论的结果显示,这桩'联姻'要实现可以说是'十画还没有一撇'。
 
 
会议伊始,李小加反手就给了英国人一个饼:假如伦交所能与港交所合并,能有利其获得中国银行体系的27万亿美元配置资产,会提高各自交易所的地位,有机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交易所。投资者可以在这里交易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元资产,每天可以交易18个小时。
 
但是Schwimmer面对李小加的'殷勤',显得非常冷静。他认为未来中国的金融中心将会是上海,而不是香港。显然,Schwimmer更钟情于拥有前景更好的沪交所及其背后的中国市场。伦沪通刚刚开启,他想更好的把握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周杰伦的胸肌大家想不想靠不知道,上海的胸肌,肯定是大家都想靠的。
 
李小加依然不屈不挠,他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来剖析两者合并的好处。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更改其治理结构。
 
什么是港交所的治理结构呢?
 
在港交所的股权设置中,香港政府持有港交所6%的股份,并且在13个董事会成员中有6个是其任命的。而最关键的是,港交所的主席,是由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出来。可见在港交所的背后,香港政府,乃至中国政府才是掌握决定权的。
 
伦交所的背后也有英美政府的影子,英美政府可以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而终止伦交所的一些交易行为。政治因素,一直是双方交易的最大阻碍。
 
而现在,李小加居然愿意拿更改治理结构作为筹码,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诚意,另外一方面,他确实是急了。
 
当然,精明的Schwimmer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李小加。
 
毕竟双方的利益关键,还是在于港交所背后的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间包含着很多优秀的投资标的。近年来,中国也在逐步放开自己的金融市场,通过沪港通、伦沪通,吸引更多投资者来投资中国的公司,同时,也通过股票市场将人民币对外输出。
 
但是中国有着严格的外汇管制,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也无法在短期内放开。这个问题也成为Schwimmer和李小加谈判的关键点:Schwimmer认为中国的外汇管制将不可避免的放开,伦交所可以通过伦沪通分享到红利;而李小加则觉得这个问题,起码20年内不会有什么变化。
 
要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只有两个途径:第一投资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第二,就是借道香港这个中国最大的离岸市场。
 
李小加对于这次的并购,提出了几个考量:
 
1. 扩展业务领域,港交所主要经营股票衍生品、IPO,而伦交所偏向固定收益、货币市场、数据服务领域。
 
2. 扩展服务时段,交易所可以提供长达18个小时的交易时间。
 
3. 扩大规模,成为覆盖美元、欧元、人民币的交易所集团。
 
第一点的协同作用确实是实打实的,但是并不一定必须通过并购实现。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第二点和第三点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券商来解决,某途上面就可以白天交易港股、晚上交易美股,合并后的交易所集团,并不能增加交易量。证券交易所的关键点在于其拥有的投资标的,有好的投资标的自然就会吸引投资者。而交易时间和币种,对于交易所来说,影响未必真的很大。
 
因此,相对于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合并伦交所的行为更多是源于李小加对港交所金融地位的担忧。
我相信对于李小加来说,他比谁都清楚香港交易所的繁荣,大部分的原因在于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而中国推出伦港通,很多欧洲的投资者无需借道香港,直接可以在伦敦交易,无疑降低了香港的金融地位。
 
另外一方面,伦敦交易所即将要收购路孚特,收购之后,其资产负债表将会达到317亿美元。港交所到时候要再合并伦交所,将再无可能。
 
因此,李小加在会议中用了这样的字眼:'Now or Never'。
再有一个,就是收购的时机。
 
和港交所背靠大陆类似,伦交所的金融地位是建立在作为欧盟的投资入口上面的。而最近,英国的政府要推行硬脱欧,很多欧洲总部设置在伦敦的企业,都陆续搬迁到欧洲内陆。假如英国脱欧成功,伦敦的金融地位必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李小加在这个时候提出收购,趁你病拿你命。
 
伦交所当然不傻,所以千辛万苦都要和上海建立伦沪通。伦沪通开通后,两个地方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交易所投资对方的股票。没有伦沪通的时候,欧洲投资者还要借道香港投资中国经济,现在有了伦沪通,更方便欧洲的投资者了。对于中国来说,也可以更方便的投资英国甚至欧洲的股票,一举两得。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大妈不光可以买巴宝莉,还可以买巴宝莉的股票了。
 
这样,伦敦在脱欧后,还可以凭借中国的美元配置继续保持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碾压德意志交易所、瑞典交易所这些小弟。
 
历史背景
 
每个交易所建立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国家崛起的历史。
 
伦敦交易所成立于1773年,其后伴随着18至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资本主义工业化'及成为全球霸主,伦敦交易所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这个地位一直到20世纪,随着美国的崛起,才慢慢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伦交所上市接近20年,一直有不少交易所对其虎视眈眈。德意志交易所曾经三次尝试出手收购,都无功而返;美国纳斯达克、瑞典证交所都对其发起过冲击,最后也是失败收场。因此,伦交所也因此被誉为业界最难收购的公司之一
 
香港交易所的成长历程则更为复杂。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于1914年正式成立,当时主要由英国人管理。随着香港华资公司对上市集资的需求越来越大,1969年以后又相继成立了远东、金银、九龙三家证券交易所,进入'四会时代'。经历73-74年股市暴跌、98年金融危机等事件后,四家证券交易所通过多次合并,在2000年组成香港交易所并且上市。

目前,香港交易所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投资市场,众多代表中国新经济的公司,如腾讯、安踏、海底捞、美团点评、小米等,都在香港上市。全球投资者可以通过港交所,投资中国最具生命力的公司,从而分享中国经济腾飞的红利。
 
可以看到,证券交易市场其实是和背后经济体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有了市场才有企业,有企业才会有融资需求。当下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美国,满足其融资需求的纽交所也顺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交易所。
 
交易所的成长史,也是一部部并购的历史。
 
香港交易所由最初的四家交易所合并而来,伦敦交易所也是一路合并,收购了意大利交易所、多伦多交易所,还持有5%的印度德里交易所股份。交易所的本质就是给经济个体提供一个融资投资的场所,以前之所以有这么多交易所,主要是因为技术的限制,大家必须线下交易,比如你是住在九龙的,每天跑到港岛交易就很不方便。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交易所也纷纷合并,现在一个地区基本就只有一个交易所。再进一步想,其实理论上只需要一个交易所,也许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李小加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李小加是钻井工人出生,在那个大家还在背毛选的年代,李小加就已经开始争取时间背英语单词。恢复高考后,正是由于积累下来的英语底子,李小加顺利考上了厦门大学,后面又开挂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美林、摩根大通,最后担任香港交易所的CEO。执掌港交所后,李小加每年都有创新举措,其中包括开通沪港通、伦港通,允许同股不同权等。总而言之,港交所在李小加的操持下,是越来越热闹了。
 
收购伦交所的举动,一旦成功,有可能顺势成立一个全球交易中心;相反,假如失败了,港交所将会失去主动权,有可能在日后逐渐被边缘化。李小加的自身经历,体现了他自身的特质:目光长远,勇于创新。对于李小加来说,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
但是和地区内交易所并购不一样,这种大规模跨地区的交易所合并,将会涉及很多的政治因素,之前多家交易所想收购伦交所,都被英国政府喊停了。
 
毕竟不被长辈祝福的婚姻,都很难走到最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