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之后到两宋时期的数百年间,我国西北大地风云激荡,曾经出现过归义军、甘州回鹘、定难军、仲云、西辽等十几个政权,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错综复杂的数百年中,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于阗国和它的主要领导人李圣天,无疑是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李圣天在中原声名不著,但他在西域建立了大功业。李圣天及其整个尉迟氏王朝始终对中原王朝保持忠诚,他在于阗国穿汉衣,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在他的努力下,西域土地上出现了万里尽汉歌的情景,汉族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西域广为传播。李圣天为西域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很大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少数民族领袖。 于阗地区和中原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于阗就和中原有了交往。汉明帝十六年(73年),班超出使西域来到至于阗,于阗国王广德杀匈奴使者降汉,班超以此为根据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于阗都出兵相助。作为汉朝丝绸之路南线上最重要的城镇之一,于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后汉书记载,于阗此时有三万二千户,8万3千多人以及有三万多的士兵。 此后的数百年间,于阗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并与焉耆、龟兹、疏勒等并称西域大国。在唐朝时期,于阗与中原的亲密关系达到了顶峰。 尉迟氏是汉唐以来执政于阗的王族,《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于阗王名“位侍”,可能就是尉迟的异译。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建国后说:“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唐太宗贞观年间,于阗王尉迟屋密遣子入侍唐廷。于阗王室对于中原有着深厚感情,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自汉武帝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于阗王国始终保留着汉代以来的中原诏令与符节,并在王位交替时,由国王亲自交由下一任国君,以表示王位更替的合法性和与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于阗的举措深得唐朝赞赏,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于阗编为唐安西四镇之一,成为丝绸之路南道最重要的军政中心。 于阗传说:东国(即中国)公主传蚕种故事图 于阗不但与李唐王朝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同时也在国防安全上休戚与共。有唐一代,吐蕃常为边患。位于天山南路的于阗自然也饱受其害。在漫长的唐蕃战争中,于阗长期作为战场的最前线,与大唐将士互相支持。蕃军于670年进入塔里木盆地,于阗被吐蕃攻占。上元元年(674年),于阗王伏阇雄击走吐蕃,亲自入唐,唐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下辖6城等10羁縻州,任命伏阇雄兼都督。唐玄宗天宝年间,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唐授尉迟曜兼四镇节度副使,并管理本国事。他率领当地民众与唐镇守军一起戍守于阗,坚持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攻占。 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唐朝7次出兵救援于阗抵抗吐蕃,3次收复安西四镇,将于阗从吐蕃的统治下解救出来。而于阗也始终忠于大唐,安史之乱时,于阗国王尉迟胜以国家安危为重,毫不犹豫的传位给弟弟尉迟曜,在国内仅有“胜兵四千”的情况下,倾举国之力亲自率兵五千赴援唐廷。乱平后,他又婉拒其弟归还王位的请求,作为京师宿卫终老长安。多年后,尉迟胜之子尉迟锐也同样放弃了王位,选择为唐肃宗宿卫。 在被吐蕃占领后,于阗人民一直为谋求复国而努力。9世纪中叶,吐蕃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内部论恐热与尚婢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外部唐军西伐吐蕃,收复陇右州县;沙州豪杰张议潮振臂一呼,收复河西十一州土地;回鹘人大举南进,将吐蕃驱逐出北庭。在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下,于阗人民奋起反抗吐蕃,成功重建故国。复国后,于阗开疆扩土,疆域东至约昌城(今且末),西至今兴都库什山区,西北至鸭儿看(今莎车),南至昆仑山,成为西域大国。 在这样长期与中原交好,并肩抗击外患的大背景下,于阗的一代传奇国王李圣天长期心向中原,乃至于自称“唐之宗属”,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阗王国疆域 李圣天(?-966年),原名尉迟僧乌波,912年至966年间任于阗国王,年号同庆。他在位的54年间是于阗最为兴旺的时代。 李圣天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延续了于阗国历来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他登基后为自己起了汉名,而且效仿中原使用年号,为后世统治者效法。于阗国内的行政制度、职官制度、宫殿建筑等等,都处处模仿唐朝。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即认为于阗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政权。 一心向往中原的李圣天,自称“李姓”、“汉天子”,居“七凤楼”,衣冠如中原君主,其当政时代,“制度正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较发达,丝织业尤为兴盛。由于国力充实,在四方云扰的情况下,能保持政局的稳固和社会安宁。 《新五代史》中保留了高居诲当年的记载:“圣天衣冠如中国,其殿皆东向,曰金册殿,有楼曰七凤楼。以蒲桃为酒,又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酿,而味尤美。其食,粳沃以蜜,粟沃以酪,其衣布帛。有田圃花木,俗喜鬼神而好佛”。李圣天的居处,常有紫衣武僧物五十人列侍。其年号也依中原,时为同庆二十九年。都城的建筑民风,更是一派东胜风范、中州景象。 在敦煌莫高窟里,李圣天这位头戴冕旒,身着法服的“大朝大宝大圣大明天子”,一派中州君王风范。在唐朝已经灭亡数十年,中原王朝势力长期远离西域的时代背景下,李圣天这位心慕华风,心向中华的西北明君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莫高窟中的李圣天画像 唐末五代,四方扰攘,天下大乱。于阗国虽然自称唐之宗属,渴望与中原联系,但是与中原并不接壤。于是,当年曾一起起兵反抗吐蕃,又位于河西地区的归义军汉人政权,便成了于阗重要的睦邻友好交往对象。 李圣天在与沙州张氏的通信中自称“大于阗汉天子”,称沙洲张氏为舅舅,双方交往十分频繁。到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李圣天更是和节度使曹氏家族更世为姻亲,枝叶相连,结成密不可分的骨肉关系。 身着中原官服的归义军领袖曹议金 曹议金有四妻,长妻张氏,次妻为回鹘夫人,生子元德,生有两女。其中一女嫁与李圣天为妻。敦煌石窟98窟,220窟都供奉有李圣天的画像,称李圣天为“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61窟中供奉李圣天的曹氏夫人,题名为“姊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金封至考皇帝天皇后”。李圣天的第三女回嫁给曹议金孙曹延禄,北宋大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册封曹延禄妻李圣天第三女为“陇西郡夫人”。敦煌石窟61窟东壁北侧第七身题名为“大朝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大傅曹延禄姬供奉”。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于阗人往返于沙州、于阗之间。931年曹议金女下嫁于阗,应当是曹议金利用传统的和亲方式所做的拓西的努力。因此,李圣天娶曹氏为妻,也有助于他通过沙州而得到天朝大国的支持。曹议金利用这次和亲,提高了归义军政权在西北民族中的地位;而李圣天则利用这次和亲,建立了与沙州汉人政权的密切关系,并且进而沟通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和亲关系,得到了双方的巩固和继续。 除了与邻近的沙州政权交往,李圣天治理下的于阗还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联系,建立了臣属关系。 于阗汉法钱 公元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李圣天得知消息,马上派遣使团朝觐石敬瑭。天福三年(938年)九月,李圣天所遣使臣马继荣、张再通、吴顺规等抵达后晋朝廷,贡献红盐、郁金、牦牛尾、玉毡等物。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进奉使、检校太尉,使副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和监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于阗国传》记载,天福三年(938年),“晋遣供奉官张匡邺假鸿胪卿,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为判官,册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 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李圣天又遣都督李再升往开封献玉千斤及玉印、降魔玉杵等。 公元947年黄河流域又出现了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王朝。后汉建立的第二年,即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于阗王李圣天又遣王知铎到后汉朝贡。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第三年,即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李圣天又遣使到汴京朝贡,同年大宝于阗国的摩尼师也向宋王朝朝贡。史载 961 年、965 年、966年皆有于阗使“来贡方物”、“愿结欢好”。自 938 年以后,李圣天遣使中原的活动未曾停止过。李圣天先后在后晋、后汉、北宋三朝建国伊始就积极与其朝贡,表现了李圣天对中原文化的钦慕之情和对中原事务的强烈关切。 汉代以来,于阗“俗喜鬼神而好佛”,尉迟王家笃信佛法,李圣天本人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不过,身处乱世之中,素来讲究慈悲为怀的佛家子弟也必须用血与火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于阗佛像佛首 从公元910年16岁的苏图克·布格拉汗执掌了喀喇汗王朝的政权,并且尊信伊斯兰教,苏图克执政不久,对信仰佛教的大宝于阗国发动了战争,被于阗所败;接着又对信仰佛教的西州回鹘发动战争,同样被西州回鹘所败。这拉开了持续百年的喀喇汗-于阗战争的序幕。公元955年苏图克死,由他的长子穆萨继位。穆萨除继续与大宝于阗国和西州回鹘政权发动战争外,苦心经营其都城喀什噶尔,使喀什噶尔成为天山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970年,于阗与喀喇汗国的第五次大战爆发。大战下双方死伤惨重,而略占上风的于阗缴获物资中除了常见物外,居然还有一些大象。其中一头会跳舞的大象还被进贡给了宋朝。此后于阗与喀喇汗国停战26年。 喀喇汗国、于阗、西州回鹘在西域三足鼎立图 公元996年,两国的全面战争再次爆发。于阗一度占据上风,曾经两次攻占喀什噶尔。但是战争最后的胜利者是喀喇汗国:公元1006年喀喇汗王朝的可汗玉素甫·卡德尔再次亲征于阗。在这年冬天,于阗将领朱克提和努克提率领数百名残部苦战在今策勒山区,最后全军覆灭,朱克提和努克提也在最后的恶战中阵亡。自此,传承千年的于阗国灭亡,于阗人民也开始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今日的于阗文化风貌开始形成。 于阗王国与中原上千年的友好交往,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一方面,王室的内部更迭始终伴随着对中原王朝的高度认同,地方政权始终与中央政权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于阗的兴衰也说明了人民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只有强大繁荣的中央政权作支持,百姓才能有安宁的生活,这也是我国“大一统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于阗国王李圣天的事迹,是民族团结的故事,也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认同的故事。李圣天作为一位曾在古代西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理当为中华儿女长久铭记。
|
|
来自: carriehwyp96pm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