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园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苹果瘤蚜

 栖霞资深果农 2019-09-27

危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芽、叶片和幼果上吸食汁液。初期被害嫩叶不能正常展开,后期被害叶片皱缩,叶缘向背面纵卷,并逐渐干枯。

苹果瘤蚜为害状

形态特征

(1)无翅胎生雌蚜。体暗绿色,近纺锤形,长1.4~1.6mm。头淡黑,复眼暗红色,胸部和腹部背面有黑色横带。

(2)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头部、胸部黑色,额瘤显著,口器、复眼、触角均为黑色,翅透明,腹部暗绿色,背面、蜜管以前各节有黑色横纹。

成蚜

若蚜

(3)若虫。淡绿色,体小,形似无翅雌蚜,体胸背上有一对暗色翅芽将发育成有翅蚜。

(4)。卵长椭圆形,长约0.5mm,黑绿色,有光泽。

发生习性

苹果瘤蚜1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1年生枝条芽缝、剪锯口等处越冬。次年果树芽萌发时,越冬卵孵化,初孵幼蚜群集在芽或叶片上为害,10d左右产生无翅胎生雌蚜,其中也有少数有翅胎生雌蚜。自春季至秋季均孤雌生殖,5—6月危害最重,盛期在6月中下旬。10—11月出现有性蚜,交尾后产卵,以卵越冬。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结合春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梢。局部发生时,可通过剪除受害部位或摘除枝梢卷叶来减轻其危害。

(2)生物防治。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和食蚜蝇等,其中瓢虫是其主要捕食类群,尤其是在我国中南部地区,麦收后麦田的瓢虫大多转移到果园,成为抑制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此时应减少果园喷药,以保护这些天敌。

(3)化学防治。重点抓好蚜虫越冬卵孵化期的防治。喷药时期在苹果发芽后半个月左右至花前。常用药剂有:3%啶虫脒乳油1200~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00~6000倍液等。

苹果瘤蚜防治技术图谱

声  明本文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闫文涛、仇贵生、岳强、张怀江、孙丽娜等,感谢果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对《中国果树》的大力支持。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和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中国果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