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为立储一事发愁,解缙见状说了三个字,帮助帝国选定两位明君

 数字人生6688 2019-09-27

趣历史杂谈

明成祖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本来没有资格继承帝位,而只是负责镇守边塞、抵御蒙古、扩土开疆的藩王。然而朱棣野心勃勃,并不满足于藩王的身份,而是一门心思想取代皇侄建文帝,做君临天下、万国来朝的皇帝。正因如此,等到朱元璋死后没多久,朱棣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画像

“靖难之役”持续3年时间,起初建文帝占尽优势,数次有将叔父消灭的机会,然而朱棣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总能在关键时刻摆脱危机、保存实力。等到朱棣吞并宁王朱权的精悍部队后,便开始在战场上扭转劣势,一路上连战连捷,最终竟能渡过长江、攻陷南京。京师沦陷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则篡位称帝,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朱棣称帝后,凭借着恢弘的气度、远大的志向和超强的军事天赋,在漠北、东南亚和西北等地进行远距离投送、大兵团作战,不仅亲率大军数次北伐蒙古,还派军征服安南,真正具备“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的能力。明成祖在位期间,周边的小国纷纷称臣纳贡,其中有不远万里来表示归顺者,由此可见明朝国力之盛。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然而“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大力开疆拓土的同时,朱棣不得不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将来该由谁继承?换句话说,该选择谁来做太子?其实,这本不应是个问题的问题,因为就身份、才能、品行而论,嫡长子朱高炽最有资格担任太子。更何况,早在朱棣担任燕王的时候,朱高炽已经被立为世子,除他之外,没有人更有资格做太子。

然而朱棣却并不钟意朱高炽,除了他性格过于仁厚,缺少杀伐决断的勇气外,更要命的一点还在于他是个残疾。据史书记载,朱高炽不仅体型肥胖,而且腿上患有疾病,走路时总是跌跌撞撞,平时需要由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走路,如此形象实在不堪做人君。从朱棣内心深处来看,他比较倾向于大多数武将的意见,很想册立嫡次子朱高煦为太子。

朱高煦深受明成祖喜爱,险些被立为太子

原因无他,朱高煦不仅相貌颇肖其父,而且勇武绝伦,在“靖难之役”中曾屡建殊功,并多次救助朱棣于危难之际,由是颇受其父器重。不仅如此,朱棣曾意味深长地跟朱高煦讲过:“努力,世子身体不好。”而这,也被很多人视为朱棣属意由朱高煦接班的信号。

若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原则,朱高炽理应被立为太子;但按照“奖功赏能”的原则,朱高煦完全有资格做储君。然而太子之位只能由一个人担任,该选择谁来承担此任,让朱棣大伤脑筋。正因如此,等到淇国公丘福提出册立朱高煦为储的意见时,朱棣便将内阁首辅解缙召来,向他征询立储的意见。

作为文官集团的首领,解缙当然属于支持朱高炽的一派,所以见到皇帝后便大夸特夸世子的仁厚慈孝,声称若由他担任太子,将来必会成为造福帝国、万民拥戴的仁君圣主。解缙说了半天,发觉朱棣无动于衷,所以略加沉思后,便巧妙地抓住皇帝溺爱孙儿朱瞻基的心理,意有所指地说了三个字:“好圣孙!”随即便闭口不言。

朱高炽能被立为太子,解缙功劳极大

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朱棣听后却是如梦方醒,并微笑着连连点头。原来,朱棣想到长子虽然形象不佳,但孙儿却是聪明可爱、文武双全,而且英气果敢颇肖自己,若能得到机会加以锻炼,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代雄主,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也算是托付得人。正因如此,朱棣决定选择朱高炽做太子,而放弃此前看好的朱高煦。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见《明史·卷一百四十七》。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事实证明,朱棣的选择没有错,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在位时都是励精图治、仁慈宽厚的有为之君,并共同缔造了可与“文景之治”相媲美的“仁宣盛世”,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由此来看,正因为解缙在关键时刻说的三个字,帮助朱棣为明朝择立了两位好皇帝,功劳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