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考古(周亚)

 carriehwyp96pm 2019-09-27

【核心提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颇为丰富,但大多来源于市场和收藏家,少数拣选于废品回收站和钢铁冶炼厂。除了流传有绪者以外,大部分已与出土背景相分离。因此,在其断代、定名和辨伪等方面,我们充分运用了考古资料。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青铜爵,形制稚简拙朴,素面无纹。这种爵曾被古玩市肆认为是汉代以后的“野造”,即民间手工作坊制品。我们认为它风格古朴,不似汉代民间作坊制品,但对其具体年代一直没有把握。1973年,河南偃师二里头第三期遗址出土了类似的爵,它的年代才被确定为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的二里头文化时期。

这件爵的年代和文化属性确定之后,其文物价值就得到了体现,被视为现存为数不多的中国早期青铜容器和礼器之一,对于研究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以及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工艺,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此后,这件爵一直置于上海博物馆早期青铜器展柜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前来挑选展品之时,往往也主动提出把它列入展品目录。

在上海博物馆青铜馆的展厅,陈列了一件青铜大钺,镶嵌有绿松石十字纹。形体较大,装饰华丽,但并不具有锋利的刃部,很可能不是实用的作战兵器,而是具有仪仗性质的兵器。除了作为刑杀兵器外,钺也是象征王权和军权的仪仗用具。《尚书·牧誓》就有“王左杖黄钺”的记载。考古资料也证实,青铜钺一般出土于地位较高的贵族、军事首领之墓。这件钺的年代曾经被认定为商代晚期。

后来,有学者注意到,这件钺的绿松石十字形纹样,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镶嵌圆形饰件的纹样几乎完全相同,绿松石镶嵌的十字纹样仅见于二里头时期的青铜饰件,而且这种装饰工艺也仅见于二里头时期的青铜饰牌、饰件,并不见于此后。因此,这件大钺应该是二里头时期的青铜兵器。这一意见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据此,上海博物馆将其时代更正为二里头文化时期。

由于得到考古资料的支持,这一修订后的年代更具有了科学依据。这件青铜钺具有仪仗性质,意味着二里头时期已具有比较明确的权力意识。结合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宫殿遗址、青铜礼器等考古资料,它对了解二里头时期的社会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古父己卣是上海博物馆早年入藏的一件直筒形青铜卣,颈部有环钮,置兽首提梁,盖的捉手作圈状。盖和腹饰浮雕大牛角兽面纹,巨目凝视,双角翘出器表,颈及圈足饰分体式龙纹,均有云雷纹填地。当时,这种直筒形的青铜卣发现不多,铭文中的“古”氏曾见于殷墟甲骨刻辞,是商代的一个部族。据此,我们曾将此卣的年代认定为商代晚期。

1972年,甘肃灵台白草坡两座西周早期墓各出土了一大一小两件形制、纹饰相同的直筒形提梁卣。此后,宝鸡竹园沟十三号墓也出土了一大一小两件形制、纹饰相同的直筒形提梁卣。学界开始意识到,这种直筒形的青铜卣很可能是西周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制。古父己卣大兽面纹上牛角翘出器表的做法,不见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中,但屡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应该是西周早期才出现的一种装饰工艺。于是,我们将古父己卣的时代修改为西周早期,铭文中的“古”氏很可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古老部族。

1963年,上海冶炼厂由湖北运来一堆废铜烂铁,上海博物馆从中拣选出一件珍贵青铜器,即鄂侯弟曆季卣。卣作高颈垂腹,口微侈,腹部设有一个兽首鋬,盖隆起,有圈状捉手。全器除数道弦纹外,别无他饰。这件青铜器的器形似卣,但无卣形器标志性的提梁。由于这是一件形制比较奇特的青铜器,对器形的定名就成了一个难题。当时虽然将其定名为卣,但一直缺少考古资料的佐证,难成定论。

1976年8月,湖北随县安居公社羊子山出土一件鄂侯弟曆季尊。尊为侈口,长颈鼓腹,圜底,矮圈足外撇,腹侧有一个较细的兽首鋬。仅在颈腹处和圈足上各饰数道弦纹,余无他饰。这件尊与上海博物馆的鄂侯弟曆季卣,不仅铭文内容和字体完全相同,仅饰弦纹的简洁装饰风格也相同,而且腹侧设鋬这种较罕见的做法也一样。更特别的是,两者器表的氧化呈色也一致,何况鄂侯弟曆季卣就出自湖北运来的废铜堆中。可以确定鄂侯弟曆季卣和鄂侯弟曆季尊,应该是出自同一墓葬的同一组酒器。西周早期,尊和卣通常是一套固定的酒器组合。因此,鄂侯弟曆季卣和鄂侯弟曆季尊应该也是一套卣和尊的酒器组合。这样,将鄂侯弟曆季卣的器形定名为卣,就有了比较坚实的考古学依据。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兽面纹龙流盉,盉作侈口直颈,袋腹,下承三柱足。器形与西周中原地区青铜盉的样式相仿,但其流部作龙形,流口为龙首。鋬作龙形,龙尾卷翘。盖顶为一条盘旋的龙,龙首昂起。三条龙身均以鳞纹作为装饰,造型矫健、灵动、悠长。盖缘、颈部饰龙纹,肩饰斜角雷纹,腹饰兽面纹,配置以龙纹、鸟纹。盖缘的龙纹和腹部的兽面纹在每一个转折处的尖端都向上翘起,突出器表,颇有特色。然而,由于这件盉的总体装饰风格在以往青铜器上从未见过,纹样的变形与怪异也为以往同类纹饰所未有,因而一度有人怀疑这件盉可能是仿制的青铜器。

1974年10月,广东信宜松香厂工地出土了一件青铜盉,其形制、纹饰及制作工艺均与这件兽面纹龙流盉非常相似。我馆研究人员经过比对,确认二者具有相同文化属性,应该都是南方地区在吸取西周时期中原青铜文化之后,与本土文化糅合而成的一件青铜作品,从而排除了近代仿制的可能性。结合南方地区考古资料和南方青铜器的特点,研究人员最终确定此类盉应为春秋时期南方地区的青铜制品。这一看法后来被考古文物学界普遍接受,该藏品成为研究南方青铜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总之,将考古学资料运用于馆藏文物的研究之中,是科学利用文物藏品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单位:上海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