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螺蛳湾的流金岁月:这里诞生了153位亿万富翁,1800位千万富翁

 AiLianShuoZouD 2019-09-27

螺蛳湾,承载着一代昆明人的购物记忆,成就了一批勇于吃螃蟹的人,缔造了无数的财富传奇。这里诞生了153位亿万富翁,1800位千万富翁,他们的财富故事与“螺蛳湾”三个字紧密相连,成为人生不可分割的底色。

亿万富翁如何白手起家?破产之后能否东山再起?这些人在40年里留下了哪些时代印记?

明朝初年,螺蛳湾还只是滇池的一个湖湾,因为有很多螺蛳和贝壳而得名。清朝时这里曾因商贸的繁华被称为“隆盛门”。

螺蛳湾迎来的第一批人

1978-1989

昆明最早的个体经营户们

40年前,青年路上出现了两排铁皮棚子的个体经营户。青年路上的个体户,也是最早的万元户,他们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在昆明30几年,来了青年路做生意,然后又到老螺狮湾,那个时候我好几年没回去(老家)。”

浙江台州的施国兵一家在青年路上摆摊。

“我们当时摆的是钢丝床,家里那些毛衣,大概价位从5块到10块左右,就卖出去了。”

——施国兵

1978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51元一件羊毛衫的利润在2-3块之间,一天下来个体户能赚几十块。

“每天早上几百块钱在口袋里很牛的,打打电子游戏,看看录像,那时候最流行的看电影,昆明长春电影院、歌舞团我们天天都去的。”

——施国兵

1989年,昆明市政府提出'退街入市,还道于民“,青年路上以批发为主的个体户们被整体迁入螺蛳湾。

“那边直接安排好,政府方面。大家(个体户)一起抽签,(摊位)抽了哪个算哪个,一个摊位就一平方多一点。”

——施国兵

蜕变1992-1997

从个体摊位到大型市场

政策背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宣布赋予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

当时的螺蛳湾周边有不少国有企业的工厂车间。云纺、昆明金属家具厂、昆湖针织厂等与螺蛳湾交易区纵横交错,市场拥挤,人员混杂。

“我来的时候螺蛳湾大棚已经容纳不下原来的安置户了。”

1992年螺蛳湾做化妆品生意的个体户朱林敏开始转向。

“我就把它(火电局)改造了,把螺蛳湾里面有一些服装做得比较好的,需要有一个展示空间的老乡都请到外面(的铺面)去,慢慢就做起来。”

——朱林敏

1992年11月,云纺将2万平方米的车间开发为服装批发市场,改造后的云纺与螺蛳湾相连,商圈扩大了三倍。

1994年,云纺实现利税为1993年的两倍多,利润总额则增长了10倍。围绕螺蛳湾批发市场展开的商业开发,云纺等老国有企业被带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1997年,螺蛳湾迎来了第一次由政府主导的大改造,旧的铁棚市场被拆除。

改造完成后的黄金时代

1998-2008

有人创下一天营业额120万元的奇迹

“从上班的时候好大的一个油肚,做了一年生意瘦到48公斤。”

“只要你胆子大,只要敢什么都卖得掉。”

“最早以前金格里面的第一张卡,VIP都是螺蛳湾人。”

改造完成之后,螺蛳湾迎来黄金时代。

“(老螺蛳湾)以前一个人来都买几万块,一般买一千几百块(的生意)我都不想做,都是做大生意。”

——施国兵母亲

1998年,铁路局工作人员母其周辞去工作下海经商,在螺蛳湾做起头饰品生意。

听到谁谁谁发财了,自己也动心了10月份开始做(生意)到春节的时候总的收入是160万。”

创业初期那生意太好了,每天早上6点半到老市场,每天(晚上)10点钟回家那个时候真是一夜暴富,感觉那边像做梦一样,一年赚的钱是除了正常的税收以外呢,获利是两三千万

——母其周

历经十年 螺蛳湾

成就辉煌2008

2008年,这里诞生了153位亿万富豪,1800位千万富翁,被称为昆明商界的黄埔军校。

商户也从最初的1260户增加到1万多户,从业人员达10万人,市场日均人流量超过15万人次,年成交额超过百亿元,商品辐射面遍及西南数省,远达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同年,螺蛳湾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选为十大“中国品牌市场”之一。此前,云南省社科院也为螺蛳湾评估出高达755亿元的品牌价值。

搬迁2009

2009年3月6日,昆明市政府召开了新闻通报会。按规划要求,除云纺东南亚商城和云纺建材城以外的建筑将在11月底全部拆除。

按照规划,整个螺蛳湾商业片区的批零兼营、低端销售和仓储业态都将搬迁到三环路以外。螺蛳湾新老市场接替正式进入倒计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