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龙劫后|160尊佛造像流失海外,历时6年找到132尊“回家”

 天宇楼33 2019-09-27

天龙山石窟佛头

曾经完好的天龙山石窟造像

出自外村太治郎著、1922年出版的《天龙山石窟》

天龙归来,

美成天龙。

9月26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充分展示近年来太原市文物保护科技最新成果,

“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

在太原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展览由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

太原市文物局主办,

展期预计半年。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巡展项目,

是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点推广项目。

今年7月,

于法国圣但尼市进行文化交流,

在全国率先走出了可供借鉴的太原模式。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天龙劫|斩首之痛:耗时四百年开凿的天龙山石窟,竟找不出一尊完整的造像

天龙山美景  @楚云飞

天龙山石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现存洞窟25座,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代表着中国石窟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成就,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上世纪二十年代,天龙山石窟内绝大部分精品文物被不法分子盗割一空、流失海外,闻名于世的天龙山石窟造像身首异处、天各一方、辉煌不再。近年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通力合作,历时6年,对散落在9个国家、近30座博物馆的100余件天龙山造像,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并借助最新数字复原技术,让流失百年、分隔两地的造像身首合一、魂归故里,再现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

此时的天龙山石窟造像头部基本完好无缺

出自外村太治郎著、1922年出版的《天龙山石窟》

此次展览是天龙山石窟科技保护成果回馈国内公众的首展。展览借助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通过“序”“山”“佛”“人”四个版块,展示出天龙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晋阳城的历史渊源、各期石窟造像的原始风貌和艺术特色、近代的文物流散史以及艰苦卓绝的人功等。

展览现场

身首分离近百年

数字复原技术让部分造像“回家”

这是一场特别的展览。展厅内,展示的是石窟石佛造像的全貌,但实际上,这些造像“身首异处”,身体留在了太原市的天龙山石窟内,头像则飘零在海外的各大艺术博物馆……如今,通过数字复原技术,这些分离了近百年的造像啊,以另一种方式“回家”了!

展览现场

历时6年,找到了132尊石佛造像

创建于东魏时期的天龙山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承载石工的智慧和绵长的历史,以及近代史上一段曲交织着疯狂、屈辱的悲歌。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文物古董商山中商会等的驱动下,石窟遭到了大规模的盗凿,大约有160尊佛造像流失到海外,国内遗存的是残缺的石窟,难以再现曾经的辉煌,国外展出的是孤独的造像,无法还原其在洞窟和临泉山水中美的意境。

从年开始,太原天龙山文物保管所和芝加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开启了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通过数字复原技术,重现美轮美奂的天龙山石窟艺术。

展览现场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些年里,三方团队一直在努力,足迹遍布了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各大博物馆,寻找天龙山石窟的佛造像,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负责文史资料和原始图片的整理,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散落海外的石窟造像进行了广泛的记录与归档,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对石窟进行扫描,结合石窟和流失造像的三维信息,最终实现对石窟整体原貌的数字重建,“天龙山石窟流失到海外的佛造像数量有160余尊,目前我们找到了132尊佛造像。通过数字复原技术,佛造像终于完整了,身首合一,人们也可以通过数字模拟的呈现,感受到昔日天龙山石窟的原始面貌,这是数字复原真正的意义所在。”

复原的佛头

一探造像真容,见证合体瞬间

如果你了解天龙山石窟,那么就一定要来看展览,因为通过数字复原技术,你能看到完整且完美的石窟造像图,弥补你在石窟现场看到残缺造像时的遗憾;如果你不了解天龙山石窟,那么也一定要来看展览,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张张复原图,你可以了解天龙山石窟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博人励精图治,为了让造像“回家”的艰辛和不易。

展厅内,你能欣赏到唐代时期天龙山石窟造像的真实残件,这都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考古成果,从造型、雕刻工艺和形制上看,代表了唐代鼎盛的雕刻水平,以壮美程度。在此处参观时,也请仔细观看,这些头部造像的面貌都比较特殊,深邃的眼睛、高耸的鼻梁,卷曲的头发……标准的“外国人”啊!其实,这就是唐朝时期的胡人形象。于灏说:“唐朝时期的太原城,就是国际化大都市,有很多胡人在这里生活,造像恰好也反映了这点。”除了看到真品外,在展厅内还能看到很多的仿制品,这些仿制品就是根据图片,或者根据采集回来的数据,由雕刻家完成的造像重塑,借此可以领略百年前石窟造像最为真实的一面,或温婉、或慈祥、或严肃。

复原的佛头

步入展厅深处,你能看到利用3D打印技术呈现的十尊佛造像,大多数都是遗失在海外的造像,利用科技打印技术使其重新绽放华彩。在它们身后,则是一幅幅老照片,那是天龙山石窟还未被破坏、盗凿时的样子,是上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拍摄的。这些被定格的影像作品,是历史的存续,更是天龙山石窟惨遭掠夺后的见证,参观至此,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与“伤情”的老照片相比,你一定要在视频展示墙上仔细观看。视频中,先展示了天龙山石窟现存状况,随后把镜头聚焦在了残缺的造像本体上,第三步,把遗失海外造像的三维图片呈现出来,第四步是遗失部位与残缺造像合体。“看着那一件件遗失的头像被安放在造像本体上时,真有泪奔的冲动。”于灏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展览现场

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现代化的展陈方式,也是本次展览最大的特点。VR体验、三折幕的立体影院,都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让大家深深沉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天龙山石窟的第三窟,是一尊思惟菩萨的浮雕造像,原物藏于日本大阪,但通过数字复原技术,人们把它复原在了投影当中,并映射在特别做成的背景板上。要说最神奇的是,当你向思维菩萨提问题的时候,浮雕造像立刻鲜活了起来,造像上的人物变成了卡通模样,生动了起来。

“你从哪里来?”

“从墙上来,从石窟中走出来,从你的心里来……”

视频:“活”起来的思惟菩萨

利用数字技术,文物“活”了起来,这尊思惟菩萨也成了展厅内最大的亮点,人们争相恐后的请它“答疑解惑”。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设计,也是于灏等广大文博人的心愿所在,他们希望在数字复原技术的指引下,让文物与科技完美结合,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用文化成果真正惠及大众!

 展览现场

|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轶琼

图|人文山西 方天戟 

视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轶琼

图片版权归原机构或作者所有

|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End

 特约刊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