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9-27

 明月翠竹 2019-09-27

记录丨医记739

01

复发性口疮(甘露饮、封髓丹、甘草泻心汤)

临床上经常遇到复发性多发性口疮患者,发作起来十分痛苦难耐,治疗又难治愈。

曾跟师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老师,老师治疗口疮,依证在发作期多会选用甘露饮、甘草泻心汤为主加减,有时会加上升降散。待发作期过后再依体质及症状选方治疗,以期减少复发。

我在临床上两方都使用过,对于发作期的口疮效果还好,问题是再如何治疗才能减少复发和治愈呢?

近期再看余国俊老师写的《甘露饮合封髓丹方证》,对甘露饮治疗复发性口疮的认识更上层楼了。另外对于寒性(或者真寒假热)口疮的治疗一并探讨(下回分解)。        

跟师蓝青强老师的口疮案例:

1、 邓XX,男,52岁。经常口疮发作多年。

2014-10-21诊:经常口疮发作,舌淡苔白厚,脉细。

处方:甘露饮加味。7剂,日一剂。

2014-10-30诊:口疮已除。

处方:四君子汤加味。7剂,日一剂。

2014-11-06诊:因饮食不慎,口疮继发,左口腔溃疡一处,较轻,不痛。消化差,小便有热感。舌淡,苔白厚,脉弦。

处方:党参20黄芪30白术20当归10升麻10柴胡15陈皮10甘草15川萆薢15黄柏10砂仁6 7剂,日一剂。

2、 谢XX,女,51岁。口疮。

2014-10-28诊:口疮仍发。

处方:生甘草15炙甘草15法半夏10干姜5党参20黄柏10砂仁6银花20蝉蜕15僵蚕10姜黄10 7剂,日一剂。

2014-11-04诊:口疮大减,但睡眠差,舌淡,脉细。

处方:法夏15干姜5黄芩10太子参15黄芪25丹皮15丹参15夜交藤20元胡15银花25甘草10

2014-11-06诊:服上药后出现咽喉疼痛,溃疡处更严重。平时有便秘结现象,上诊后睡眠有改善。现口淡。舌淡脉细数。

处方:生地20麦冬30天冬15石斛15黄芪20连翘15黄芩10茵陈20车前子15枳壳10枇杷叶15 3剂,日一剂。

附:1、甘露饮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异名】甘露饮子(《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枇杷叶(刷去毛) 干熟地黄(去土) 天门冬(去心,焙) 枳壳(去瓤,麸炒) 山茵陈(去梗) 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 石斛(去芦) 甘草(炙) 黄芩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O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时温服。小儿一服分两服。

【功用】清热养阴,行气利湿。

【主治】胃中客热,牙宜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饥饿心烦,不欲饮食;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疮疹已发未发;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黄疽,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

现用于口腔炎、咽炎、齿龈肿痛,慢性扁桃体炎属阴虚而有湿热者;亦用于眼科工业性眼灼伤、角膜实质炎。

2、《伤寒论》:甘草泻心汤

【别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功能主治】 益气和胃,消痞止呕。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附:甘露饮合封髓丹方证:(余国俊)

阴津亏虚,湿热蕴蒸,发为口疮者,滋养阴津,清化湿热,补土伏火,甘露饮合封髓丹主之。

甘露饮合封髓丹方:

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天冬20g麦冬20g石斛15g炒积壳10g 黄芩10g茵陈10g枇杷叶15g砂仁6g焦黄柏10g生甘草10g

一、方证浅识

口疮反复发作者(西医称为复发性口腔疡),多缘于阴津亏虚、湿热蕴蒸, 治宜滋养阴津、清化湿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甘露饮,用二地(生地黄、 熟地黄)、二冬(天冬、麦冬)、石斛滋养阴津;黄芩、茵陈清利湿热;枳壳宣畅气机;

尤妙在用枇杷叶宣肃肺气(肺主气,气化则湿亦化)。本方滋养阴津不碍湿热,清利湿热不伤阴津;

配合《奇效良方》之封髓丹补土伏火,允为治疗阴虚湿热型口疮之高效专方。

二、用方缘起

我早年治疗复发性口疮,其舌质红、舌苔黄腻者,不敢用甘露饮,畏惧二地、二冬之滋腻也。

一次偶然向友人陈思义谈及,陈氏说他曾治一顽固性咳喘,其人舌苔黄厚腻,满布于舌面,迭用清热化痰平喘方药不效,黄腻苔不消退。

患者改诊于一位七旬老中医,服甘露饮三剂,咳喘大减,黄厚腻苔消退强半;

后以本方合金水六君煎收功。陈氏闻之,跺足而叹,深悔识见之不精,从此对本方刮目相看。而我闻之,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试用本方,疗效确实可靠。

后又浏览方书,见明代王肯堂在《灵兰要览》一书中记载一案,曰:“常熟 严文靖公,年逾七十,未断房室,日服温补之药无算,兼以人参煮粥,苁蓉作羹, 致滋胃热,满口糜烂,牙齿动摇,口气臭秽,殆不可近。屡进寒凉清胃之药不效。

有欲用姜桂反佐者,请决于予。予曰:“用之必大剧,主用加减甘露饮,八剂而平。”

即使像陈修园那样尊经崇古、贬斥时方的医家,也承认甘露饮滋阴与利湿两擅其长。

陈氏认为,甘露饮中二冬、二地等药,即《伤寒论》猪苓汤以阿胶养阴之意;黄芩、茵陈、枳壳等药,即猪苓汤以滑石、泽泻利湿除垢之意。

我早年治复发性口疮,其舌质淡欠润或少津,舌苔薄黄,口唇干燥者,恒诊为脾阴不足,虚火上炎,湿热稽留。曾用过慎柔养真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等,效果均不理想。

后来借鉴蒲辅周老中医之经验,用封髓丹加味,效果较好。《奇效良方》之封髓丹(砂仁、黄柏、甘草)本为降心火、益肾水而治遗精梦交之方,蒲老独具慧眼,认为封髓丹能补土伏火。

可移治土虚而浮火上炎的复发性口疮,堪称卓见。余中年以后,便将甘露饮与封髓丹合方用之,作为治疗阴虚湿热型口疮的专方。

三、治验举隅

男患,52岁,2002年9月25日诊。近10年来口疮反复发作,此起彼伏;西医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发时中、西药物杂投,似效非效。

唯五年前曾有一位老中医投药30余剂,口疮半年未复发,以为治愈,十分欣慰。然复发后再求医时,老中医已殁。于是照服老中医之原方,竟不如当时之灵验。

改延他医,效验更逊。更医10余人,处方40余首,看得出方名者有五味消毒饮、升降散、丹栀逍遥散、泻黄散、知柏地黄汤等。而已故老中医之处方,药味多达30余味,内寓有甘露饮。

刻诊:患者面色青黄,口秽,大便偏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中后部黄厚腻, 脉弦弱。检视口腔内共有5个口疮,呈圆形,略比黄豆大,色黄,疮面凹陷,周围黏膜色红。询知其人嗜酒,劳心。

辨证为阴津亏虚、湿热蕴蒸,治宜滋养阴津、清化湿热、补土伏火。予甘露饮合封髓丹原方6剂,嘱其戒酒、忌辛辣、劳逸适度。

二诊:患者口疮全部消失。舌质略红,黄厚腻苔消退强半。效不更方,续服 24剂。

三诊:患者共服药30剂,口疮未复发。便停药观察,嘱患者保留原方,若口疮复发便照服6剂。

2010年10月,患者因它病来诊,言4年来口疮复发过3次, 均较轻微,照服本方三四剂便消无芥蒂。

四、用方注意

1.复发性口疮溃疡证型虽多,但阴虚湿热型毕竟占大多数,若能用好甘露饮合封髓丹,则思过半矣,宜径用原方,药量可斟酌,药味则不必加减。

2.临床偶见虚寒性口疮,疮面及周围黏膜色偏淡或灰白,服凉药反而加重。若伴神倦乏力、自汗懒言、纳差便稀等,便是脾虚气陷、火不安位而上冲,宜补脾升陷泻阴火。

可用补中益气汤合封髓丹(焦黄柏只用3g。若伴形寒肢冷、腹痛便溏,便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盛、逼阳上浮,治宜温补脾肾、破阴回阳,轻则桂附理中汤,重则通脉四逆汤。

甘露饮合封髓丹方证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这里我只补充三点。

第一,辨证。口疮怎么辨证?据临床所见,患者很少有全身症征,脉象也无特殊,但舌象无遁形。一般是舌质红,舌苔黄腻;或舌质偏红,舌苔白而微黄,薄腻或厚腻。这是阴虚夹湿热的舌象,确定无疑的。

有人说这种阴虚夹湿热证型占60%以上,,我体验则有80%以上,用甘露饮合封髓丹的机会多得很。

其他证型,限于阅历,我很少遇到。实火未遇到过,虚寒性的偶尔遇到。文中写了,这都有全身症征,如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差便稀,是脾虚气陷、火不安位而上冲,宜补脾升陷泻阴火,可用补中益气汤合封髓丹。我治过两例

只症状减轻了,没有治好。还有脾肾阳虚的,用过桂附理中场,症状稍稍减轻;又加少许鹿茸也差不多,没有治好。

我又介绍给火神派医生看,也没有治好。

所以我现在最发怵的是偶尔一见的虚寒性口疮,如遇到,我只好如实相告,如果治疗3次,每次6剂中药,仍无显效,请改诊于其他医生。

第二,选方。阴虚兼湿热的口疮,一是要选甘露饮合封髓丹,而且要一用到底,不要换方。

这个方,一般3剂见效,9剂近期治愈。文中那个病例,服了30剂,是最多的。

千万不要别出心裁,选其他处方,或自拟方,前面讲过2010年夏天的治验,前医用三仁汤加减,看似大方正确, 而且口疮时而消失,但舌象没有变,说明酿病的内环境没有变。

但用甘露饮合封髓丹就大不一样,舌质要恢复成淡红,厚腻者要消退,说明内环境改变了。

治疗口疮,我一开始是学蒲辅周老中医的独到经验,用封髓丹合芍药甘草汤, 加石斛、芦根、琥珀末(冲服)。

舌质无明显异常,一般这样用。如果舌质红,舌心干,或舌心苔剥落,周围苔黄腻或灰黄腻,辨证为胃阴亏虚虚、湿热蕴结,就暂用甘露饮合封髓丹加减。这个一得之愚,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医杂志》上发表。

恰有启蒙老师简裕光先生的徒弟李某来访,他坦言相告说:“你那方药治口 疮,我用了无效。”簡直是当头一棒!

于是潜心思考,反复验证,又过了 10年。才确定了甘露饮合封髓丹方证。这不是差不多吗?我爱引哥伦布的那句名言,“差别就那么一点点”。

当年遇到口疮,首先考虑的是封髓丹方证,此其一;其二,通阴虚夹湿热者,用的是甘露饮加减、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黄、茵陈、滑石、泽泻各15g、黄芩6g、琥珀末6g (冲服)、生甘草3g,这已不是原汁原味的甘露饮了。现在用的是甘露饮原方,合封髓丹原方,其中生甘草用10g,效果大不一样。

我愿临证者遇口疮时,先存一 “甘露饮合封髓丹”方证于胸中。这是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圓。

第三,防复。就是防止复发,这才是难题。文中舉的那一例,“52岁时服甘露饮合封髓丹30剂冶愈;8年后因它病来诊,言4年来口疮复发过3次,均较轻微,照服本方三四剂便消无芥蒂”。

但我去年听说其人患了口腔癌。据知情者说, 愈后因佛逆之亊郁郁寡欢,又恢复饮洒。

我常对口疮病人说,小毛病,要注意。过去西医说是缺乏维生素,要多吃水果、蔬菜。近年来西方医学家己证实,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免疫功能差,T细胞缺乏所致。

这是值得中医借鉴的。如何提高免疫功能?要综合治理,毕竟药物的作用有限。

春宏老师每日中医讲堂604

02

皇帝御医佟阔泉说:“胃家实,肺必壅,扰心宫”,这是说胃病了,导致肺病和心病。那么会不会是肺病和心病导致胃病呢?

不会!这是因为《内经》说:“五脏不平,六腑闭塞所由生也”。此经文,类似物理学中的定理,运用定理去解题。

根据此经文,可知皇帝御医黄元御所说“胃降则心肺亦降,木火不滞”符合经旨,是真理。

因为先病者为本,后病者为标。所以胃是本,是原发病位。

佟阔泉与黄元御学术观点一致,英雄所见相同!对于治哮喘,肺气肿重视胃,在四诊中找到证据,确定就是,尤其是舌脉证据。

一般是脾虚胃逆证,脾与肺的奥妙聊过了,现在又知胃与肺的标本关系。

可谓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脾胃是升降之枢,脾陷胃逆就把肺弄惨了!

把枢轴先修好,之后补肾,极好补的,肾就纳气了,谁说“肾不纳气”不对?非常对!

笔误,应该是“金火不滞”,不是“木火不滞”。

【诊脉干货】肝脾郁不升,左关脉大;胆胃滞不降,右关脉大。

左寸脉大怎么回事?胃气逆,由于胃是主胆是从,所以胆想降,可是降不了,不让胆降则郁而化火,顺势去刑肺,“肺如钟,撞则鸣”,该咳嗽啦。

那脾气不升,什么脉象?左尺脉大。为什么?

由于肝随脾升,所以脾气不升,肝想升而升不上去,将军肝在“肝肾”家里作妖,咱们在左尺脉上一看,脉大,就知道将军肝大发脾气了。

是不是一听就会?!

很简单,说不定一会你就用上了。

那左寸脉大,右尺脉大,是什么问题,怎么回事?未完待续,同时也给您留个思考时间。

卢师兄:心火不降,脾气不降吗?@肖春宏

肝随脾升。当脾不升时,阻碍肝气上升之路。肝想升,可是升不上去。不让肝升,肝气就郁而化火。此与王旭高讲的“培土泄肝法”基本一致。再结合乙字汤。

三者互参,再去治痔疮,你看效果如何?会让西医手术痔疮失业的啊!

在此基本上,看著名中医外科心得派,治腿上疮疡容易了。

黄元御,是一代宗师,称大师也太小瞧人了!

学王旭高治肝30法,对治左路肝脾不升之病,非常有益!

在黄元御之前,都是补中,建中,而他是调中,不仅治中,还兼调四维,使人体恢复一气周流,天道复运!

《素问》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察独”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深受后世医家推崇!

脉,右寸独大,原发病位在胃,最终病位在肺。

胃,平时不可能无任何症状,有一点珠丝马迹就是证据,可凭!

玉新:那左寸脉大,右尺脉大,是什么问题,怎么回事?未完待续,同时也给您留个思考时间。@肖春宏 此胃阴不足不能顺接水火而心肾不交也[奸笑]

老师不能把调升降的开山鼻祖李东垣先生忘记了俺们老李家的。

升降浮沉用药法相,是张元素萌芽,李东垣跨时代的从虚实补泻向苦欲补泻结合者。

反正他们师徒关系好的跟咱们差不多,我表达我讨论我进步。

我们拿李东垣的方跟黄药师比较会发现,黄药师比东垣先师低好几个境界。

高建中老师好说医道日损,一点都不假。

很多东西我还是大概知道,还得再背几年书!以后一定会去拜望师父的!

【诊脉干货】左寸脉大,是肺失肃降之常。右尺脉大,是肝木下陷。

六部脉大,主病我都聊全了。显示的是左路肝脾升与右路肺胃降之升降状态。运用的是一气周流学说。

注意!脉大为有余,有余则病。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脉大中有不足之象,就是不那么有力。

“凭脉诊断全知道,不需患者作介绍”,这绝不是吹牛说大话!

越是高水平脉法,越是简单易操作,非常实用,诊的是人体大道运行的几个易出问题的关健点。

公路什么地方易出事故?转弯处,十字路口等,就那么几个地方,是吧。

人体大道运行路径,也是这样,就那么几个点,从舌脉上盯住它。

于是,疑难病变成易治病了!

现在来看疏肝和胃丸,既管左路肝升,又管右路胃降。宝贝,别小瞧了。

双向驱动枢轴旋转!

马上打开方剂学,看怎么方解的?解的远远不够。

有个心脏病,很重!第五天说胃不舒服,我让加服疏肝和胃丸,第七天效果好的,让我大吃一惊,当时不解何故?要研究,研究清楚后,主动用!

病人自己还说:“不知道你让我吃的哪个药对路了,可舒了”

对于心脏病,从此我就认定一句话,即是“千年黑洞,一灯即明”,这是真理!

有时,疏肝和胃丸就是这个“一灯”。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用大道眼光审视一个方,它就治大病,办大事。用技术眼光审视一个方,治小病,干小事。

玉新:今收获满满@肖春宏 感恩肖老师

桂枝汤,用调营卫眼光看,就治一个表证中风。用一气周流眼光审视,不得了啊!可加强枢轴之力,驱动四维(肝心肺肾),啥病都能治,真正认识到是群方之首。

文轩:精彩,真心感谢能加入这个群,时时聆听高见,醍醐灌顶啊,感谢各位大咖。

很多东西,有想法,但总结不出来,说明基础还是不扎实,现在也正在慢慢锻炼,总结。

文师叔:@1期  柳州 梁文轩 我也是偶尔能理解,回头再慢慢消化,肖老师说的都8或9的东西,不从1说起,我还得从一再落实。

虽然脉法简单,上手快,但是不能小瞧,常常用来诊大病,疑难病。

@玉林−永海 ,先记着,慢慢消化,相信总有一天能融会贯通。

肖老师诲人不倦,实乃难得,也是我们的荣幸,我在想,理法方药,方药乃是基楚,理法是台阶,我有空还得再复习复习方剂和中药才行。

每天背诵三条伤寒论

03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记录利城老师每日一案丨第595期

04

各位同道,大家好!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练习病案,每天上午我会发一个名老中医的病案,大家分析拟方,每天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我再把答案发上来,大家看看自己的辨证对不对,也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子训练个一两年,我们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张姓患儿,男,1岁零2个月,2009年3月8日初诊。

上呼 吸道感染,发热37.7℃、咳嗽5天,输液后,无精神,浑身发 凉且咳嗽、流涕加重并伴腹泻。

诊其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痰鸣音,右侧较重,咽充血,舌淡红,苔薄白。

请大家把自己的拟方思路及六经辩证,用方,方药答案写在文章后面留言上。

欢迎大家讨论学习,截止到第二天早上利城老师发布答案。也可以加利城老师、佳明老师微信一起交流经方:

linlicheng1314

jiam922

愿你飞向向往的生活

林佳明,林利城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2019年04月28日拜东莞塘厦医院阮永队为师。

分别参加冯世伦老师经方医学传承班第十二期,第十七期,每每看到老师,都会被其精神而感动。

蜗居小城,治疗一些小病,喜欢《伤寒论》,喜欢分享。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辩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那些数十年如一日阅读的人

数十年如一日锻炼的人

他们每天做的事都很普通

人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因为其坚持

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余生,是一场温柔的行走,只要有爱,便是深情。

世间有美,恰如斯人,人生有爱,别样深情。

经方日记,周一到周六晚上8点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