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冷棺莫入村, 热孝莫登门”, 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忌讳吗?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19-09-27

俗语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总结,古人对世界认知不足,有时候不免带有一些“迷信”色彩,比如这句“冷棺莫入村,热孝莫登门”,但如果仔细一想,这句话其实并不是纯粹的迷信,你放眼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对死亡这件事,都是非常重视的,中国称礼仪之邦,在丧葬方面,也有严苛的礼仪制度,以这些制度为基础,在不同地区就形成了不一样的丧葬习俗。

所以这句老话不是迷信,只是一种对死亡的敬畏,特别是在古代,又特别是在农村,很多文化禁忌是不为外人道的,以现在眼光看来确实落后,甚至愚昧,但其承载的是一个村庄千百年来的传承。

别人不为外人道,咱们外人也不要去说说道道。

进入正题,说这句俗语。

冷棺莫入村

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文人喝杯酒就会思乡,看到月缺月圆也会思乡,甚至还有个专门的中秋节,专门用来供老百姓思乡。

乡愁,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也正因此,古人对“落叶归根”有一种执念,像苏轼在诗中写“是处青山可埋骨”,看着多么豁达超然,但苏东坡依然有百年后归葬故乡的心愿,只不过最后因外在原因不得回乡,最终葬在河南郏县,苏东坡是四川人,有峨眉仙山,而这郏县素有小峨眉之称,就可见死后归乡在苏轼心中的重视程度了。

那你说,苏轼死后为什么不能归乡呢,原因很简单,路阻且长,那个时代车马慢,交通不便,根本没有条件让他返乡。

那如果某人执意要在死后返乡,不论代价,等他的棺木真正抬到村口的时候,也必然会遭到村民的阻拦,不是说村民不讲道理,没人情味,而是犯了“冷棺莫入村”的忌讳。人死后时间一长,会发出恶臭,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秘不发丧,搞了很多鲍鱼故意放臭了来掩盖尸体发出的味道,李贺诗写“嬴政梓棺费鲍鱼”,可知其臭。

更要命的是,尸体放久了腐烂,可能会引发各种疫病,古代又没有什么冷冻防疫措施,贸然将棺材抬进村里,跟人群一接触,一场瘟疫可能就此爆发。

所以但凡明事理的家属,主动就会避开棺材进村,而是到村子远郊,选一块地将逝者下葬,入土为安才是最重要的。

热孝莫登门

热孝莫登门,是指戴热孝的人不要登别人家的门。

什么叫热孝?就是父母新丧,对已为人妻的来说还要加上丈夫,百日之内不剃发、不娱乐、不外出,就跪在灵前做孝子。

当然了,也不一定必须是百日内,不同地区风俗不一样嘛,有些地方讲头七、有些地方讲五七,或者七七,总之不论多少日吧,都是一个孝子(女、媳)理所应当做的事情。

出了热孝,就可以轻松一些了,读书写字、应酬会友都没问题,但是不能离乡,管你多大官,要替父母丁忧3年。

另一方面,死人通常被看做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任再开通的人也不免有些忌讳,还披麻戴孝呢就去别人家,按照说法是会把晦气带给别人,即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去找某人,也只能在门外等候。

所以你说为什么热销不登门?一来守灵尽孝,二来不给别人找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