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经方

 独孤求败007 2019-09-27

疏桂枝汤原方,服后取微汗,果热汗出而痉。

三、治汗出偏沮:孙xx,男,扮岁。患病为左半身经常汗出,而右半身则反无汗,左有汗而右无汗,界限分明。切其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此证为阴阳气血不和,故汗出偏沮,而左右阴阳不相协和,致气血之乖决。治宜调谐阴阳,令气血相和则愈。用桂枝汤原方,服后嚷粥取微汗,从此其病获痊。

桂枝汤加减的应用

一、加味桂枝汤:

1.桂枝加佳汤:此方治疗火劫迫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于心苓证。如治一崔姓妇女,50岁,患病颇奇,自觉有一股气从内棵沿阴股上窜,行至小腹则胀,抵心胸则气短心悸,头出冷汗;少顷气下行则诸证随减,每日发作两三次,甚为恐怖。其人面色青黄不泽,舌质淡嫩,苔白而润,脉弦数,按之无力。此证中医名“奔豚”,然如此证者实属罕见。且奔豚发作,皆因心阳虚于上坐镇无权,下焦肾之阴邪得以上冲。今阴来搏阳而与之争,故脉虽弦数而按之无力;况弦脉属阴,阴气上逆是以脉弦。当奔豚所过之处,则发胀、憋气、心泽苓证,亦勿怪其然。舌质淡嫩,则是心阳之虚。治宜助心阳,伐肾降冲,用桂枝加桂汤原方,另服黑锡丹6克,共服五剂,其病不发。

2桂枝加芍药汤:此方仲景用以治太阳病下之后腹满时痛之证。余取其义用治慢性菌痢有效,录其案如下:王火x,男,46岁。症见每日大便作痢,达3一6次,不成形且有红色粘液,兼有里急后重。其脉沉弦而滑,舌质红而苔自。西医诊为慢性菌痢,粪检有红、白细胞。病延一年而治疗无效。余辨此证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肝木乘脾,脾失运化,则阴限不得升降,是以腹痛下痢,而脉弦,此证非寒非热,介于虚实之间,故补之无功,而寒热之治亦无效。治宜平肝和脾,调其气血,则不专治痢而痢亦可止。方用桂枝汤加芍药,共进四剂,大便逐渐成形而愈。

3.桂枝加葛根汤:此方治中风汗出恶风,反见项背强几几苓证。在临床用它治疗冠心病的胸背作痛,阳明病的口眼喝斜,随证加减的均有疗效。如张xx,女,26岁。因乘长途汽车,面朝敞窗,疾风拂面,当时殊觉凉爽,比及抵家,发觉面肌拘紧,口眼喝斜。切脉浮,舌苔白而润。证属风中阳明经络,正如《金厦要略》所说:“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禺僻不遂”之证。治宜疏散阳明经中风邪,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另加白附子、全蝎。服两剂汗出邪解,其病遂廖。

4.桂枝加人参汤(简称新加汤):此方治发汗后身疼痛,脉反沉迟苓证。余在临床用治妇女产后、或行经后,由于失血荣虚出现的身体疼痛,用此方往往获效。曾治樊姓妇女,新产之后忽而身痛,曾服生化汤两帖无效。随我实习的学员诊为气血两虚的身痛,用当归、黄蔑苓补药服之有效,但未痊愈。切其脉沉缓无力,舌淡苔薄白。嘱改用新加汤,三剂而痛止。学员不解其义,余说关键在于桂枝、生姜能使人参、芍药补荣血的作用于体表,它补而不滞,又使荣卫作用加强,所以其效更著。

5.桂枝加附子汤:此方治发汗遂漏不止,恶风而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苓证,可见此方有固阳摄阴,又有驱风止汗苓作用。余认为对老人阳虚患外感,脉沉而汗出恶风的。用此方而加大附子剂量,以温经扶阳为正邪兼顾之计。它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区别,是以汗之有无为抉择。如服桂枝加附子汤不痉,则当急固其本,用四逆汤。

6.桂枝加黄蔑汤:仲景用此方治疗黄疽脉浮,日久卫虚之证。意在言外,当具有发热汗出的证候在内。然此方在临床上治疗神经炎、手足麻木也极有效。

7.桂枝加当归汤:此方治疗荣卫不和所致荣卫不足,或因汗出过多,荣阴外泄苓证。故徐灵胎主张应于桂枝汤内再加当归。余用此方洽左半身麻木,而脉细舌淡的往往奏效。

8.桂枝加括楼根汤:此方治津液不足,太阳经脉燥急发生的痉证,表现为身体强,几几然。它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对比,而有脉浮与脉沉、口渴与不渴之别。

9.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此方治疗太阳病中风证兼见气喘。在临床凡外感风寒,脉浮缓而舌苔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