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邮票还有未来吗?邮票将何去何从

 世说新影 2019-09-2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开篇头一节,将邮票固化为维系亲情、思念之情的实物。

上个世纪,通讯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便捷的时候,书信是我们与远在异地他乡的亲朋故旧沟通和情感表达的最主要方式。


尚记得那时,每次收到来自远方的信件,父辈都会小心翼翼地启封展读,再三翻看之下,才会妥帖收藏起来,仿佛收藏的是莫大的幸福。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653年的法国,奥维尔·维拉叶得到邮政物权,在巴黎设立邮局,开展收递信件事务。

维拉叶为此印制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寄信人必须要购买这种标签贴在信封上才能交付投递。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也就是邮票的前身。

1840年5月1日,英国第一批邮票正式发行。 因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有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这是世界上第一枚正式邮票。

我国邮票诞生于清末1878年间,邮票一套共3枚。面值为绿票1分银,红票3分银,桔黄票5分银。票面上印刷有蟠龙图案配以“大清”字样,史称“大龙票”。

这也是我国进入现代通信的标志,一个崭新的邮政时代被开启。

1949年10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发行。同一图案印色不同,共四枚,面值分别为旧币30元、50元、100元和200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首枚邮票。


80年代末,移动电话“大哥大”横空出世,只因为价位居高不下,仅流通于少数人的手里。

90年代初,BB机大规模普及,有事请“传呼”成为时尚,邮政业霸主地位一落千丈。

2000年前后,寻常手机遍地开花,被人们广泛应用。也就从这时起,老老实实坐下来认真写信成为笑谈。

在信息智能化高速发达的今天,手机通信与快递业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邮政传输方式。邮票的通信功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今天有相当多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使用过。

那么,几乎已经没有人再会去写信寄信的情况下,今天的邮政部门仍有邮票在少量发行,又是为什么呢?


有专家指出,邮票作为国家名片,不仅是具有收藏的价值,更是一个传承与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

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早已经丧失了它原始的初衷,变成了少数人手里的收藏品。

客观而言,邮票在失去邮资凭证,变成商品被收藏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曾经被赋予的那一抹深情,至少不再有当年的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