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董有林的文武兼修

 荷香月暖 2019-09-28

族谱研究


北宋董有林的文武兼修

   广西  贺州钟山  董全吉

董有林(1082115472岁),字淑英,北宋建昌麻溪禾场里(今永修县虬qiu津镇麻潭大房董村)人。生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壬戌年(1082),殁于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四年甲子年(1144.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中进士,官至湖北荆州刺史。可是这个北宋人的先祖熹公(字德昭),偏偏有人把他的先祖作为南宋先祖的后裔?岂不荒谬。

 
 
 
 

1、董有林在北宋灭亡后,善于写山水田园诗

北宋的董有林在《钦定四库全书.梁溪集.卷五二》、《南康府志》都有记载。同时,董有林还是一位词人。

《乾隆辛丑重修谱序》以及湖北江夏“豢龙.楚天”,把错误的流坑统谱,把后唐熹公(字德昭)之子珪公,作为南宋德昭之子,是明知错误,却依旧处心积虑把后唐德昭,当做南宋德昭,则明显属于动机不纯了。更有甚者,江西某位会长开给湖北武昌某位“认祖证”,也是把董有林的先祖熹公(字德昭)作为南宋德昭,并把有林公作为南宋德昭之后?也是不了解族谱做出的轻率表现。

那董有林又有什么作词,其词的风格属于什么呢?这样多的证据,那些即使之前固执,也应该放下身段了。

2、历史古籍与地方史记载董有林

北宋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

董有林作为武节郎,徽宗政和年间,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三十八阶为武节郎,约当于今日的少校。《钦定四库全书.梁溪集.卷五二.奏知赏罚董有林、冀景等札子》记载:“窃见武节郎董有林,权知隆德府数月,修茸城池,招复逃散人户,极有风绩;……圣上曰:董有林与合职。” 李纲当时出任两河宣抚使,写给皇帝的奏章。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南康府志》一处记载董有林,崇宁二年(1103,癸未年)霍端有榜;另记载:董有林墓在县北三十里

这些记载,都表明董有林是北宋人。那么,固执把董有林的先祖作为南宋德昭后裔,则不攻之破了。

 
 

3《永修古代诗文选注》选注了董有林的词

永修,古称海昏,后为建昌。永修古典诗歌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下来的有250余首,其中,包括了董有林代表作《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

淦家凰编著《永修古代诗文选注》(以下简称“选注”),20161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就收录了《宋。董有林(一首)》以及《宋。戴如愚(一首)》。

3.1《宋。董有林(一首)》

淦家凰的《永修古代诗文选注》一书,有:《宋。董有林(一首)》《殿前欢。居田园》.,文中对董有林的世系,比较细致介绍:

董有林,字淑英,北宋建昌麻溪禾场里(今永修县虬qiu津镇麻潭大房董村)人。董有林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董熹曾任武邑令、临川太守,官至中书知政事,追赠文忠公。祖父董珪曾担任安远将军(以安远大将军为武散官。从四品)、轻车都尉(相当于从四品。),后告老还乡,广置田畴chou成为富绅。父亲董屵(山字头加广字)生四子,长兄董园曾任户部尚书,董有林为幼子。董有林自幼读诗书,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中进士,官至湖北荆州刺史。董有林在荆州任职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当地人民生活比较稳定。北宋亡后,他弃官回归故里。董有林殁后,葬于虬津鄱坂村张家山。至今古墓犹存,1993年出土墓碑残片,董有林墓现已整修一新。1127年,北宋亡后,他弃官回归故里。种桑植麻,自得其乐。董有林于是就写下《殿前欢》,这首词描写了故居田园风光,抒发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3.2、《宋。戴如愚(一首)》

文中介绍戴如愚中,也涉及到董有林:戴如愚(10861175),号悟斋,建昌(今永修人)。宋徽宗崇宁癸未年(1103)与好友董有林同登霍端友榜进士。11051120年任建昌县令,在任期间,宽仁厚义,忠国爱民。宋宣和二年(1120),适遇方腊农民起义,兵戈扰攘,乃弃官。因避兵乱难以回故乡婺wu源,加之好友董有林挽留,乃选择建昌穆坑山里定居。……

因此,董有林作为北宋人,他的先祖不可能是南宋德昭。

 
 

4、戴氏族谱介绍董有林

2019.05.14 简书网络(https://www.jianshu.com/p/80fd9537c466)载《探寻祖先的足迹》一文有建昌令戴如愚诗:《荫满甘棠海泽绵》,在今天的永修县艾城镇粮站内的一座古墓的主人就是北宋的建昌令戴如愚。

戴如愚,号悟斋。宋哲宗元佑丙寅年(公元1086年)生于一官宦世家。其远祖戴护为唐兵马使,父戴泰(派名文彩)为宋朝平定军教授,世居徽州府婺源县桂岩村。戴如愚为次子,生母金氏。戴如愚自幼喜读诗书,宋徽宗崇宁癸未年(公元1103年),与好友建昌董有林同登霍端友榜进士。公元1105—1120年任建昌县令,在任期间,宽仁厚义,忠国爱民。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适遇方腊农民起义,兵戈扰攘,乃弃官。因避兵乱难以回故乡婺源,加之同榜进士好友董有林挽留,乃选择建昌穆坑(今永修木坑)山里定居。

结束语:湖北江夏“豢龙.楚天”整天背着自己的先祖去乱认祖宗,也不多读一读董有林的史料记载,早在清朝《董氏谱系订讹》就痛批的乾隆辛丑、嘉庆辛未两次统谱造成的“世系颠倒,祖宗混淆”, 然而,他却念念不忘他的伟大发现?整天念叨着那篇《乾隆辛丑重修谱序》,仿佛是拿着最后一根稻草作遮羞布。2017-04-02《开展学习<董氏谱系订讹>的大讨论》——忘却自己的祖宗等于背叛,该文就奉劝那些只知皮毛的多反省,多挖掘族谱的变化;同样,不了解族谱也是最大的可悲,拿着《乾隆辛丑重修谱序》自投没趣,还大笔一挥弄一个“查证世系”证明,那就更不光彩了。

2019928

 
 
 
 
 
 
 
 

 

注释:

《钦定四库全书.梁溪集.卷五二.奏知赏罚董有林、冀景等札子》全文:“臣契勘诸道,约日会合,进兵之初,须令赏分明,足以劝沮。窃见武节郎董有林,权知隆德府数月,修茸城池,招复逃散人户,极有风绩;武节郎杨志,昨随种师中先次收复榆次县,大兵既溃, 志不免退师。诸将散逸, 志独收集残兵, 保据平定, 屡次立功, 杀退敌马, 理须激赏。臣已便宜作奉,圣上曰:董有林与合职。杨志与免合降官,更转一官讫;冀景昨于石岭关失守,近又于文水县溃散,王用昨统守御司人兵中路溃散,近又于文水县败刼。理须重罚,臣已便宜作奉圣旨,冀景王何各削夺在身官职,令白身充统制候立到奇功与甄叙,讫谨具奏知,御笔”。

 永修古典诗歌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下来的有250余首(艾城79首,吴城82首,云居山39首,柘林湖49首)。永修古典诗歌就其内容而言,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如:山水田园诗《建昌晚渡》(唐·韦庄)、《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东郭农耕》(明·许延邵)、《海昏八景》(明·蒲秉权) 、《海昏八景》(明·张焕)、《海昏八景》(明·汪应娄)、《海昏八景》(明·朱谋珲) 、《海昏八景》(明·徐中素) 、《杨津渡》(清·张回澜)。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1e2210101hrbd.html

 《殿前欢。居田园》:禾场前,一泓流水绕庄旋,数间草舍楼樟掩,思恋桑田,踏雪访浩然,秉菊效陶潜,醉歌思王建,桑间摘茧,柳外欢莲

  、建昌令戴如愚荫满甘棠海泽绵》“修江作宰溯当年,荫满甘棠海泽绵;旧治卜居垂燕翼,执政功烈绘凌烟”。这首诗是歌颂建昌(今永修)令戴如愚功绩的。诗歌中修江是指永修的修河;甘棠是永修的一地名,现为甘棠镇,代指永修,甘棠又有美德之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