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孩子的心理,你“偷懒”才能遇见更好的我

 木香草堂 2019-09-28

【文|雅璃】

我的小怪兽三岁零一个月去了幼儿园,两个月后,老师例行家访,对我说:你的孩子,年龄不是最小的,但自理能力是最差的。

当头一棒,那个晚上我心情很糟乱。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差,或者让我多丢面子,事实上这也没什么好丢面子的。

我只是好像隐约看到了他,我的那只小怪兽。我看到他吃饭的时候,勺子握得多不稳,别的小朋友已经吃完跑去玩了,他还在那里孤零零地一边掉饭一边吃;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迅速穿好衣服,他还在那里死命地要把头从袖子口里钻出来……

平时帮他的那些手全都不见了,那些手再长也够不到幼儿园,再也无法帮他打理好一切,那里只剩下他——什么也不会的他,在那里,孤立无援。自信心迅速遭到摧毁——我穿不上去,别人全都能穿上去,只有我,穿不上!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回想一下,他笨拙地学习用勺子的时候,我们担心饭菜凉了,担心弄乱桌子,担心他自己吃不饱,于是夺过勺子,十分钟之内就把他喂饱了;他笨拙地学习穿衣服,天啊,半个钟头穿上一件衣服这种事情也太夸张了,我们都变成了急性子,看着就受不了,还担心他冻着,再说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遇到困难而不伸手相助,于是夺过衣服,十秒钟都不用,就替他穿好了衣服……以爱之名,我们为他做好了这一切。以爱之名,我们一次一次剥夺了他学习自理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他需要到一个没有我们的地方,我们把一个毫无生存技能的小人儿,推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任他哭得撕心裂肺,我们决绝地转身离开。

残忍吗?

所谓的三岁看大,就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如果能够自己照顾得了自己,他就会建立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到三十岁的时候,他才可能立得起来。相反,如果他连基本的吃喝拉撒睡,都要依赖别人,那种深深的挫败和无助,是他小小年纪,根本表达不出来的痛。

由于工作的原因,可能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是家里老人帮忙带的,但老人带孩子普遍(不是绝对)会惯着他,我也体会了什么叫“隔代亲”,别说喂着吃饭了,恨不能替他嚼了,他只管咽下去就好。我家楼上有位爷爷,家里小孙子病了,妈妈让他吃药,他哭着不吃嫌药苦,最后爷爷竟然偷偷地帮孙子把药吃了…吃了…吃了…

所以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的,除了要平时多和老人沟通,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还是赶紧把孩子带在身边,系统教育吧。

我的小怪兽现在4岁多了,前两天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他这一年变化太大了,不但自己能把自己照顾地很好,还能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了(他们班是混龄班)。我俏皮地说,这算什么,他在家还能照顾我了。老师惊讶地问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说也没什么,就是这一年,我变得特别“懒”。

在开始今天的方法交流之前,我一定要特别交代一点,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都不要做得太陡,如果你以前太勤快了,一定要慢慢变懒。千万不要看了我的文章,回家直接撒手不干了。那孩子一定会一脸懵逼,“爸比妈咪你俩今天是回来玩儿我的吗?”

说回正题,首先说说吃饭那点事儿。

还是给大家举个我的例子。

我的小怪兽先前习惯了被奶奶追着喂饭,当我决定要给他改变这个坏毛病之后,我蹲下来,眼睛和他平视,确保他的眼睛看向我,并认真听我说话。

然后我说:“宝贝,吃饭的时候就是要专心吃饭,如果你吃饱了,可以离开餐桌去玩,但你一旦离开餐桌,就证明吃饱了,不可以再回来吃。如果没饱,就得等下一顿了。听懂了吗?”

他点点头。然后,吃了两口就跑了。 我没有管他,快速把饭吃完。等他玩够了,再次回到餐桌的时候,只看到空空的餐桌。 “饭呢?” “我已经吃完了,你刚才离开餐桌了,我认为你也吃饱了。” “可是我没吃饱呀,我饿。” “那真是太糟糕了,饿肚子的感觉一定很不好受。” 我把他带离餐厅这个环境,并且对他的处境表示同情。(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说:“看吧,我说你你不听,没饭吃了吧?”他一定会立刻转为抵抗模式:“饿着就饿着,有什么了不起!”你的规矩就做不成了。) “对呀,饿肚子实在太难受了。”他一边说,一边去找零食。 可是我会让他找到吗?hiahiahia~早就藏起来了。(这点也很关键,不是有零食而为了惩罚故意不让他吃,那势必会发生战争,而是家里根本没吃的。) “那只能等下一顿饭了,我相信你能坚持住。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呢?也许我可以给你讲个故事,让你感觉好点?” “那好吧,妈妈,也只能这样了。”

你可以试试,前提是,饭前要饿,违反规则你一定要坚定,不说教,不冷嘲热讽,深深同情,帮他调整情绪,转移注意力(胃空虚,容易精神空虚,容易闹)。最多两次,他一定会有很大改观,不吵不闹,好规矩就建立起来了。

再说穿衣服,其实很大一部分考验的是大人的耐心。可是任何事都是由慢到快、熟能生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跨越不过去的。你不让他在家里练习,他就只能自己到外面练,你眼不见心不烦了,可想想多不忍心呀。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让他在没有我们的地方,生存得更好吗?

明白了这一点,就放手让他练吧,早上来不及可以早点起来。最开始,他可能觉得困难,自己不想穿,你就想办法让他穿。比如说,让头和手去玩钻山洞游戏吧;比如拿个他喜欢的玩偶放在床上看着他,让他教可爱的玩偶宝宝穿衣服吧;比如和他比赛,故意放水,让他赢;比如,他今天比昨天穿得好,鼓励他:“我看到宝贝很努力,穿得越来越好。”……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有很多方法你可以自己慢慢摸索,只要你肯想,这都不算事儿。

最后,我来贴贴我家墙上的两张图。

上面这张是“玩具屋整齐贴画贴纸奖”,这张图表是我和小怪兽一起制作的,我负责写字、画图,他负责选颜色、递笔。我家有一个小屋子,是小怪兽的专门活动空间。里面放了两个绘本架,一个玩具收纳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大地垫,地垫边还有个一米八的长靠背。

两个月前的某一天,我突然犯懒了。我说“宝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玩具屋——”他想都没想,顺口就来“自己收拾”。这就算上套了。

我深知他答应地这么爽快,是因为他好奇、新鲜。可是我要的是日复一日,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奖励机制,他新鲜劲儿过了,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我们做了上面那张图。每集齐一排大贴画,就可以到超市买个喜欢的零食。收拾玩具屋,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在规定时间内,二是让我找不出哪里不整齐。两者都做到,得大贴画,二缺一,就得小贴画,两个小贴画兑换一个大贴画。

4岁,也许有人觉得还太小,可是通过收拾玩具屋这件事,我才知道是我把他看小了。在我给他做了两次收拾示范之后,那个玩具屋只要他收拾过了,我就再也不用收拾任何地方,他连地上的纸屑都给捡得干干净净。

收拾玩具屋已经坚持两个月了,期间有两次,他说,妈妈我今天不想收拾玩具屋。我问为什么?他说有点累。我立刻说,今天妈妈收拾。我单独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有的家长可能会随口说“你个小孩儿有什么好累的,就是想偷懒。”如果你仅凭自己的想象去给他扣一顶“偷懒”的大帽子,可能以后他都不愿再去收拾那个玩具屋了,因为他曾因为它受了委屈。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时候被冤枉的心结,那委屈的滋味伴随了你一生。所以,我希望每个家长,都能以最大的善意去想你的孩子,他会因为你的信任做得更好。

现在收拾玩具屋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习惯就是,他觉得他自己的玩具屋,真的就该他自己天天收拾。而且他通过自己收拾玩具屋,得到了一个经验:我玩完一个玩具,放回一个玩具,收拾起来会更容易。玩一个玩具,收一个玩具,这也是很多家长说了一百遍也没用的话吧,你看,孩子自己总结出来了。

这张是家务表。上面的家务项,是我们一起研究,觉得他可以胜任的。他每天回家都会说,我看看今天干点什么。他喜欢和我比赛,总是想比我得的小红花多。偶尔他会让着我,说妈妈,我今天让你赢一次。你可以多干一样。

有时候,我会谢谢他,但不是谢他帮我做家务。而是谢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让我们共同的环境变得更整洁。家是大家的,他理应出一份力。

现在我愈发“懒”了,他每天洗脸、刷牙、洗脚都是自己的事。在他每天收拾玩具屋、做家务、做个人卫生的时间里,我就悠闲地看会儿书。他去喝水会帮我也倒一杯过来,眨着闪闪发亮的大眼睛问我:“妈妈,还需要我做点什么吗?”

我觉得,他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好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