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了影响。刘备颠沛流离了半辈子才建立了蜀汉,可是蜀汉最终却成为了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不可否认的是,蜀汉在三国时期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三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赤壁之战,毕竟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这之后,刘备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诸侯国。蜀汉建立之后,刘备更是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这让当时的很多人都前来投靠。由此蜀汉人才众多。 无论是魏蜀吴三国中的哪一个,他们的阵营中人才都是不少的。夷陵之战对蜀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夷陵之战的失败让刘备郁郁而终,从此蜀汉只能够交付给了诸葛亮。蜀后主刘禅的能力肯定是不如刘备的。 蜀后主刘禅时期,蜀汉的国力大大下降。到了之后,刘禅只能够投降曹魏。话说回来,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损失了多少精兵良将呢?在夷陵之战,刘备的损失肯定是非常大的,战争的失败让刘备损失惨重,从此没有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夷陵之战中,刘备除了损失大量的士兵和物资外,还损失了多少谋臣良将呢?夷陵之战爆发之前,刘备命诸葛亮守卫两川,其次马超和魏延守卫汉中,虎将赵云殿后,同时赵云兼管粮草。武将肯定是有的,那么谋士也是必不可少的。 刘备带了四位谋士,分别是黄权、程畿、马良和陈震,那么这四人的结局如何呢?他们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四个人在夷陵惨败后,2个战死,1个投降,只有一人得以存活。黄权是这四个人里唯一没有列入“蜀汉十二文臣”的人。 黄权没有进入到“蜀汉十二文臣”中,是因为他投降了曹魏。那么蜀汉与东吴交战,为何黄权却投降了曹魏呢?一开始,黄权本是刘璋的旧部,曾经劝刘璋不要接刘备入蜀,刘璋不听。后来刘备亲自邀请黄权投降自己,黄权才投靠了刘备。 夷陵之战中,刘备失败逃走,黄权本想回到蜀汉,可是东吴阻拦了回到蜀汉的道路。无奈之下,黄权就带着人投降了曹魏。刘备知道黄权投降之后,此时的刘备没有为难黄权的家人,这样一来,曹魏就造谣刘备杀死了黄权一家人。 可是黄权根本没有相信,从这一点来说,可谓是君臣一心。那么曾经是刘璋旧部的程畿就结局凄惨了。在夷陵之战爆发后,程畿战死沙场。马良是马谡的哥哥,兄弟五人都很有名气,马良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马良很早就追随了刘备。 早在刘备还是荆州牧的时候,马良就追随了刘备。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马良就是与关羽下棋的人。蜀汉想要进攻东吴的时候,孙权产生了忌惮,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将杀死张飞的两个人给杀了。 同时将这两个人的人头送给了刘备,为的就是想要求和。马良劝谏过刘备接受求和,重新与孙吴结盟。可是刘备根本没有听从,在历史上,蜀汉的大臣中有很多人都劝阻刘备不要发动夷陵之战。不过最终的刘备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 ![]() 夷陵之战失败后,马良也遇害身亡。刘备封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刘备带出的四人谋士中,陈震的名声不大。早年时期,陈震是袁绍的谋士,可是后来袁绍去世,陈震选择了投靠刘备。在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为从事。 从这之后,陈震开始为刘备建功立业。陈震在这场战役中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三国演义》并没有交代仔细他的经历。在小说中,陈震在刘备死后继续辅佐蜀后主刘禅。到了公元235年,陈震逝世。 其子陈济世袭爵位。 后来陈震在刘禅时期,担任了"外交官"的角色,在这时候陈震主张了蜀汉与东吴联合。陈震到达东吴之后,与孙权在武昌升坛歃盟,宣誓与蜀汉二分天下。不过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国力下降,最终的蜀汉成为了魏蜀吴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