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拂云斋词钞》

 杏坛归客 2019-09-28

只做东风第一枝

——评《拂云斋词钞》
侯文慧

《拂云斋词钞》是卞宝泰先生多年笔耕佳构的结晶,也是我近些年读到的当代诗词集中不可多得的高水平之一了。这本《词钞》佳作连连,可陈可点。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毕竟这种文学样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对诗词的传承与热爱是需要情怀的,这份情怀不仅是诗词本身的魅力,更体现了一个炎黄子孙对历史责任的勇于担当精神。宝泰先生在诗词领域的矻矻努力及对诗词创作的那份执着,令我敬佩!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她的《叶嘉莹说诗讲稿》中提出了借用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的“阅读的视野”观点来欣赏理解古典诗词。姚斯的“阅读的视野”分为了三个层次:美感的直觉阅读;反思的诠释阅读;历史性的阅读。对宝泰先生的这部佳作,我尝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做个阅读欣赏。

一、美感的直觉阅读

这个层次就是说最初的阅读是美感的和直觉的。宝泰先生的《词钞》中有一首:

鹧鸪天·咏 梅

掩妆淡去展清姿,与春相约赴花期。飘飞尘上衣衫素,赠与丛中雪影痴。    香碾路,洁凝诗,孤芳深谷醉心时。羞同桃李齐争艳,只作东风第一枝。

   这首词寥寥五十五个字却带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感觉。我从接受上直觉感到是美的,语词搭配营构的形象美,一种温婉俏丽的美,不需要深思,不需要探寻,是词人匠心独运的美感的一种自然流露。古诗词的文字是美丽的,更是奇妙的。梅花是清绝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赞美过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的是梅花的凄苦,而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词人借物抒怀,借梅自喻,一句“只作东风第一枝”,表明了词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又如:

《浣溪沙 · 与钢都七子相偕夫子庙》

约上春风一路行,相偕七子到金陵。秦淮十里访贤明。    明德堂前寻过往,乌衣巷里探曾经。谁家画舫正琴声。

  这首词读起来很好听,那便是直觉的音乐美。从声音上感受到了一种美感,一种灵动的、流畅的、优美的乐感,自然流淌,不需要诠释,它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存在着。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音乐是诗歌的生命”,却不是所有符合格律的诗词读起来都能够如此的自然无阻塞。若把平仄比喻为诗歌的筋骨,那么乐感便是诗歌的灵魂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句,我们在读词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声音上的极富乐感的音乐美。反复吟唱,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犹似委婉低诉。这就是直觉的美感,宝泰先生的词作赋予了这种美感。

二、反思的诠释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是指对作品向更深一层去探寻它的意境和思想。在诗歌的表象下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所以诗会引起读者内心的兴发感动。《词钞》中的词很多都是自然真切的流露,引起读者内心感动的。如:

鹧鸪天·送爱女回澳州

长夜愁消枕无眠,临窗对月意相传。隔空一梦思飞绪,望远千重托寄言。   欢聚短,别离难,寒风摇碎寸心叹。时光不解人间味,怎不停留慢几天。

 春光好 · 中秋思爱女有寄

牵皓月,系兰舟。至中秋。凭借风吹莫驻留。远方收。   为女求安求福,随她自在自由。血脉亲情皆换作。一深眸。

初读这两首词为浓浓父爱感动,再读便潸然泪下。女儿远离故土,只能隔空遥思,心中的那份牵挂,怎能不寸心摇碎?“时光不解人间味,怎不停留慢几天。”这是为父者的不舍爱女远离的独白,更是对无法留住时光的无助呐喊。简单而朴实的词句,却是最能打动内心的,这是心灵情感不加修饰的流露。由此思彼,我们为人父母者,哪一位柔软的内心不都是对孩子怀有一份满满的深爱与期许?父母之爱无私而伟大!宝泰先生此类的词作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似信手拈来,又能够深深触发内心情感。这让我们看到其创作手法的娴熟。

临江仙 · 生日感怀

抖落风霜沉袖底,无惊宠辱波澜。余知天命尚多三。倚风描淡淡,提笔道谦谦。    功名归向尘土去,但求仁义肩担。一波玉水挑心帘。欲留清誉在,闲适阅千帆。

《诗经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首词不正是词人内心的独白?正是他的理想与追求。宝泰先生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从他的词中不仅看到了文人的情怀,更看到了一位勇于担当的领导者的大气与抱负。

正如王延绵先生在《拂云斋词钞》序中所言,“好词总在情深处”,词中的“骨肉至情”、“挚友浓情”、“家国深情”,无不令读者感动,一个铁血男儿的深深情怀就这样有血有肉的真实而鲜活。

三、历史性的阅读

这层叶嘉莹先生理解为要了解前人的诠释和接受,综合大家的意见。在这里我要对古词与《词钞》做个接受的比较。词是古人发明创作的文学体裁,发展到今天,虽未成绝学,不过会填词的人也是为数不多的了。今天的人们在填词的过程中很大的成分还是模仿古词,甚至于用词的模仿,而少了新意,失去了时代感。宝泰先生的词作摆脱了窠臼,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

金缕曲·贺建党97周年

七月扬旗帜。荡风云、诞辰之日,指间犹计。犹见镰锤挥豪迈,多少魂归梦里。祭先烈,井岗承继。更问狂澜谁力挽,历波涛,识得英雄气。共产党,民心系。    矗碑刻印惊人世。醒天地,引领光辉,誓词昭示。当念丰功成宏业,更待筹谋锐志。久凝望,犹风沙起。把好国门方寸守,任流光,倾泻红船水。持剑者,大无畏。

望梅花·小型分厂螺纹情

此身何择?只为一番求索。回望四年风雨路,碾过深深痕迹。当是率先施重手,契约推行改革。    众筹良策。旨在壮怀山色。但见火龙穿暮夜,助我人生解惑。勾勒螺纹心所向,岁岁收来新获。

这两首词古韵浓郁,更可喜的是词人在词作中融入了现代生活的词汇,如“共产党”、“改革”、“螺纹”等,这类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词的运用,赋予了词作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时代性。文化是发展的,词汇也是发展的。这些新词汇的运用是个挑战,运用不妥就成了败笔。而《词钞》中新词的运用无斧凿之痕,自然贴切。又如:

蝶恋花·祭屈原

汨水惊涛悲泣注,遏浪龙舟,天问无情雨。治国贞心遭险阻,壮怀雄节凭人妒。    踏破几番求索路,楚地豪情,击落三江怒。一曲离骚千古铸,九歌回荡清风处。

唐代的张翔经罗渊吊屈原》诗言:“风声落日心逾壮,鱼腹终天恨未消。”古人写这类吊古之作,更多的是因为诗人与古人的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从而表达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对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不满。而宝泰先生的这首词写的是屈原的身世遭遇及对他的伟大人格的赞美。这是这个时代的精神使然。他的词作无一不带有这个时代安宁、和谐的印记。钟嵘的《诗品》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作诗就是感动了人心,摇荡了性情,陶醉于物象。时代是积极的,外物是蓬勃的,词人的作品又何来的幽叹伤感呢?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时代色彩决定了作品的思想感情。纵横比较,从宝泰词中我看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古典诗词是美妙的,宝泰先生的《拂云斋词钞》亦是有魅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