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之“劈剁”

 思明居士 2019-09-28

在刀法之中,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法,当然作为兵器形制决定了其技术和用途,那么无论是单手刀还是双手刀其最为普遍和看重的技法便是劈刀了,而劈刀亦是刀法训练中最基本的技术。

劈,亦称“劈击”,是自上而下的刀法。顾名思义,是用刀刃向下劈击的技法,我们通常会把“劈”和“砍”在意思上或技法上混淆,根据刀法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为劈走的是直线,而砍则是横向。在劈挂刀中,出势便是“劈四门”,破锋八刀第一个刀法便是“迎面大劈”,马贤达先生在《中国短兵》中把“劈”分为“立劈”、“环劈”和“斜劈”并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每日士兵们的必修科目就有“劈刀”、“刺枪”和“打拳”,还有几乎人手一册的《劈刀十二法》,足见劈刀作为刀法的基本素材受到空前的重视。作为徒手的拳种技术,在翻拳的“六手”中,亦是把“劈”作为第一势,即“劈心迎面掌”,而独流通臂拳对于“劈”的表达则更为灵活和通透,有“前劈”、“反劈”和“劈横”的技法,形意拳亦是把“劈”作为“五行拳”的第一拳,这应该是受到兵器武艺的影响和渗透,亦是体现了王芗斋先生“器械是手臂的延长”的思想。

刀之“劈剁”

老先生在传授刀法的过程中,对于“劈刀”是十分重视的。

在单手刀的“劈刀”中,老先生有“定步劈刀”和“进退劈刀”的训练,他说,劈刀是最吃功夫的技法,也是最简单和实用的刀法,如同枪法中的“戳革”,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在“得法”之后天天练。而在组合的刀法中,老先生有“劈面刺喉左右斜”的训练,是把单手和双手的转换融会在一起进行训练。在苗刀的训练中,自然是如同剑道一样,把“劈刀”作为最为基本的训练,但无论是单手刀还是苗刀,老先生都强调了身体的吞吐,他说这是中国武术独有的东西,也是中国人在武术上的智慧,利用身体的吞吐即脊柱的伸缩来训练劈刀的“贯通”与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法”。这样练就的刀法方能做到浑然一体,猛起硬落,势如破竹。

而刀和剑在形制上的差异,自然在劈的方法上也有了变化,即刀有刃背之分,那么在防守或进攻的技法上刀除了用刀刃进行劈击,刀背亦是一种精妙的选择。

在单手刀的“圈拦”中,即是运用刀背进行格挡,而迅疾转换为刀刃进行砍杀。在苗刀的“抱打斜劈”中,即是运用刃背的转换来使用刀背进行劈击,这样使得手中的长刀在围绕对方的身体移动中不断转换,飘忽不定,横拦斜击。

再说到“剁”,我们根据经验和直觉,这是一个近似于劈刀却有所区别的刀法,有一点可以肯定,“剁”是运用刀刃的,有一股力量的倾注和“狠劲”。按照我的理解,“剁”需要一种“短劲”,即“寸劲”,根据马贤达先生的解读,是“疾速的击劲”。所以,我们对“剁”的理解似乎更为舒畅和便捷,即“剁”是和“劈”相对的,既然是短劲,那么更需要全身力量尤其是腰胯力量的投入,因此,威力也就更加明显了。

在苗刀的“二路”中,上次和小董师兄在沧州研习的时候,给其中加入了一个“劈剁”的组合刀法,我们把这一刀法命名为“劈剁连环进手刀”,辅以通臂拳的激搅连环的步法,一连串的刃背转换,劈剁连击,用小董师兄的话说这样的演练和刀法更加“威风”。之所以命名为“进手刀”,是在河北肃宁流传的翻拳体系中有一套刀法称之为“八步连环进手刀”,使得刀法在命名上更加赋予传统的意味。而在劈剁和转换上则是除了步法的快速激进,还融入了八极拳的沉坠发力,这样使得“剁”的穿透力更加饱满。和一位厨师兄弟聊过他在厨房的刀法,根据不同的食料和肉类,在刀法上也是极为讲究的,他说“剁”需要的是身体的力量,更要有一种“巧劲”,也就是手腕的力量,这样才能下刀准确,落到实处,切出的活儿漂亮。那么作为兵器的刀在“剁”字上亦是同理,只不过多了凛冽与肃杀,而力道的使用则是同理。老先生说,一个好的东西总是会融入许多的好东西在里面,这样才会“好上加好”,因此我总是认为,老先生传授的苗刀里有劈挂的腰胯,通臂的步法,八极的沉坠,意拳的神意还有戳脚的拧转,猿功的伸收,这么多的东西熔铸在一起,便有了苗刀的起落进退间的那种“意思”与“讲究”。

“猛劈硬剁”,则是刀法的一种追求了,一个“猛”和“硬”,衬托了刀的那种彪悍和所向无敌,亦是武者所神往的一种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