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的武王伐纣,从孟津观兵开始,经过牧野之战灭掉了纣王

 昵称413468 2019-09-28

现代通常意义上的阅兵式,就是指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

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那么古代的阅兵式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古代的阅兵,主要就是为了炫耀武力,显示实力。据学者考证,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建立之前,就出现了阅兵这一仪式。

当时我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在现今河南嵩县境内的涂山,与来自南方的各部落首领举行会盟仪式。

会上,众多士兵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边歌边舞,伴着乐曲,走着队列,载歌载舞给首领们观看,以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

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阅兵。

但是关于夏商时期的阅兵,严格说起来都是传说,没有能够确证的文字记载、或者物证。

历史上真正有记载的最早的阅兵,应该是盟津之誓。

周武王九年(公元前1044年),武王率大军向东进发,来到了黄河南岸的盟津(今孟津西北),举行誓师仪式,即盟津之誓。

这次到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有八百人之多,所以史称八百诸侯会盟津。

这是一次灭商的实战演习和总动员,通过这次演习,确定了周国的盟主地位,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

但周武王和姜尚则审时度势,认为灭商的最佳时机并未到来,所以 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又过了二年,武王探知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

大臣都是这个境况,老百姓的日子更不要提了。

武王同姜尚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这个时候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

武王这次动用的兵车有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如此规模的大军犹如滚滚洪流,一路向朝歌进发。

当大军抵达孟津时,与前来的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的兵车总数达到4000乘。

在这里,周武王作《太誓》向众人宣告:“现在殷王纣竟然听信妻妾之言,自绝于上天,违背天理,疏远自己的同祖兄弟,废弃其先祖的音乐,敢采用淫乱的音乐去篡改典雅的音乐,以取悦于他的妻妾。所以现在我姬发要替天行道。这次要努力呀,男子汉们,机会难得,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更不会有第三次了!”

纣王闻知周武王率领联军兵至,调集了都城的士兵,另外还加上囚犯、奴隶、战俘,把他们所有人都武装起来,共拼凑了17万人前去相迎战。

双方军队在牧野相遇了,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武王在战前向全军发表誓词,历数商纣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动员将士们英勇杀敌。

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冲杀,商纣的军队则在周军的凌厉攻势下一触即溃。

那些被迫参战的奴隶、囚徒不愿为纣王卖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入朝歌。

纣王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由此灭亡。

参考资料:

《尚书》

《春秋左传》春秋·左丘明

《史记》汉·司马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