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在中医,不仅有“浊”还有“瘀”,所以叫浊瘀痹

 勇无止境879 2019-09-28
痛风在中医,不仅有“浊”还有“瘀”,所以叫浊瘀痹。脾肾两虚是基本病机,因为脾肾两虚太久,所以会生湿化浊,雍阻经络,所以会有关节肿痛,有的还有血尿或者肾性高血压。
这就是中医对痛风的基本认识,治疗起来祛湿化浊、兼顾通络化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长期健脾益肾才是根本。
比如,黄闰月大夫说的“提壶揭盖”法降尿酸,也做过临床试验,对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帮助很大,也就是恢复肾脏排泄湿浊的能力。黄芪、桔梗、车前草,有补有泻,非常精妙,当然临床实践仅仅用这三味还不够,还需要辨证论治,比如湿重的加土茯苓,湿热的加苍术、黄柏,舌苔干净肾虚明显的加淫羊藿。
痛风不同于其它风湿关节痛,比较忌讳长期用威灵仙和甘草,因为比较“伤肾”,现代药理学也证实这点。
所以,高尿酸和痛风,请大家一定要风湿专科诊治哦[比心]
#秋季养生正当时# #中医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