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孩子更应顺其自然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29

我有一个1周半的宝宝,他叫晨晨。8个月以前,我是全职妈妈,8个月以后,我成了一个职场妈妈,同时我也是一个周末妈妈(每周或者每两周回家陪伴孩子,其余时间孩子由奶奶照顾)。

在晨晨出生以前,作为一个准妈妈,我每天都在惊喜和担忧中度过。我读过很多科普类的书籍,也看过很多教育类的视频,甚至在他还没有出生之前,我都为他规划好了,几岁上幼儿园,几岁学画画,几岁学唱歌……当他出生以后,我照着书上、视频上以及相关APP软件上养过一段时间,很遗憾,我发现这类知识看的越多,我越发觉得,晨晨真是个小笨蛋。

直到有一天,当我再一次发出感慨:晨晨,你怎么这么笨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需要作出改变,不然,我的孩子很有可能被我养成一个笨蛋。于是,我决定放弃这些所谓的成长教育,让他顺其自然的生长。这个决定很难,但是这个决定,却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养孩子更应顺其自然

晨晨拍1周半的写真

1.不和别的孩子比。

我弟弟家也生了一个小男孩,叫乐乐,他比晨晨大4个月。当乐乐会翻身的时候,我家宝宝连逗他笑都不会,当乐乐会坐着玩的时候,我们连翻身都不会,当乐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我们可能刚会爬。每次,我都会很心急,然后嘴里嘟囔,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

事实上,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就决定了他永远要慢一步,他俩根本没有可比性。

养孩子更应顺其自然

晨晨(左)与哥哥(右)合影

2.鼓励式育儿,莫心急

晨晨4个月以前,一直在姥姥家,后来,我带着他回到自己家以后,没有了参照物,我发现,其实晨晨一点也不笨,6个月没到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爬;8个月的时候,只教了他一次如何下床,他就可以自己爬上爬下的玩耍了。这期间,也源于我对孩子的肯定。

很多育儿资料上写着,10个月开始锻炼孩子玩堆积木,那时候,我怎么都教不会,他拿到积木的时候,只会啃咬,或者给我推倒,自己咯咯笑,可是,在他1周2个月的时候,他可以自己堆3个奶粉瓶子,摞起来比他都高。在期间,他爸爸比我都要心急,嫌我不教他识字,不教他叫爸爸妈妈,其实都有教,只是孩子还没到时候,所以,淡定,莫心急。

给孩子时间,他会做的比你想象中还好。

养孩子更应顺其自然

晨晨还差3天满6个月时,自己从爬到坐。

3.和孩子分离,给他一个适应期

休完产假,我也失业了。婆婆觉得孩子太小,不适合离开妈妈,强逼着我辞了职。我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在晨晨7个月的时候,我在老家县城当了小饭桌老师,每天下午4点到7点,每天4点,喂完孩子,我就急急忙忙的赶去学校接孩子,每天7点又急急忙忙回家。每次离开之前,我会提前告诉孩子,妈妈要去工作啦,和妈妈再见。我觉得他其实听得懂。孩子很是配合,这也让我很欣慰。

同样的方法,1周我给他断了奶,半个月后,我在小饭桌辞职了,重回北京职场。现在他已经1周半了,每次,我回京之前,都会告诉他,等他熟睡后离开,当他醒来以后,他也不会哭闹,等视频的时候,孩子会对着视频,甜甜的叫:妈妈!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懂事,提前告诉他,你要去远离,然后悄悄地走掉,孩子能够理解。

养孩子更应顺其自然

回家陪伴孩子玩沙子

4.离开的时间不宜超过2周

我刚来北京工作那会,由于工作比较忙,我也怕回去太勤,孩子上火,孩子奶奶没办法看着他,将近1个月没回家看他。再回去,他明显有了陌生的感觉,一个劲要奶奶抱。我很是伤心。陪着他玩了一个小时,他才知道我是妈妈,然后再也不找别人抱。从那以后,我给自己制定,两周必须回一次家,如果有条件,一周回一次更好。孩子会适应这个离开的时间的。如果回去间隔时间太长,孩子会有陌生感。每次我回家,孩子总是第一时间认出我,并要抱抱。

两周回一次家,如果有条件,一周回一次更好。

5.相信老人能做好

其实,在这里,我还想劝劝各位爸爸妈妈,如果孩子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交给老人带,那么请给予老人足够的信任,孩子生病了,不要责怪他们,他们比你更心疼孩子。隔辈带娃的老人,比亲生父母还要上心。虽然晨晨奶奶有时候会给他买烤肠,买糖吃,可以和老人慢慢说,孩子可以吃,一定要少吃。老人虽然溺爱孩子,但是一定也是希望他们健康的。只要把道理讲给老人听,老人心里也会有个度,偶尔吃一次两次有什么关系。你都吃多少年,不也没事,对不对。

孩子生病了,不要责怪他们,他们比你更心疼孩子。

有爱的孩子,是幸福的

其实,到现在,我也会规划,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想让他学习什么技能。但是我想,顺其自然吧,不要给自己和孩子那么大压力,孩子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想写的太多,以后慢慢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