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29

欢迎来到李老师说说!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这真是一个很大话题。我在很多次成人心理讲座里,或者中小学生心理课堂里,也都会讲些心理话题,一般都是在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今天我就整理这个大话题,理顺一些思路,讲给大家,让大家受益。因为比较完整,比较通俗,适合大众化。如果你按这个讲,至少4个小时,若再添加一些现场活动,就是一整天的早上和下午的超长讲座了。

01什么是健康

权威的健康健康定义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而已。”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功能失调,都会导致其他两个方面的功能失调。

生理方面的异常变化有时会损害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的异常变化,同时对人的身体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现代医学发现,纯粹的由生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极少的,许多疾病如:冠心病、消化道溃疡、哮喘、癌症等都是心因性疾病。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心身病”!

心理不健康的人难以保持正常的社会功能。首先,心理不健康很难获得很事业的成功;其次,心理不健康的人很难获得生活幸福感。

可见在涉及健康的三个因素中,心理健康最为重要,它不仅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也有助于减少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更有助于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事业成功及人生的幸福美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商品化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引进,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起来的同时,整个社会环境竞争压力也不断升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隔阂加大、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震撼冲击。面对竞争和压力,一些人不堪重负,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在我国每年约28多万人自杀身亡,至少有200多万人自杀未遂。近年来,据国家卫生部的一次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人群在急剧增加,心理疾病患者已超过心血管病患者,跃居我国患病率的首位,约占20%。专家测评,21世纪我国心理疾病所占比例将达到25%。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正在默默忍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在人类攻克了许多医学难关后,自身的心理疾病成了最大的问题。心理健康如果不被重视,虽不一定会致人死亡,但却会让人生活在痛苦之中。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如何达到心理健康呢?

0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乐观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体现在内外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充满幸福感。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也不过分苛责;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接触,并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03心理健康的评判

许多孩子家长问我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心理是否健康?我们经常用的是观察法、对比法、标准化法、做心理测量等方法。

如:将自己的孩子最近以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与大多数同龄的孩子比较,观察是否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否和大多数孩子一致;

了解孩子生长的教育环境要求,比较是否与孩子的成长发展一致;看孩子的心理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总之,通过心理测验等方法,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制定自我改变的计划,和孩子一起由心理不健康走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等级划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与之对应的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精神治疗(医生)。

04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完善的认知

心理学家认为,不健康的心理来源于不正确的认知。那么什么是认知呢?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曾提出过著名的ABC理论,在这里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反应与行为结果。我们一般会认为人的情绪反应与行为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的更直接的原因。但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

如:今天我在街上遇到了领导,我很主动热情地与领导打招呼,领导看都没有看我,只是“哼”了一声就过去。于是,我非常生气,我想他为什么不理我?一定是因那次民主生活会上,我给他提了建议,于是我越想越气愤!而另一个同事也遇到与我完全一样的情况,他却是这样想的,领导不理我可能是没注意,也可能是领导脑子里在想其它的事情,没理就没理,这是无所谓的事,他的心情丝毫都没有受到影响。可见,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和认知有关。

“瞎子摸象”的故事就更说明完善正确的认知是最主要的。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是:同样的一件事情,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看到,对待同一件事情每一个人会有不同看法认知和信念。但有的人持的是片面消极的认知和信念,凡事从坏的一面考虑;有的则持积极的认知和信念,凡事从积极的认知和信念出发。正确认知与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几乎一切的消极思想都蕴含着重大的认知曲解。稍加推敲,你就会发现,这些消极思想都是无稽之谈,都不合情理的。你终将发现,你的一切痛苦的唯一原因均来自歪曲事实的不合理的认知。

ABC理论认为,通过建立和完善我们正确的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乃至命运。

如:四川大地震中的失去一条腿的芭蕾舞女孩;聋哑人邰丽华与千手观音;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等,她们却因为残缺,而体现了一种更不平凡的美!

虽然他们身体残缺,但因为有健康心理、完善正确的认知、反而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反之,著名影星、歌星张国荣、陈琳,大学生马加爵等因为心理不健康,没有正确的认知从而导致自杀及杀人犯罪。

由此可见:完善正确的认知,积极的心态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2)管理好你的情绪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态度的内心体验。

情绪不是自发的,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如:历史上的范进中举、祥林嫂等。与认知相比较而言,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更加直接可感。情绪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每当我们发生情绪时,都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当我们抑郁、焦虑、愤怒负性情绪发生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大量分泌激素(肾上腺素),激素会迅速通过血液、淋巴液到达全身,使各个系统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身体经常处在这种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到健康。而处在愉悦、轻松这样的正性情绪状态中,副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进而出现相反的身体反应,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就会处于最佳状态。

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分别收集处在高兴、生气和焦虑状态下人呼出的气体,把这些气体液化后发现,所谓的“生气水”里有白色的结晶,“焦虑水”里有紫色的结晶,而“高兴水”为无色透明状,再分别把这三种液体注射在小白鼠身上,结果只有注射“高兴水”的小白鼠依然活蹦乱跳,而其他的小白鼠纷纷死亡了。有人对二战时期伤员心理健康与康复情况做了调查:发现,交战国的伤员康复的情况有所不同,战胜国的伤员要比战败国的伤员康复得快很多。可见,情绪既能致病,也能治病。

不良情绪在人的身体里滞留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如:有一位老李先生的儿子,不幸出了车祸,受伤住进了医院,李老先生着急上火,吃不下,喝不下,三个月后,儿子脱离了危险,而他倒先离开了人世。当不良情绪激发时,体内就会产生一种有毒的荷尔蒙,这种有毒的物质在身体中滞留时间一长,就会诱发人体内早已存在的癌细胞疯长。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生气这种不良情绪能致癌。所以不良情绪不及时调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生活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

抑郁: 是一种情绪低落、悲观、冷漠、失望等构成的负性情绪。在人群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曾有过抑郁的体验。抑郁是错误推理的结果,抑郁者常用错误推理进行自我贬低,自我责备。

我们知道崔永元得过抑郁症,著名影星张国荣是抑郁症自杀的,近年来,高级官员、大老总、大富翁因抑郁自杀的消息时有发生,而且大学生、青少年中因为抑郁失去生命的也不是个别,都非常令人痛心。

怎样改善抑郁的负性情绪呢?

要改善抑郁负性情绪,首先是做好认知调节,对人生的局限要取现实地承认和接纳的态度,同时改变目标可以消除无能为力的沮丧情绪。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

情绪的宣泄法:由于能量的压抑与纠结于心,导致抑郁,因此,抑郁治疗的最重要步骤是将纠结于内的能量宣泄出来。

倾诉法:找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将心中的想法与苦闷统统讲出来,可以使抑郁得到缓解,在宣泄的同时,朋友的理解和关注也成为一种情感上的支持。

大声朗读法:大声朗读,把心灵打开,文字变成音响,将心与口统一,口成为心灵的一扇窗户,每一次响亮的打开,意味着一种勇气,一种气概,一次直抒胸怀的宣泄。朗读内容可以选择一些豪迈大气,积极向上的诗歌、散文等。

诉诸笔端法:把你的痛苦、压抑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写的过程既是一种思绪梳理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如,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写完读给自己听,心情会舒缓好多。

单纯宣泄法:找个没人的地方,高声喊叫或放声大哭,喊过、哭过、你会觉得轻松许多。

运动宣泄法:进行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打球、蹦迪等方式都是很好的宣泄方式。

顺其自然法:当你感到抑郁时,最好的办法是,既来之,则安之。把一切看成是自然现象,处之泰然,抑郁反而不攻自破了。

积极行动法:你不能直接控制情绪,却可以直接控制行为。通过控制行为,你可以间接地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如:一位青年因为失恋心情很压抑,并且因此影响了与办公室同事的关系,她知道这种低落的情绪对自己不利,因此苦苦地与这种情绪抗争,极力想控制,却控制不了。其实,她没有必要去刻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立即去做一些必须做的事。先将要做的事列一张字条:如“要洗衣服、整理房间,要为同学祝贺生日,晚饭后散步,要写日记等……”然后一件接着一件地去做这些事。

通过适当的积极行动转移注意来减轻痛苦,并从这些活动中得到满足与成功,心情会自然而然地改善。所以当你感到抑郁时,走出户外,去打球、去散步、去美容、去逛街、去交友、去旅游,去做一件你平时很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

积极心理暗示:我能!我行!我一定可以成功!我一定可以做好这件事情!等积极的心理暗示等。

焦虑:是一种非特定的、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胆与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常常与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是不快和痛苦的,并伴有身体不适感。

焦虑是现代社会每个人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个人在社会中感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考试、求职、人际矛盾、恋爱、失恋、离异、亲人去世,当它们对我们存在深刻影响时,便会引发强烈的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是有用与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适度的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但是过强的焦虑则对健康、工作和学习极为不利。那么怎么样降低焦虑?

首先要从认知上找到焦虑的原因,正视问题。对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问题“手段目的化”,即体验学习、工作、人际交往过程本身的快乐,就可以大大降低焦虑。

此外,放松练习对于缓解焦虑也极为有效。比如通过调整呼吸(深呼吸),使充足的氧气流向全身,使焦虑引起的生理反应消失;通过想象放松、音乐疗法,即对一些安宁、舒适、愉悦的情景的想象,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3)提高人际交往水平

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人际交往是满足个人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建立个人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渠道,因此,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沟通,对于维护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那么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学习了解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学习人际沟通技巧、表达的技巧、倾听的技巧等;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真诚准则、人际互动准则、价值准则、尊重准则。

总之,要达到心理拥有健康的心理,除了应有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较好的人际关系,还应注意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

最后建议大家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知识。使自己一生中都能拥积极心态、高度的自信、宽容的心胸,既有有目标,有追求更不怕困难与挫折,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充满人格魅力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与快乐的人!

再次感谢光临李老师说说!坚持原创,文艺,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