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补气血,为何还是虚?气血失衡分5种,对症艾灸才管用!

 静幻堂 2019-09-29

传承古法艾灸,弘扬中医精华

气与血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气和血都是由脾从水谷精微化生而来,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我们很少看到单纯气虚或血虚的人,一般都是气血两虚。在治疗的时候,我们也很少单独补气或补血,否则疗效会大打折扣。

气血失衡,“进补”之前必先“灸补”

多数情况下,一提到气血失衡,大家都会想到服用膏方药膳调理。但是,无论何种膏方药膳,在“进补”之前需先“灸补”。

为什么呢?因为气和血都是由脾从水谷精微化生而来,在这个过程中,脾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但凡气血失衡之人,几乎都有脾胃不调的毛病!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先调脾胃。

若不先解决脾胃不调的问题就一味进补,便极易出现“重伤脾胃”的现象,不但补品补药无法吸收,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各种不适症状。艾灸就蕴含着“先通后补”的道理,它能通过调整脾胃功能,保障补品补药被人体顺利吸收。

脾胃不调,服用补品补药后很难消化,容易引起食滞,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胀便秘等症状。若骤然大补,肠胃更是不堪重负。因此,气血失衡之人“进补”之前需先“灸补”。

5种气血失衡,如何艾灸调理?

气血失衡,一般可以分为5种: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虚血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那么该如何艾灸调理呢?

01、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指由于气滞不行以致血运障碍,而出现既有气滞又有血瘀的征候。多由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导致肝气久郁不解所引起。

症状:性情急躁,妇女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乳房痛胀等症,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弦涩。

调理方法:行气活血。

艾灸:命门、中脘、章门、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02、气不摄血

气不摄血,又称气虚失血,指因气虚而不能统血,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多因久病气虚,失其摄血之功所致。

症状: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倦怠乏力,面色白而无华,舌淡,脉细弱等。

调理方法:补气升阳。

艾灸:八髎、腰阳关、关元。

03、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指既有气虚之象,同时又兼有血瘀的证候。多因久病气虚,运血无力而逐渐形成瘀血内停所致。

症状: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调理方法:温散化瘀,调畅气机。

艾灸:膻中、期门、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太冲。

04、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指大出血时所引起阳气虚脱的证候。多由肝、胃、肺等脏器本有宿疾而脉道突然破裂,或外伤,或妇女崩中,分娩等引起。

症状: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精神萎靡、或有抽搐,或见口干,舌淡,脉芤或微细。

调理方法:补阳补血。

艾灸:百会、人中、神阙、关元。出血不止,加灸隐白。

05、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不愈耗损气血所引起,这个时候的人,看起来弱不禁风,面色淡白或者是萎黄,经常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症状:头晕目眩,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调理方法:补气益血。

艾灸:脾俞、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我们应该用好艾灸这一人体气血运行的“发动机”,长期坚持,则气血充盈通畅、脏腑阴阳平衡,让身体时刻保持“年轻态”。

点击秒杀:原价99元,限时秒杀49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