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林响溪 2019-09-29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国内掀起了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及南方古文明演进的关注和热议,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围绕中华文明是发源于南方还是北方的话题辩得不可开交,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良渚古城遗址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申遗成功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中国历史学界已普遍接受多元一体、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反倒是民间更愿意接受古中华文明大一统史观,导致中华文明南北正统(甚至区域正统)的话题争论不休。

从目前考古资料看,中华文明的萌芽应该起源于裴李岗文化(绝对年代距今8500年-7000年),裴李岗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分布范围以河南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裴李岗遗址发掘现场(1977年)

裴李岗文化是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其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该文化证明早在8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开始从事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为主,渔猎业为辅的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3裴李岗发现最早谷物脱壳用的石磨和石棒实物

虽然河南贾湖遗址、江西仙人洞遗址、广西甑皮岩遗址、湖南彭头山等遗址出现的年代略早于裴李岗文化,但无论遗址规模、遗存数量、器物特征、存续时间及文化影响力均无法与裴李岗遗址相比。自裴李岗文化起,"早期中国文化圈"展露出了萌芽。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4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裴李岗文化后,仰韶文化崛起,在黄河中游地区创造了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距今约7000年-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5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罐

在距今6000年-5300年,仰韶文化进入庙底沟时期。庙底沟类型是仰韶文化的一个类型,是指以豫、陕、晋三省为中心,分布在东至泰岱,西至湟水,北至河套,南至淮汉的仰韶文化一种类型,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重要文化类型。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6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

庙底沟类型存在近千年,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其富有特色的彩陶技艺的传播,对与中原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的影响也非常强烈,能清晰反应仰韶文化的传播路径。这一时代南北文化有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中华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7红山文化玉猪龙

在中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大幅扩张和强力影响下,晋南、豫西和关中东部,包括江浙的崧泽文化在内的中国大部地区文化的呈现较强的统一性,正式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早期中国文化圈",此时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崧泽文化等都已站在了文明社会的边缘,并影响带动中国大部地区进入一个普遍趋于文明化的时期。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8崧泽文化玉琀

良渚文化是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出现在距今5300-4300年,受庙底沟类型影响,形成于多元一体的早期中国文化圈互动时代,又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是早期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

崧泽文化为何会比其他文化提前发力,快速蜕变为良渚文化?主要跟当时的气候及自然环境变化有关。距今5300年,受干冷气候影响,良渚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出现了大片取水较方便的平原及丘陵地,初步具备了大规模人居和耕种的条件。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9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门

随后不断有南方土著族群移民至良渚地区,大量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兴起,使得良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大幅提升,催生出灿烂的良渚文化,这与苏美尔文明的形成原因类似。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0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分体式石犁

学界普遍认可,良渚文化时期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农业方面,良渚遗址中发现的稻谷已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说明该时期的农人已经从耜耕发展到犁耕;在手工制造业方面,良渚遗址中有大量玉器、制陶、漆器、木作、竹器、丝麻织物、象牙制品、镶嵌物等器物出土,所需的手工业专业从业人工数量庞大,表明该时期的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并有着非常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1浙江海宁佘墩庙遗址出土的左手石镰

其中良渚的玉石器制作最为发达,成就远超同期其他文化。当时中原玉器制作比较粗犷,多是以玉胚切割为主的大型玉器,而良渚的玉器已经使用线切割技术,所以器物圆润细腻、器型复杂多变,将玉器的制作和使用技艺推到了巅峰。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2良渚漆器(复原)

良渚玉石器的出现,使得黄河流域族群找到了一种绝佳的、标记社会等级身份的标志物,为阶级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其代表性器物"玉琮"外圆内方、外观精美,成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重要礼器。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3良渚玉琮(祭神祇的重要礼器)

良渚玉质礼器蕴含的文化因素影响北达山西,南到福建和广东,西至陕西,东到山东,影响深远。距今4500年的晋南陶寺文化,其琮、璧、钺等玉石器,都明显属于良渚文化因素。另外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西北齐家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等均受良渚文化的影响,有大量精美玉、石器出土。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4良渚反山出土的玉钺王

良渚文化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影响不止在玉石器方面,还有大型城市的建造理念和行政管理模式。良渚遗址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良渚古城的宫城就达30万平方米,内城为300万平方米,外城有630万平方米。另外城外还有十数座高、低水坝等,其水利工程的规模比古埃及和苏美尔还要大,所有工程的总土方量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4良渚玉璜(上刻神人兽面纹)

这么一座雄伟的古城,当时至少生活着2万人,城市周边至少需要3000个村落,才能生产出供养良渚城所需的稻米。据判断,当时整个良渚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人口或达百万之众,都是以良渚古城为政治文化中心,城乡分野明晰,统一程度颇高,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步形态。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5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

受良渚古城筑城理念的影响,陶寺遗址的古城面积有近300万平方米,此前在中原从未有过如此超大规模的城市。之后中原及北方地区借鉴良渚古城的政治管理模式,城市规模开始逐渐扩大,聚落生活方式变得更加集中,越来越多的城邑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现,使北方地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6良渚时期劳作像(复原)

不过兴盛期的良渚文化比较闭塞,对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影响并不大。反而是进入良渚文化晚期后,才真正对黄河流域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一直持续到更晚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7陶寺遗址宫城平面图

关于良渚发现的"文字",笔者想特别说明一下。不少专家认为良渚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最初的文字,很多不了解情况的读者都纷纷点赞。

最初有专家在良渚文化区-余杭南湖出土的陶罐上发现了11个刻划符号,有人提出这可能是良渚文字,不少学术组开始"努力"收集、拆分良渚各种器物上的刻划符号,由最初的11个,到342个,再到608个、656个,大有不将中国文字的历史提前了1700年,誓不罢休。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8良渚刻划符号现在拆分越细,数量越多(心塞)

但这些符号,除了澄湖水井中发现的陶罐上的4个连用刻划符号可能表达某种含义外,其他多为不存在联系的简图和符号,还有不少是制作和保存过程中的划痕。这些刻划符号最多只能说是古汉字的萌芽或雏形,还称不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19良渚文化中可识别的完整刻画符号

创造文字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文字需要有记录和交流等基本功能。以良渚刻划符号做学术研究可以,但是强行臆造、补全历史的行为要不得,以前中国考古走过这样的弯路。著名历史学者曹锦炎先生就说过:"千万别过早定论它(良渚刻划符号)是什么字。越下结论,错误概率越大,是要闹笑话的。"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0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航拍图

其实以良渚古城的城市规模、群落数量、墓葬王陵、祭坛和玉器等,都可以证明良渚文化当时已经跨越了"古国文明"的门槛。如美国学者江伊莉就认为良渚文化时期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日本学者林已奈夫认为良渚文化中有孔石斧的孔象征着太阳之神,还有专门的祭坛,均说明良渚文化已产生了宗教。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1良渚红土祭坛(复原)

可惜国外没有发现以玉石加工为主要文明成果的人类早期文明,而占据考古学界话语权的外国专家并不认可这些观点,所以国际上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仍存在争议。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2良渚反山出土玉梳背

(PS: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介意,中国的历史不需要国外认可。一群次生文明的国家,自己没有多少年历史,还总用亲戚(希腊)、邻居(埃及)和远亲(中东阿族是白种人)的历史来压中华文明一头,其实完全不必理会他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同学说他家邻居特牛,比你家强,难道你还要跟他怄气?不掉价吗?)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3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

良渚文化的全盛时期大致与北方"五帝"时代相近,却在尧舜时代神秘消失。对于良渚文化消失的原因至今学界还没有定论,主要有海水倒灌说、战争败亡说等。

笔者比较认同前者,夏商时中国进入了长达千年的温暖期,海平面抬升,浙江地区海水倒灌,因而摧毁了良渚文化。因为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本专题就不展开讲了。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4海水倒灌是沿海低纬度地区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良渚文化无疑是灿烂的,值得自豪的,但却不是该时期唯一的。距今5000年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至少有三个文化与鼎盛期良渚文化同时站在文明社会的门槛前,那就是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和仰韶文化,这些文化也都有古城、大墓和"宫殿式"房屋。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5大汶口文化博物馆

只是这三个文化各自内部并不统一,不像良渚文化有着唯一中心,而且某些物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宗教仪式规模方面略低于良渚文化。但这种差异是文明模式评价标准的差异,并不体现四个文化间真正有多大差距。

良渚消失后不久,北方地区部落首领尧舜大力促进各部族融合,之后夏禹建立夏国,迈入青铜时代;良渚文化却后继乏人,整个南方地区出现了文化断层,后来的马桥文化和良渚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吴、越人是良渚文化的继承者,也未被广泛认可。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6曾侯乙墓青铜鼓座(战国楚文化精品)

从此以后,南方文化的发展速度就落后于北方(中原、关中)、江汉和巴蜀地区。南方文化在楚国兴起后有所发展,楚国也在春秋战国时期积极融入北方诸夏,但春秋前期楚国仍被诸夏列国视为蛮夷,可见当时的北方(中原)文化是领先于南方文化的。至于吴、越等国,与中原、楚文化间的差异更大,更不被认同。

之后秦统一六国,开始经略南方。秦汉时期,汉族融合了部分百越民族,也驱逐了不少百越部落,他们后来成为了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各族的祖先。

中华文明史的南北之争,先发优势和延续性哪个更重要?

62.27百越地图

由以上资料可见,北方文化自裴李岗文化开始,保持了较好的延续性,其发展脉络清晰,自三皇(仰韶文化)、五帝、尧舜禹至夏商两周,都有先秦文史资料可寻踪迹,绵延五千多年,从未断绝,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被学术界所认同的事实。

所以现在流行于网络中的从饮食到习俗,从历史到文化的南北(区域)之争,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同为中华儿女,共同生活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存在差异不正说明中华辽阔壮美,文化兼容并蓄,这是我们成为世界强国的资本和底蕴,我们不应争吵,而应自豪!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