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红灯要硬闯 2019-09-29

    国庆档乌鸦最期待的电影《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即将上映了,电影票已经早早买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有知名演员吴京参与其中,引发了热议。

    500

    众所周知,在中国有那么一群人,只要听到吴京两个字,就会浑身不适;如果看到五星红旗,那更是恼羞成怒;如果看到吴京再加上五星红旗,他们大概率会气得如丧考妣,以头抢地。

    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吴京的的戏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在《攀登者》中,吴京是妥妥的男一号,演技爆棚,还出现了举起国旗登顶珠峰的情节,“含京量”高得吓人。

    所以,有网友温馨提示,到时候可能要提前准备好美国登山队和印度登山队在珠峰高举国旗的照片,才能控制住某些PTSD患者们日益加重的病情。

    500500

    这个网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攀登者》还没有上映,豆瓣就已经出现了不少无脑差评,微博等平台也在热烈的讨论,除了攻击吴京,不少人还把矛头指向了电影背后——登顶珠峰这件事本身。

    500

    在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桥段:登顶之前有人质疑,很多中国人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要花这么大代价登珠峰?

    吴京饰演的登山队员方五洲反问道:“几亿人只想着吃饭这点问题,那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

    500

    结果吴京这句话戳中了不少键盘侠的G点,网上出现了不少登顶珠峰“根本没有意义”的言论:

    500

    500

    500

    其实,当初中国的登山英雄们,之所以要豁出生命去登顶珠峰,从来不是为了“虚荣”和“面子”。

    登顶珠峰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关乎领土主权的尊严之战!

    1

    争雄珠峰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连飞鸟也无法逾越的山峰”,它不光海拔高,极寒缺氧,地形也险峻:

    有高达数十米的看着就腿软的冰陡崖、充满陷阱步步杀机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想要登顶珠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过去,那就更难了,在千百年间,无数勇士曾慕名而来,想要征服这座山,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中有很多人,最终只是在珠峰上留下了自己冰封的遗体。

    500

    1923年,英国有一个著名的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被《纽约时报》采访时,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里。”

    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马洛里,于1924年在攀登珠峰时,不幸失联,再也没能回来.......

    英国登山队曾经在北坡(也就是珠峰靠中国一侧)发起过好几次冲锋,最终都铩羽而归,死伤惨重。

    后来英国人得出结论:“从靠近中国一侧根本不可能登上珠峰!”。

    500

    英国人换了一条路线,从珠峰南坡,也就是靠近尼泊尔这一侧攀登,难度系数从地狱模式下降为困难模式。

    1953年,一位尼泊尔籍的英国向导和另一位新西兰探险家组队登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成功从珠峰南坡登顶的队伍

    500

    这个尼泊尔籍英国人的成功登顶,被尼泊尔拿来进行政治炒作

    尼泊尔当时是印度的附庸国,在印度撑腰下,尼泊尔开始在与中国的边境问题上做文章。

    1960年,周恩来总理乘专机抵达尼泊尔,开启了一场关乎珠峰领土主权的谈判。

    500

    在召开记者发布会的时候,有记者手里拿着两份地图,向周总理不怀好意地提问:

    我注意到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各自出版的地图中,关于珠穆朗玛峰这一段的画法很不一致,这次会谈中两国是否决定了珠峰的归属?尼泊尔是否同意将珠穆朗玛峰平分?

    这个问法暗藏陷阱,因为他只给了“是”和“否”两个选择,如果顺着他的问法回答,无论怎么回答,大概率会被记者拿回去曲解,引起政治纠纷。

    但是周总理外交经验丰富,他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本身,而是顺势打了个太极:“这座山峰把中国和尼泊尔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不是你们所说的把我们两国分开!

    在珠穆朗玛峰的主权问题上,中国和尼泊尔分歧很大。当时中国提议以山为界,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

    但尼泊尔和它背后的印度想独吞珠峰,他们嘲讽道:“你们中国人都没登上过珠峰顶端,凭什么说珠峰是你们的?

    500

    没有登顶过珠峰,成了我们在谈判中的一个软肋。

    其实,中国很早就有了攀登珠峰的想法,但因为条件太差,既没有登山人才,也没有登山设备,迟迟没有实施而已。

    早在1955年,中国就专门派人去苏联学习登山技术。

    苏联专家在北京八大处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登山培训班,从各行各业选拔体能好的苗子进行集训。

    500

    这第一批训练营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专业的登山队员,他们是伐木工人、煤炭工人、医生、教师等等。

    他们全是新手,一切都要从零学起。

    没有经验还是其次,中国的登山装备也特别差,初创的中国登山队连一双像样的登山靴都没有,只能自己手工DIY,把翻毛皮鞋打上几个钉,做成土味登山靴。

    结果,去陕西太白山训练一次,“DIY登山靴”的防滑钉就全掉完了,根本不顶用。

    然而,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中国登山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攻克了不少海拔7000多米的世界高峰,成长速度非常快。

    为了珠峰这个项目,中国还专门在西藏修了一条300公里的公路,向珠峰大本营输送物资。

    原本我们的计划,是中苏两国一起登珠峰,苏联负责提供登山设备和教练,中国负责后勤保障登顶珠峰,这也是最有把握的计划。

    500

    可是,就在准备的关键时刻,苏联登山队不来了!

    1958年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撤走了登山教练

    原本按照协议要送给我们的山设备,运到兰州就折返运回苏联。

    500

    同时,赫鲁晓夫反过来向印度总理尼赫鲁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尤其是高原作战的装备。

    中印边境的火药味,开始愈发浓烈。

    对于我们的登山队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500

    贺龙咽不下这口气,他站出来给登山队员们鼓劲说:“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登山设备生产不了先到国外去买,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中国人就是要争这口气!

    1959年,财政部竭尽所能,也只是给登山队挤出了70万美元的外汇购买登山装备。

    中国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带着翻译去瑞士采购设备时,恰好看到了2位身穿制服的亚裔。

    店员告诉他们说:“那2人是印度陆军登山队的采购人员,印度准备在1960年从南坡攀登珠峰!

    500

    史占春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回报,不久后,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印度这个时候抢着登山,肯定要在珠穆朗玛峰的主权问题上做文章。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的登山队已经有千难万难了,印度还在步步紧逼。

    对于登山队员而言,装备之外,紧迫的时间让他们肩上的压力更大了,因为所有的准备工作必须在1年之内做完,抢在印度前面登顶!

    谁先登顶,谁在边境线谈判中就占据更多主动权!

    2

    至暗时刻

    很快,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因为登顶珠峰是在挑战人类的极限,就算我们再急,也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莽壮只会让人白白牺牲。

    最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珠峰的天气。

    珠峰本来就千难万难,如果登顶的时候赶上大风、雨雪,就会让情况更加恶劣。

    所以,几十名主力登山运动员在日夜训练的背后,还有上百名气象学家也在一刻不停地监测、分析着珠峰的天气。

    气象学家们待在含氧量只有平原一半的地方,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每天准时采集各种数据,再由绘图员作图,预报员预报、记录。

    500

    其次,是上山下山过程中的后勤。

    根据实验,以当时的条件,到了海拔6400米高左右,烧开一锅水就至少需要2小时。

    上山下山途中队员的物资必须提前准备好,运到搭好的营地。

    而且,登山的起点大本营是5千多米,珠峰有8千多米,中间必须设置好几个补给点,确保登顶过程万无一失。

    500

    1960年3月,在正式突击顶峰之前,队员们决定分别在海拔6400米7600米8300米的地方,建立3个营地,把物资运上去,同时进行适应性行军。

    500

    第一次适应性行军难度并不大,队员们很顺利地在6400米处的营地搭好了医务站和临时营地。

    4月6号,第二次适应性行军,登山队要挑战珠峰第一道险关——有着“鬼门关”之称的北坳

    副队长许竞提前带着几名身体素质最好的队员组成“先遣队”,给大部队探路。

    先遣队刚到北坳附近,就发现了之前英国人冲击北坳失败留下的遗体。这里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恐惧与死亡。

    500

    看到了英国人的遗体,不少队员握着冰镐的手已经开始微微颤抖。

    北坳难在坡度太大,平均都有五六十度,最大达到70度近乎垂直的冰崖也比比皆是,很容易爬到一半就跌下来。

    500

    为防止跌下冰坡,他们用尼龙绳将队员串在一起,一个紧跟一个,小心翼翼向上攀登。

    北坳还有很多陡峭的冰缝隙,队员们称之为“冰胡同”,在周围一片白皑皑的雪的覆盖下,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脚踏空,在探路的时候,队员们经常不小心摔下去。

    500

    尽管几次差点出现险情,但先遣队还是凭借过硬的登山技巧和身体素质跨过了北坳,并给大部队刨好了台阶、拉上绳索、挂上金属梯。

    紧接着是第三次适应性行军。

    4月25日,就在他们行军的路上,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变色,刮起了暴风雪!

    之前的英国人,就是在莫测的恶劣天气中不幸遇难的,暴风雪来时队员们正在训练,他们赶紧匍匐在地,才没有被风吹走。

    500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不一会儿,队员们就相继在暴风雪中冻伤,与大本营的报话机也因为气温太低发生故障,他们失去了求援的机会。

    再这么硬抗下去,几十名队员就要全体牺牲在这了。幸好,天无绝人之路,队伍中有一位叫刘连满的队员发现,有一条狭小的“冰胡同”可以钻人

    大家赶紧钻进去躲了几个小时,才熬过了风暴最猛烈的时段。

    500

    暴风雪过后,队员们修整了一天,终于冲到海拔7600米处,建立了一个营地。

    在确认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队伍中体能最好的4个人组成了先遣队,凭借惊人的毅力爬到8500米处,在那里建立了最后的突击营地。

    三次任务完成了,回到大本营一合计,这三次行军算是超额完成了目标,但付出的代价也很惨痛:

    在行军过程中,兰州大学的水文研究员汪矶发生严重缺氧反应,最终抢救无效牺牲在了6400米营地;北京大学气象专业的邵子庆牺牲在了7300米的高度

    行军中碰上的那一波暴风雪,更是造成全队50多人冻伤,37人住院。

    就连队长史占春,也因在前方开路拖垮了身体,被抬下了珠峰,送到最近的日喀则医院救治。

    这些冻伤的人,大部分是登顶珠峰的主力队员和骨干运输队员。

    正式登顶还没开始,队伍就已经遭受重创,成功登顶的可能性又小了一分。

    500

    雪上加霜的是,珠峰的天气也开始恶化,珠峰的山峦间升起了浓雾,根据气象学家的判断,连绵的雨季即将来临,一旦雨季开始,登顶就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时候只能等到9月份,或者来年再战了。

    对手在虎视眈眈,几个月的时间拖延下去,不知道会不会被对手捷足先登。

    费尽千辛万苦组建的中国登山队,已经到了至暗时刻。

    3

    创造奇迹

    在中国登山队被重创之际,印度登山队也开始在珠峰南坡活动。

    两国登山队虽然处在不同的山脊上,却正在进行着一场大家都知道,但互相看不见的战争。

    当时中国驻守在大本营的电报员,总是发现有人操着一口浓浓咖喱味的中国话,在模仿中国登山队的呼号,用虚假的呼号干扰中国的队员。

    500

    与此同时,外交战线上,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谈判来回拉锯了很多轮,但珠峰主权问题一直谈不拢。

    尼泊尔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只有成功登顶,才能堵住他们的嘴!

    在大家等得焦急的时候,5月13号,气象组突然传来了最新消息:

    由于高压气团向珠峰地区移动,5月下旬为一等好天气,这也是春季最后一个适合登山的机会了!

    500

    虽然中国登山队的主力队员不少还在伤病状态,但是这几天是未来几个月内唯一的机会了,要上,就必须在这几天上!

    主力队员因伤缺席,那就替补顶上:

    副队长许竞,警卫营的藏族战士贡布,前几次登山中担任运输物资任务的王富洲,还有在暴风雪中拯救过所有人性命的刘连满。他们四个人组成了最后的突击队。

    在出发前,王富洲到医务室跟医务组长翁庆章告别,他只留下了一句话:“我这次豁出去了,如果上不去,我也就回不来了。”

    他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

    500

    5月17号,4位突击队员们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座20cm高的毛主席雕像轻装出发,对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人类禁区”发起冲击!

    在几十名二线队员的接力支持下,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被沿路送上各个营地,4名突击队员们节省体力,用最快的速度往上爬。

    500

    5月23号,4名突击队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冲到了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就在这个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他们携带的通讯设备被摔坏,他们又和大本营失联了。

    大本营察觉到失联后,立刻按照预备方案在下方6400米的营地给他们发射了信号弹,告诉他们重要情报:24号是好天气!

    4名突击队员放下心来安心修整,准备24号冲顶。

    不料,24号早上一开始,队长许竞刚走出帐篷10米就倒下了,因为在上山的途中,他一直在前面开路,体力消耗最大。

    许竞把指挥权交给了王富洲,又拉上了上来原本负责接应和摄影的2线队员屈银华,让他临危受命,加入了最后登顶突击队。

    500

    许竞体力不支,其他人也是从17号开始连续攀登至今,几乎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他们也没有多少力气,是全凭着一股信念在硬撑着。

    他们出发大约2小时后,就迎来了挡在胜利前的最终BOSS——海拔8680米处,著名的“第二台阶”。

    这是一段高30米的岩壁,其中有4米垂直的峭壁,表面也很光滑,没有任何攀援支点。

    英国人就曾经到达过这里,但他们最终被这里的峭壁劝退了,因为他们认为越过这里,连“鸟儿都做不到”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峭壁让无数人饮恨峰顶。

    500

    第二台阶目前状况,1960年没有梯子,连能攀爬的支点也没有

    “第二台阶”那段4米的垂直峭壁成了突击队的梦魇,4个人尝试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法爬上去。

    最后,消防员出身的刘连满想到了平时搭的人梯,他主动蹲下,让队友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试试。

    为了不伤到队友,第一个上的屈银华脱下了有防滑钉的雪地登山靴,试图站在刘连满的肩膀上,但因为鸭绒袜子太滑上不去。

    500

    屈银华一咬牙,在零下20℃的严寒中直接脱掉了保暖的鸭绒袜子,只穿一双薄毛袜,拼命在光滑的峭壁上打钢锥、一点一点往上挪,上去后再布置绳索和梯子,接队友上来。

    计划是成功了,可是屈银华的脚却被冻伤了。

    登顶珠峰回去以后,屈银华不得不切掉全部10个坏死的脚趾。

    500

    在屈银华和刘连满的自我牺牲下,4人终于击败了连鸟儿也越不过去的“第二台阶”,一瘸一拐地互相搀扶着往峰顶慢慢挪动。

    刘连满因为给队友当人梯,透支了自己所剩不多的体力,过了台阶之后,他是走几步就摔一步。

    终于,在海拔8700米的位置,刘连满一头栽倒在地,他挣扎了好几次,但是无论如何也直不起身了。

    队友们商量之后决定,把陷入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安置在一处避风,又不会掉下去的地方休息,并留下了半瓶氧气和8块水果糖

    刘连满能撑多久,其它3人心里都没底,因为这是海拔8700米的绝境,但是他们打定了主意,只要他们还有命从珠峰上下来,就一定会来救刘连满。

    安顿好刘连满后,已经是晚上7点了,天基本黑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3人,面临着最后的抉择:摸黑前进,还是就此撤退?

    当年,国际登山届对于攀爬珠穆朗玛峰,有一条“两点钟规则”,也就是在下午两点前必须回头,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听起来简单的规则背后,是好几起血淋淋的事故,美国登山名将史考特·费雪,就是因为夜晚下山时遇到大风雪而丧命。

    夜里的珠峰,就像一只择人而噬的猛兽。

    3个人都知道这点,但是他们在商量之后,还是一致决定: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峰顶上!

    最后的路只有短短几百米,但是爬起来比之前的几千米还要难。

    3个人每走一步,刺骨的寒风都像是在对他们的灵魂进行拷问,他们沉默地挪动着脚步,但是他们迈动的每一步,都是在克服惊涛骇浪。

    5月25号凌晨,不知道在经历了多少的煎熬和痛苦后,3个人前方豁然开朗,前面没路了,左右也没路了,他们的手脚仿佛已经不属于自己,氧气瓶里的氧气也所剩无几了。

    但是,周围除了星海夜色,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他们了。

    1960年5月25号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从最难的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队伍,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兴奋不已的王富洲艰难地掏出了笔记本,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行字:“王富洲等三人征服了珠峰!

    写完后,他想要把纸撕下来,但他已经没有力气从本子上撕下这张纸了,只好叫贡布帮忙,两人人合力才把纸撕了下来。

    贡布把纸条折叠了一下,然后塞进了一个白色手套里,再把手套埋在了珠峰峰顶的石碓里。

    500

    塞完纸条后,3人又从山顶敲下了几块经历过千年风霜的岩石碎片,作为登顶珠峰的证明物之一。

    500

    接着,贡布掏出了带上来的毛主席雕像和五星红旗,等待负责拍摄的屈银华来拍。

    然而,可惜的是,这珍贵的历史性时刻,却没法被记录下来。

    因为当时是凌晨4点,周围都是黑的,屈银华携带的摄像机虽然已经是很好的了,但感光度依然比较低,没法像今天的相机一样自由调节

    500

    三人开始思考主席雕像和国旗应该放哪,如果就这样放在顶峰,天气不好时候很容易就被暴风雪吹跑。

    最后,三人找了一个距离顶峰三十多公尺的凹陷山窪,把雕像和国旗放了进去。

    布置好后,3人立马动身下山,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他们已经连续运动十几个小时了,又渴又饿,氧气瓶中的氧气也行将枯竭。

    然而,就在他们穷途末路时,他们惊喜地看到有个黑影在向他们招手,那是之前留在这里的刘连满,刘连满竟然还活着!

    24号晚上,刘连满从半昏迷状态醒来后,就估计了一下现在的情况。

    刘连满知道,队友的氧气肯定不够返程的,他觉得,自己恐怕很难活下去了,与其自己把氧气用完,不如留给队友们让他们活。

    下定决心之后,刘连满就爬起来,颤抖地给队友写下了一封的遗书:

    “王富洲同志,这次我未能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由你们去完成吧,氧气瓶里还有些氧气,留给你们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永别了,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没有繁复的修辞,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甚至从文字之中都看不出太多的情绪起伏,但是所有明白的人都知道,在写完这封简简单单的遗书后,刘连满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队友,把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

    写完遗书后,刘连满又一次昏昏睡去,他手旁能救命的氧气瓶,依然在原地放着,一次都没有打开过。

    500

    也许真的是老天保佑,返程的3人找到刘连满的时候,他还顽强地活着。

    登顶后极度劳累缺氧的3人,靠着刘连满用生命省下的这一瓶氧气,顺利地走到了接应的营地,4个人成功凯旋。

    与此同时,在珠峰另一端,即将冲击南坡顶峰的印度登山队,不巧遇上了暴风雪无法登顶,最后只能撤退。

    中国登山队创造的奇迹传遍了世界。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中国的4位登山英雄,不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中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更是用自己生命创造了无法复制的奇迹。

    4

    尾声

    中国人成功登上珠峰的消息,深深刺激到了印度、英国等国,苏联登山队作为中国登山队曾经的老师,此刻也是百感交集。

    在国际上,证明成功登顶是需要拿出360°怀绕影像资料的。

    但中国人是夜晚上的山,携带的相机等设备也没能考虑到这一情况,缺失了关键的证据。

    还有学者揪着人梯、缺氧、脱袜等细节不放,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他们不断地质疑,中国人并没有登上去过。

    有一个美国登山爱好者,还曾经专门跑来中国找当年的突击队成员,核实登顶细节。当他看到屈银华那双没有脚趾的双脚后,他再也说不出任何质疑的话。

    500

    1975年,中国再次组织登顶珠峰。

    这次,中国人不仅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可以登上珠峰,还用更加专业的设备,成功给珠峰量了新身高——海拔8848.13米。

    500

    那段险之又险的“第二台阶”,也在第一批登顶人的基础上,挂上了一座6米长的金属梯,造福了后来无数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探险者。

    这条梯子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梯”。

    2008年,在用了33年之后,这段梯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收进了拉萨的珠峰登山博物馆。

    500

    1975年登顶的突击队员中,有一个叫做夏伯渝的人,在8600多米处,队员被暴风雪困住时,一位队友因为体力透支丢失了自己的睡袋。

    夏伯渝让出了自己的睡袋,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睡了好几个小时。

    他救下了自己的队友,但是一觉醒来后,夏伯渝的小腿却被永久冻伤,因此很遗憾的没有成功登顶。

    下山后,他的双腿无法医治,只能截肢,柱起了拐杖。

    500

    但夏伯渝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装上了假肢,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

    终于,在43年后,69岁的夏伯渝以古稀高龄和残疾之躯,成功登顶珠峰,圆了当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他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残疾人。

    500

    这种在残酷的天灾和命运面前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创造奇迹的故事,无论何时读来,都让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类似中国登山队和夏伯渝的这种故事,实在有太多太多了,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也许,每一次面对危险时,我们都不知道挡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多少崎岖泥泞,多少艰难困苦。

    但是,从我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勇气与信念,就已经永远铭刻在了历史之中。

    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在于我们敢于许下种种惊天动地的宏愿,并且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

    500

    参考资料:

    豆瓣小组@某位路过的肥仔:我觉得这几张图到时候上映了可能会用到

    腾讯网:上映在即,吴京《攀登者》被质问:饭都吃不饱,登顶珠峰有何意义

    周正著.《探险珠峰》. 厦门:鹭江出版社, 2004.12.

    绝命海拔·中国人首登珠峰纪实《凤凰大视野》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19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