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展翅,逐梦蓝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 大兴国际机场被英国《卫报》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这为世人带来了震撼奇观的作品,又被称为扎哈·哈迪德献给中国的“天堂之礼”。那梦幻般的中国速度、黑科技以及视觉冲击背后,交相辉映的是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追梦一生。在大兴机场航站楼随处可见“扎哈曲线”的震撼身影,不过在视觉震撼背后,藏着曲线的缔造者、著名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同样震撼的奋斗人生。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 2004年获得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普利兹克建筑奖,也是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院金牌的女建筑师。 扎哈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大学本科阶段在黎巴嫩就读数学系; 1972年她从黎巴嫩搬到英国,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 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此后加入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并成为建筑联盟学院的老师。她基本上以教职为重心发展,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 1980年,扎哈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一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16年,因突发心脏病在迈阿密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66岁。 哈迪德的成名之路充满荆棘。尽管她很早就被称作“解构主义大师”,尽管她大胆运用几何结构,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一年多达四项,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她怪异的设计方案。因为她超前的建筑设计理念不被大众与业内认识的认可,她的大部分作品迄今都安静的躺在图纸上。成名之后的扎哈依旧坎坷,1994年,扎哈·哈迪德为英国卡迪夫歌剧院(下图)做的设计已经获得了评判委员会的认可,却遭政府的拒绝。

2012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权被扎哈成功竞得,却遭当地建筑师的强烈反对,原因:设计夸张、体量过大、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之后有记者采访到扎哈该设计因“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被拒时,她的回复:“如果你旁边有一堆垃圾,你也会去效仿它?就因为你想跟它融洽?” 

场馆最终定稿 然而该场馆被曾被爆出没有预留存放奥运圣火的空间。而且该场馆设计也被质疑“多处模仿”扎哈的设计。

然而,扎哈的很多作品留存于世。1993年,德国魏尔阿姆赖因的维特拉消防站。这是扎哈第一个建成作品,此时她已经43岁。 

1999 德国,莱茵河畔威尔城园艺展览馆 


2001年,法国,斯特拉斯堡,Hoenheim-Nord总站



2002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伯吉瑟尔滑雪台 






2005年,奥地利,Spittelau Viaducts Housing 


2005年,丹麦,哥本哈根,Ordrupgaard博物馆扩建 





2005年, 德国,沃尔夫斯堡,Phaeno科技中心 






2006年,西班牙,Tondonia葡萄酿酒厂展馆 


2006年,苏格兰,法夫郡,Maggie的中心Fife 


2007奥地利,茵斯布鲁克,Nordpark铁路站台 









2009 年,伯纳姆馆(Burnham Pavilion) 
















2011年,英国,伦敦Roca展馆








2012年,美国,Eli & Edythe Broad 艺术博物馆 



2014年,黎巴嫩,美国贝鲁特大学伊萨姆票价研究所

2014,中国,望京SO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