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军队靠什么打仗 ——简说美军作战特点

 赤剑天涯 2019-09-29

作者:弹痕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朋友能第一时间给出答案:情报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火力优势、充足的物资供应······这些优势的综合作用下,美军的每一次胜利似乎都是理所当然,毕竟以弱胜强的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

但仔细研究起来我们会发现,自美国立国以来,美军几乎在每次作战行动中都能使自己始终居于优势地位(1812年美英战争除外),并将自身的优势最终转化为战争的最终胜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除外)。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何保持战场优势,并运用自身战场优势使战局朝着于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正是军事科学所研究的课题,所以研究美国军队的真正优势所在,对于任何一支军队而言都有着不言自明的积极意义。

美国军队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如今天这般财大气粗的,建国之初的美国财力有限,加之美国国内各方政治势力担心华盛顿会成为克伦威尔那样的独裁者,对常备军始终心怀芥蒂,美国正规军不仅规模有限,而且装备建设也长期滞后。

但独立之初的美国所面临的外部军事威胁又是现实存在的,尤其是美国的主要潜在敌对方是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英国。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压力,加之美国以民兵立国的传统,美国将巩固国防的希望寄托在了民兵组织身上。1792年颁布的《统一民兵法》正式将民兵制列为美国的军事制度,并规定18-45岁的白人男子都应加入民兵组织,并自备武器军械。但1812年美英战争的结果证明,松散的民兵组织在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1815年,美英战争结束,虽然国会再度将陆军数量裁减至1万名以内,但工程兵等辅助作战单位却不在限制范围内。被誉为美国陆军军官摇篮的西点军校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扩建,不仅诸如校舍、场地之类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加强,更重要的是完善了课程,逐渐增加了军事工程学、军事后勤学等应用学科,固定了学员招录制度。

应该说,西点军校的改制是美国军队真正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期欧洲的军校课程大多以队列训练、武器操作、军事理论等基础科目为主(旧日本军队一直到二战期间依旧如此),很少涉及军事应用学科。这样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军官虽然不乏战术运用大师,但在实际作战中对于解决物资调配、供应保障等问题时,更多时候仰仗的是个人发挥而非系统调配的结果。

美军由于在培训之初便将军事应用学科作为教育内容,美军的作战行动实质上始终都是建立在对自身可用资源系统计算的基础上的。一个实际的例证就是,在北非战役期间,隆美尔所发动的作战行动规模通常是超出其所能得到的补给上限的。

这固然能够体现出隆美尔不拘一格的作战风格,但也导致他的每次作战行动都存在后劲不足的缺憾。与此相对应,巴顿虽然也不乏让作战车辆耗尽最后一滴燃油的大胆之举,但他的这种举动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好意提醒或是申斥,这说明在美军内部,对可用资源的精确调控是作为一种体系性的默认准则而存在的。这种体系性的战场资源调控在作战中有什么意义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最直观的展示莫过于罗列出双方可用资源数量。

一切兵力、火力、补给情况,都属于可用作战资源范围,兵力如何布置,火力如何分配,补给如何保障,也都是需要统筹计算的因素。根据自身兵力、火力情况如何组织部队、如何开展训练,这些都是在作战之外需要做好的功课。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军之外使用美械的军队很多战斗力都不忍直视,原因就在于他们无法理解自身所拥有的武器装备在作战中到底居于怎样的地位,对于完全发挥自身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需要如何完善军队组织架构,如何开展针对性训练,如何进行物资配给,如何进行武器维护等问题完全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对于不同覆盖范围、不同机动能力、不同防御等级的作战平台如何进行协同等更高层次的问题。一句话,美军的作战特点是基于自身资源的统筹计算,根据对方作战特点不断调节的。

而这种基于自身和对手特点不断调节的能力,不仅是对于战场力量对比变化的认知能力,更是一种对于战场局势走向的掌控能力,这是很多优秀将帅所必须具备的。美军的独特之处在于,具备这种能力而且能产生影响的人中间,中级军官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人凭着自身对于战场全局变化的理解,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推动美军作战理念和军队建设的不断更新。

如虽然这其中有威廉·米切尔(《空中国防论》的作者,以准将军衔遭解职)这样的悲剧性人物,但像乔治·塞勒斯·索普(《理论后勤学》作者,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这样的人物依旧是大多数。这些中级军官作为构成美军作战力量的中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美军的整体特点: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既善于发挥自身优势,也善于不断根据战场特点进行自我调整。

朝鲜战场上美军的失利在于他们遭遇的志愿军,是一支虽然在技术水平上远远落后,但对于现代战争的适应性方面,与美军完全不相高下的军队。在22年的武装斗争中,人民军队所积累的最宝贵的财富便是不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善于跳出既往经验窠臼的能力。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与美军虽然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能及时凭着自身对于战场态势的准确感知及时调整部署改变战局的走向。

无论是志愿军的穿插迂回,还是美军的空地一体,所展现出来的都是双方对自身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战争后期的坑道战术,还是李奇微的“磁性战术”,所揭示的都是双方从对首身上学习战争的速度。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军在大多数时候能战无不胜,是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正是战争发展的方向。而我军能够站在与之相同的高度,依靠的是远优于他们的先进性,如果这种先进性能够一以贯之,而且能得到技术装备的不断加持,超越他们绝不只是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