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钱都去哪儿?咱咋就这么穷呢?

 网洛书城 2019-09-29

明朝之所以会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钱。

没钱,那是因为老朱的后代太能生了,整个皇室宗亲到明末都有二十几万人了,当猪养都得花很多钱。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嘛?这未必!

崇祯:钱都去哪儿?咱咋就这么穷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层,自幼看尽人间的苦难,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因此当他君临天下后,就非常终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

所以明朝开国之初定的税率非常低,据相关统计,唐、宋、元、清四个朝代的农业税率大约在7%,而明朝的税率始终保持在4%以下,明末时更是只有2%。同样,明朝的商业税率同样低的可怜。明初定的税率为3.3%,后有降至1.5%左右。想想在万历初年经过张居正改革后的国家财政收入是2217万两,其中包括盐税,茶税,市舶税,通过税,营业税在内的商业税仅有340万两。

崇祯:钱都去哪儿?咱咋就这么穷呢?

但是即便如此低税赋,明朝政府也常常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皇族、勋贵、文官为代表的大地主阶层大肆兼并农民兔子,大量农民的土地流失,而大地主阶层又利用手中特权千方百计少缴税或不交税,于是随着人口和田地的增加,明朝的税收收入竟然不增反降,而国家的财政支出却不断攀升,明政府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

崇祯:钱都去哪儿?咱咋就这么穷呢?

明朝的皇帝虽然贪玩奇葩,但也不愿意通过增加农民的负担来增加财政收入,所以就在商业税上下功夫,可结果却招来了文官们的大肆攻击。明朝的文官集团大多是土地兼任工商业者,他们逐渐沦为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代言人,正是他们的吉利建议下,万历皇帝将商业税率降低至1.5%。

在国家财政实在艰辛的情况下,万历皇帝派出了太监(即矿监税吏)去收矿税,希望借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然而此举却引来了文官集团排山倒海的指责,其中什么《上罢商税揭》、《请停矿税疏》等等纷纷把矿税污腻为横征暴敛的荒唐税政。

崇祯:钱都去哪儿?咱咋就这么穷呢?

文官还通过手中的笔,广泛发动底层伤人手工业者,鼓动他们暴力抵抗矿税。于是出现很多打税吏,烧水署,甚至私自处死税务官员的暴力事件。万历三十年云南出现了暴力抵抗矿税事件,矿税太监被丢入烈火中烧死,200余税务人员被杀害。面对如果汹涌的“民意”,万历也不得不就商业税上做出让步。

回顾整个明朝历史,几乎就是一场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税政大战。万历皇帝通过张居正,变法对抗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明熹宗则祭出了大太监魏忠贤,以暴制暴打击庞大的文官集团。然,他们只是取得了短时间的成功,一旦瞅准机会就会疯狂反扑,明朝政府就再次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崇祯:钱都去哪儿?咱咋就这么穷呢?

这样的窘境一直持续到崇祯时期,尽管掌管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最繁荣的国家,崇祯却连最基本的辽响都无法筹齐。然而在满清掌权时,民间也曾多次抗税,但在清政府的铁血政策下,这样的抗税行为最终还是低了头。当然那一任的皇帝名声就差了很多,比如雍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