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山 打造外资多元利用新格局 对德合作正成发展新亮点

 嗨知识就是力量 2019-09-29
9月19日,成立于1964年的安海德国股份公司(Einhell Germany AG)成功签约落户昆山德国工业园。项目将于本月启动,明年投产将实现2亿元的销售额,预计三年内销售额可达10亿元人民币,税收收入8000万元。

安海集团首席执行官Markus Thannhuber表示,选择张浦作为安海项目的首选地主要是源于张浦专业的中德合作平台、一流的营商环境及高效的政务服务。这也解释了,这家德国十大电动工具品牌的项目从洽谈到签约落户,何以仅仅用时半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选址在某老旧产房,“腾笼换凤”和“产业上楼”的目标,正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据了解安海项目将实现每亩产值8000万元。

而这,只是德资在昆山迅速聚集的“缩影”。

“这些年,昆山已经扩大到了以德国、西班牙为中心的欧洲市场,效果非常好。”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如是说,背后是昆山利用外资呈多元化格局。

但值得关注的是,昆山与欧美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对德合作成效显著,“德资板块”快速迅速,而昆山德国工业园(以下简称“德园”)是其中代表。德园成立于2005年,由昆山市政府与德国工商总会合作共建,随后艾森曼、科埃斯等著名德国企业纷纷在此设厂;2016年6月,中德双方举行中德生物产业与医疗技术重点合作区签约仪式,昆山不仅是华东地区唯一入选城市,也是全国唯一入围县级市,德园便是其中重要平台;2017年,昆山市获工信部批准,成为如今全国9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之一,标志着昆山中德经济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合作区的核心载体也是德园。现在,德园已经是是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国家级精密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中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正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欧美企业投资的重要平台。

对此,江苏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国工业园作为昆山对德经贸合作的主要平台,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昆山市乃至江苏省层面对德经贸合作的重点园区之一。

其实,昆山的对德合作起步则要更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与当时昆山开启的“内转外”历史性蝶变几乎同步。现在,昆山已集聚起包括福伊特、库卡等100多家德资企业。而且,昆山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慕尼黑设立了办事处,打通对德合作的直接通道,进一步加强与德国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拓展对德经贸文化交流渠道。

对德合作,正成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

德国工业园成昆山对德合作桥头堡

“不是上海,就在上海”、“投资昆山就等于投资上海”,发挥临沪优势,融入上海发展,一直是昆山崛起的重要战略。

十年前,赖伯恩放弃在上海的高薪职位,只身到昆山张浦创业,创立启德航管理服务(昆山)有限公司并落户德园,担负德园绿色孵化基地的运营,因为德园重点发展精密机械、高端食品以及总部物流三大板块的定位,与他的理念非常契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工业园的设立最早也有赖伯恩的功劳。启德航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席诗淇说,早在2005年,作为德国工商总会上海公司负责人的赖伯恩就向昆山市领导提出,可以加强对德合作,丰富昆山的外向型经济。当年,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的德园,便破土而出。德园相关工作人员也佐证了这一说法。

现在,绿色孵化基地先后建设了3万平方米,面向欧美中小企业入驻孵化,为企业提供集员工招聘、配件采购等一体服务,企业仅需拎包入驻。现在,绿色孵化基地有着不少共享设备,如叉车、液压车、三维坐标测量实验室等可供企业免费使用。截至目前,先后已有近40家德国企业入驻孵化基地的“共享工厂”,其中7家已经搬出基地,“这里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发展空间的需要”。

成功孵化企业中,如斯沃博达和维里塑2家落户到昆山开发区,贝尔格则落户德国工业园内,离孵化基地不远处。贝尔格精密机械部件(昆山)有限公司,作为贝尔格公司在中国的一家子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主要生产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等,产品主要供给周边的舍弗勒、博世、德尔福等上下游企业。2012年之所以落户昆山,看中的就是上下游协同的便利性。

贝尔格公司总经理杨晓宇介绍,公司的设备供应商在上海、昆山,零部件的热处理工序可以在昆山、太仓以及无锡等地完成。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生产所用的工业用油都是从德国原封不动的进口到工厂内,而近来,则免去了进口的高成本烦恼,因为附近的公司已经可以生产同等标准的用油,“这部分成本可以下降25%”。

事实上,生产的本地化也正成为以贝尔格为代表的德资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地化可以降低成本,但降低成本并非全部。”杨晓宇说,本地化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灵活调整以及保证生产质量,比如,生产使用的刀具,不再依赖进口,供应公司就在阳澄湖附近,可以迅速反应,确保生产,“这正有赖昆山以及周边完备的工业基础”。

“刚开始到昆山,没有订单,因为作为新的供应企业,样品送给上下游企业试用到得到认可,中间要经历近一年。而现在,公司已经在开展新项目,以扩展新市场。”杨晓宇激动地说。数据显示,搬到新厂的第一年,即2017年,便实现产值52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7500万。

在绿色孵化基地,一个标准化的“共享工厂”,通常有4、5家企业。福莱姆罐装及离心机技术(昆山)有限公司,这样一个还在“共享工厂”内的企业,去年产值已达5000万。在生产车间,看到3个人在操作机器,1个人在码放产品,整个生产面积约700平方米。盛产“隐形冠军”的德国,以稳定著称,因此,对于市场的探索是必要的。对于绿色孵化基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席诗淇认为,“这是德国企业探索中国市场的落脚点,这里可以为他们提供了后勤、人事,财务、物业等全方位的统一服务。”

据了解,绿色孵化基地三期1万平方米,目前也已基本建成,其将以西门子工业4.0实验室为核心,建成智能制造样板工厂,为张浦乃至昆山企业提供自主可控的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

现在,绿色孵化基地的“欧美味道”更浓了。基地内有着一个个色彩斑斓的集装箱错落摆放搭建而成的“集装箱办公室”“集装箱会议室”,满足外资企业对于办公室个性化的需求,席诗淇介绍,“我们老板就喜欢在集装箱内办公”。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将配备德式餐厅,以更好满足德国工作人员的饮食习惯,餐厅将由在昆山经营多年德国餐馆的德国人运营。

“占地少、人员少、产值高、稳定性强。”这是德国工业园副主任刘亚莉总结的德资企业特点。但是想把这样的“高附加值”企业带到昆山、带到德园也并非易事。招商部门的同事曾说,一家企业落地项目,一般都会到考察多个园区,这时效率和服务就成了关键,而对于一些德资企业需要的详细项目书,包括区位、团队配合等方面,工作人员一般都在当天做好,发到企业邮箱。

昆山市领导曾表示,张浦作为昆山的经济重镇,坚持把德国工业园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欧美企业不断集聚、对德合作不断深入,已成为昆山市对德、对欧美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德资企业在昆山实现“全面开花”

经过多年发展,德园集聚了一批优质的项目,包括全球最大聚合材料分销商,德国最大、全球第三的汽车涂装生产线公司,全球最大的转子泵制造商和供应商等……截至目前,园区内集聚欧美企业已达160家,其中德国企业81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7家,包括泰科电子、ITW、威富集团、通用磨坊、家乐氏、丰益国际、新翔集团等。

去年新年刚过,昆山德国工业园又新引进了1976年成立于德国的依诺信公司,其主要研发和销售针对机械设备等解决方案,是工业应用领域装配组件系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用来形容当下昆山的中欧合作发展,尤其是中德合作再合适不过,其原因是多元的,不同的企业可以说出不同的“昆山优势”,如优越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优质的营商环境等等,优势叠加造就的便是“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几年前,在昆山有一个名叫“塔米”的机器人,受邀参加一场婚礼,并帮两位新人交换婚戒。“塔米”是位于昆山高新区的昆山机器人产业园中的一员。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这里迅速聚集起国内外高端机器人项目,其中就包括德国库卡、意大利柯马等高端机器人项目。

库卡工业自动化(昆山)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德国库卡集团是德国工业4.0代表企业。而随着库卡工业自动化(昆山)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成,企业扩建厂房1.7万平方米,开展自动化设备生产组装等业务,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10亿元。现在,昆山高新区正以打造特色创新集群为契机,着力推动机器人及精密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重点突破机器人整机、智能自动化等领域,同时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

昆山开发区与德国合作最近也有新动作。9月初,昆山开发区与德国BBS Automation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该公司将在昆山开发区布局打造华东地区智能制造设计研发和系统集成中心、中国投资性控股总部。2025年,BBS集团将以BBS昆山总部辐射全球工厂,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在此之前,昆山开发区还吸引来全球知名滤清器研发制造企业德国曼胡默尔公司亚太总部落地,项目包括亚太研发总部、亚太实验室中心和制造基地,首期投资1.2亿美元。该项目将依托现有厂房快速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

为助力德企在昆山的发展,昆山还建立了起源自德国的双元制学校。2018年1月,“昆山德国工业园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揭牌,由昆山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昆山德国工业园、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等联合成立。昆山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与德园10家欧美企业进行了双元制人才培养签约。

去年3月,第一批双元制教育学员已经进入德企实训。据了解,双元制教育的学员为小班制教学,约20人左右,文化课由在德国培训后的老师任教,并且学校购置了供他们实操的德国设备。“贝尔格就来了6人实习,最终有4人留下工作。”杨晓宇说,他们正在迅速成长。

近年来,昆山也在不断完善德园功能载体,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昆山的国资公司每年将为德园开发10万平方米以上,供欧美、德资企业使用的标准厂房;此外,15万平方米德园加速区已于去年下半年启动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对德交流合作展示馆,也已由德资企业启动设计,将配套共享商务中心和生活功能等。

其实不只在硬件,软件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刘亚莉介绍,近年来,德国工业园也正专注用园区内的活动,提升企业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比如举办园内的德国杯足球邀请赛、办太极拳培训等,“他们都非常喜欢”,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带一路”拓宽昆山国际合作“朋友圈”

“走向世界”,早在30多年前,就出现在昆山自费开发之初确定的发展思路里,而如今,昆山国际合作“朋友圈”正越来越大。

去年12月16日,昆山本土企业好孩子集团定制的“中欧班列”从上海站缓缓驶出。这列首发列车,装载着好孩子集团童车、安全座椅、玩具车等共41个集装箱,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国,沿着波兰马拉舍维奇货运站等“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重要通道,最终目的地是一万多公里外的德国曼海姆港。

中欧班列的开行对“好孩子”而言,利好显而易见。据测算,班列将使得过去水路至少45天的物流周期缩短至25天内,效率提升45%;每个周期可节约在途费用达400万美元。同时,货物到站后转运至仓库的距离缩短至40公里,为好孩子集团在欧洲市场的全产业链布局提供便利。

昆山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随着创立于1989年的好孩子集团走向世界的,不仅是这一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儿童用品的企业集团向“全球最大”迈进的步伐,还向世界展示着昆山智慧和昆山自信。

为何这样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好孩子集团,这样一家让来自全世界的许多新生儿及他们的父母,与昆山产生联系的企业,源自昆山陆家镇一家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而如今,它已经并购德国CYBEX和美国儿童用品百年品牌Evenflo,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耐用儿童用品公司和国际标准制定者。

好孩子正坚持“抓住微笑曲线两端”的理念,一手抓品牌和市场,一手抓创新研发。除中国外,好孩子集团还在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商标952件,获准注册552件,其中通过马德里国际注册的10件;另一方面,好孩子还拥有着分布式研发管理体系,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8个地方拥有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而在2018年4月,位于德园的马斯特菲软管(昆山)有限公司迎来了首列来自德国母公司Masterflex集团的中欧班列货物。2012年成立的昆山基地,虽也生产大宗类软管,但受限于产能和客户个性化的定制要求,仍需要从德国母公司大量运输产品。未来,中欧班列将成为更加常规的运输方式,该公司负责人认为,这必将增强公司竞争力,让每位消费者享受到“中欧班列”的红利。

“一带一路”不仅带来物流的便利,还带来“一带一路”沿线人才向昆山的流动。

去年11月3日,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大会上,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院士入选昆山首批“头雁人才”,成为唯一获得表彰的外籍专家,获1000万元项目资助。这位拥有350多项科研成果的“头雁人才”与昆山结缘,已有3个年头,先后5次到昆山参与科研合作,至少在5个项目中发挥“头雁”作用。

昆山捷安特轻合金有限公司也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金属合金物理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捷安特轻合金公司董事长涂季冰表示,用好“一带一路”科创载体、中介平台,实现精准合作、长期合作、协同攻关、技术突破。据了解,去年,仅捷安特就与乌克兰等签订技转项目10余项。

此外,昆山工研院作为昆山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独联体联盟昆山技转中心,推动昆山与俄罗斯友谊科技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成高新区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中—白联合创新中心”、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共建“江苏-乌克兰装备制造国际创新院”等。

“一带一路”上,技术合作还不止于此。本月9日,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9位院士齐聚昆山,由昆山联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打造的“一带一路”昆山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启动,未来将吸引更多“一带一路”上,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技术成果在昆转移转化,既展现了昆山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主动参与的积极作为,也为昆山集聚起人才科创的“最强大脑”,为科创之城引入“源头活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