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歌消失180天后,我看到了最恶心的一幕

 尚雅轩 2019-09-29
这个七月,胡歌又消失了。

直到近照曝光,大家才知道他去了青海,沿着青藏线,一路捡拾垃圾。

不爱上综艺,不喜欢炒作,也不关心自己终身大事的胡歌,却将这份事业默默坚持了6年。

谈及初衷,他说,我想为自然生态环境,为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为我们的后人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为“长江源环保公益行”的志愿者,胡歌坚守的背后,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残忍真相。

前些天,一段网友自称在三峡拍摄的“水怪”视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视频中,一个体型硕大的黑色物体正扭动着身躯,像一条巨龙一样在水面上游动。

视频下的文字赫然写道: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出现疑似“水怪”的巨型神秘水生生物。

一时间,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网友专家们纷纷猜测“水怪”的真实身份。

所幸,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用再像面对尼斯湖水怪那样,将谜底和恐惧延伸千年。

9月17号,经过打捞,“三峡水怪”原形毕露。

既没有发生在网传的三峡坝区,也并非什么所谓的“水怪”,而是安徽池州码头附近的一个废弃橡皮气囊。

面对这样的真相,我们似乎也没什么理由以“闹剧”的视角看待它。

水怪虽是假的,背后的长江塑料污染问题却是真的。

2017年6月,英国《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地球海洋中有90%的塑料垃圾是通过10条河流进入的,其中就包括长江。

每年,长江的塑料垃圾输送量高达33万吨。

长江的“痛”,珠峰和茶卡盐湖同样感同身受。

曾经的珠峰,是最圣洁的雪域净土。

如今的珠峰,却成为了海拔最高的垃圾场。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共有140吨垃圾被留在这里,要花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部清理干净。

上个月,尼泊尔当局就表示,珠峰地区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今年年初,中国也禁止了珠峰核心区的旅游,原因同样和生态保护有关。

茶卡盐湖,新一代的网红景区。

自从被抖音带火后,许多人慕名而来,领略这个宛若童话的梦幻世界。

然而,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当地自然生态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一些不法商贩兜售一次性塑料鞋套,有些游客买了鞋套不仅违规穿着它下湖,甚至将它们随意丢弃在景区里。

“天空之镜”,一片狼藉。

“塑料垃圾,正在一点点地把我们心中的圣地拉下神坛。”

跟着遭殃的,还有那些无辜的动物。

2017年1月,挪威西南海岸出现了一头“一心求死”的鲸鱼。

它不停地扑向海岸,试图将自己搁浅,人们最终不得不对它实施“安乐死”。


经过解剖,让这头庞然大物如此痛苦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在它的体内,有大约30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其中最长的有2米半。


塑料的自然降解需要很长时间,一旦在体内堆积,等待这些鲸鱼的,只有痛苦又漫长的死亡倒计时。

若非面临的是万劫不复的折磨,一头鲸鱼又怎会决然赴死?

这不是个例。

去年6月,一头领航鲸在泰国南部海域搁浅,死前它反胃吐出5个塑料袋,解剖后人们在其胃里发现的塑料袋重约8公斤;

今年3月,菲律宾,一头柯式喙鲸体内被发现有40公斤重的塑料袋,因为无法进食,饥饿致死;

同样的时间,意大利撒丁岛海滩出现一头怀孕抹香鲸的尸体。它的肚子里塞满了44斤塑料垃圾,和一个已经有3米长的胎儿;

……

鲸类,也只是万千受害海洋生物的冰山一角而已。

据联合国估计,迄今为止已经有约1亿吨塑料杯倾倒入海洋,每年至少10亿个海洋生物,因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

这是一只已经死去的信天翁,它的肚子里面藏着的是各种塑料瓶盖、吸管、牙刷、甚至还有锋利的硬片。

这是一头北极熊,和我们印象中那只白绒绒的庞然大物不同,它骨瘦如柴,双目无神。废弃铁桶里有泡沫、塑料袋和旧鞋子,唯独没有食物。

附近的冰山早已融化,它们只能在垃圾堆中,苟延残喘。

这是一只海狮,一只脖子已经被勒得血肉模糊,眼睛里写满无助和绝望的海狮,罪魁祸首是一根塑料线。

这是一只鳄龟,身体正被塑料环紧紧勒住。可怜的它,一直在这样的折磨中成长。它腰部的甲壳永远无法恢复,脊柱也将进一步拉伸变形,直至死亡。

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让先生感到惭愧和愤怒。

“给它们带来无尽痛苦和折磨的,就是被人类随手扔掉的塑料垃圾啊。”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环境和动物们遭受着厄运,你以为人类就能安然地置身事外了吗?


2018年,台风“山竹”以摧枯拉朽之势过境,积水退去,那些被丢在海里的垃圾,尽数“还”给了人类。

“蝴蝶效应”理论中,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飓风。

大自然这次的报复,我们不知道能不能让那些忽视环境保护的人幡然醒悟。

但事实上,雪山崩塌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你知道吗?经过水流运输和碰撞的塑料垃圾,最终会分解为微塑料和塑料碎渣。

它们进入水、食品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其他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和生态链进入人体。


去年10月,奥地利科学家就宣布,首次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有塑料微粒。

鱼体内的塑料碎片

从被我们随手丢弃,到再次回到我们肚子里,塑料沿着生物链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研究表明,仅仅因为吃盐,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年就可能吃到多达2000个的微塑料颗粒。

尽管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尚无完全的定论,但有结论认为,足量后可能会致癌、致畸,或干扰内分泌。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那些人类在大自然身上施加的罪孽,最终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阿贤、阿信、Claudia是三个好朋友,他们会为海滩上捡来的垃圾拍摄肖像照。

从这些照片中,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海洋垃圾带来的视觉冲击。

阿贤说,塑胶的东西再这样往海里扔,鱼吃了它,它迟早是会回到我们的餐桌的。现在人得癌症、肿瘤的几率太高了,影响有没有可能来自于塑胶?应该要好好想想。

捡垃圾是一件很小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不需要一大帮人去参加海洋净滩活动,只要你拿出两分钟捡捡身边的垃圾,就够了。

是啊,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少用塑料吸管;

使用可反复使用的布袋和饭盒;

少点外卖;

随身携带水杯;

多用钢笔;

用玻璃器皿储存食物;

……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别等到灾难近在咫尺,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那时已经太迟了。

纪录片《塑料海洋》结尾说,是关切带来改变。

你的每一次转发就像一团星星之火,藏着一个燎原的希望。

作者:斜杠先生,本文系斜杠先生原创,来源:斜杠先生(isslash)。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