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写作丨五个阶段10本书,带你跨越小说创作门槛

 涷雨兮洒尘 2019-09-29

学写小说,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小说类别繁多,但是归结起来只有两种。一种叫好小说,一种叫坏小说。写好小说难,写坏小说也难。人的审美分布呈梭型,两头尖,中间大。因此,极好和极差的作品都比较小众,中间那部分最受欢迎。所以你不要写得太好,最好是写得刚刚好。“刚刚好”的面积很大,给你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宽裕。

因此,创作小说之前不需要有太大压力,即便你写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仅仅是“故事”也无妨。总之开始写了,就值得鼓励。

以下介绍的几本,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看过或听过,认为可以给大家作为创作指导的工具书。现在市面上卖的所有关于文学创作的指导丛书或多或少都是有用的,而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指导对象”的不同。有些朋友明明身处新手阶段,去爱看高阶教程,看完一知半解还不得不耗费精神死撑。

学习这件事,分清阶段,认清自己的位置,找适合自己的读物很重要。

Level  1.   纯新小白系列

定义:“纯新小白”即在写小说之前没有任何写作经验和习惯的朋友。这一阶的人最需要的是踏出第一步,唤醒自身的书写细胞。

《成为作家》——多萝西娅·布兰德

这本书如果非要说是干货的话,这水分实在太大,全书有价值的信息点摘抄出来不足一页A4纸(而且是字写得斗大那种)。但是内中的一些练习对于一个纯新写手来说很有价值,比如养成固定时间写作的习惯,如何坚持写作等等。

改变心态是开始写作的第一步。一个没正经写过东西的人,对写作可能会望而生畏,可能会自卑,因为过去你看过的都是大作家的作品,觉得高不可及。但初学者并不需要写得那么精彩,就像弹钢琴一样,你没法弹成朗朗,但是谙熟一两个曲目也是蛮有用的。比如可以去敬老院演出,可以在朋友家人生日的时候,给TA弹个生日歌等等。

写作同样有这类不必登大雅之堂的作用。

《写作这回事》——斯蒂芬 · 金

著名畅销小说作家谈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大部分内容涉及King如何走上写小说之路,以及一路走来的历程。不过每个人禀赋各异,你和King的差距或许并不在努力层面,而在于其他诸多因素,例如,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机遇、天赋等等不可控因素。所以很难根据该书进行有意义和有针对性的模仿。

作为一本闲书,了解一下大作家的文学生活,做个心里准备倒是不错。

相类似的书还有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关于书名,自从瓦莱里使用了这个句式之后,卡佛和村上将它推向了高潮。关于内容,跑步跟写作有什么关系?其实没有充分必要的关系。运动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都有极大的好处,不光是写作。这一点我自己有亲身体会。

至于要不要像村上那样每天四五点起床,每天写四个小时,每天坚持跑步,也是因人而异。这一点关乎个人习惯与养生,无关写作。巴尔扎克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写作时间很不稳定,经常在一天中写了睡、睡了写。所以他写得很好,但活得不长。

Level  2.  一只脚踏进门系列

定义:“一只脚踏进门”级别指的是那些在写小说之前有创作过其他文类,例如散文诗歌等等,有一定写作基础的朋友。也包括那些尝试写过几篇小说,但自觉水平很一般的朋友。这部分人需要一些方法技巧的指导。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杰克 · 哈特

这本书长着一副畅销教程的庸俗嘴脸,但是就其内容而言,是蛮实用的。我在写“谈写作”文章的时候,偶尔也会引用一下里面的观点。作者杰克·哈特是美国《俄勒冈报》的资深主编,书中道出很多行业经验干货。

虽然该书书名指向的是“非虚构”文学写作(“非虚构”即一般新闻通讯,新闻故事等),但是对虚构作品的写作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故事情节的安排,如何铺垫,人物如何塑造等,都有一针见血的论述。这套书里还有一本专门讲虚构文学写作的,但是没有这一本写得好。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刘恪

这本书作者是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刘恪教授。刘恪本人是个创作型的人物,并非主打理论。所以,作家写出来的理论书,在理解上会有一点点障碍。书开头一大段对“水”的哲思意淫就已经把你搞得晕头转向,再加上各种装逼梗,实在惨不忍睹。

但是书中间那部分,对于小说创作各个方面的讲解还是颇为地道,属于实践出真知的类型。例如如何给主人公和配角起名字,这种细微末节他都仔细讲了,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小说创作指导。

Level  3.  两只脚踏进门系列

定义:“两只脚踏进门”指的是那些写过几篇作品,有一到两篇相对比较满意的,处于探索阶段,对创作这件事有一些思考的朋友。这部分的人需要从小说创作规律上得到指导。

《小说家的十三堂课》——王安忆

这本书是文学家兼作家王安忆1993年在复旦大学开课时的讲稿。完全口语化,内容很好懂,很真诚,模块分得也比较细,还对几部中外经典做了她个人的赏析,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朋友学习和参考。她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有见地,有很强的启蒙作用。台湾作家骆以军强烈推荐。

不过这本书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局限于年代,毕竟书中内容都是20年前的文学观点,部分比较落后。所举的若干现代作品也比较陈旧。

《小说面面观》——E.M.福斯特

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爵士1927年在剑桥三一学院的演讲稿,是西方文学系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目之一。语言通俗,夹杂有英式幽默,分人物、语言、情节等章节逐一讲解,只要你对创作有一些思考,这本书将会给你指一条明路。

但是,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不算是缺点)就是大量提及和引用近代英国作家的作品(简·奥斯丁、伍尔夫、乔伊斯、迪福、斯坦因等),阅读该书或许需要对这部分英伦文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否则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

Level  4.  正印学徒系列

定义:“门徒”指的是刚刚真正进入小说创作的大院,开始集中精力思考小说创作问题的朋友。有自己的提问也有自己的见解,有一定心得也有一些创作积累,边扎马步边练把式的阶段。

《小说稗类》——张大春

写作到了这一步,就开始上职业化轨道了。台湾作家张大春写的这本《小说稗类》是一本不错的参考教材。这一阶段,我们开始讲究小说语言的质量,这部分既基本,又高端,不容忽视。这是一本小说是否能够成为或接近经典的要素。

台湾作家写的书,对于普通内陆读者会有一些阅读障碍,这不在于简繁体的问题,而在于他们所使用的文法更加复杂而巧妙,句子信息量丰富,理解的时候脑子里要转个弯。总之不太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张大春这本书写得非常地道,修辞、节奏、取材、主题、腔调、情节设置等等方面都在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有升一格的讲解。对于拓展写作者视野、寻找创作突破口帮助会很大。

《文心雕龙》——刘勰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本文论,如果不喜欢读文言文的话,可以找现代文翻译版看,也差不多。国内有一门专门的学问,叫“龙学”,研究的就是这本书。

这本书对文学体裁、创作思路等方面有细致入微的分析,甚至语言略嫌烦腻。但个中涉及诸多真知灼见,以及早已被现代人遗忘的创作规律。看《文心雕龙》是一种回归,你会发现古人也会遇到今人遇到的创作问题。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那些困惑的,这或许也是冲破现代文学避障的一股清流。

Level  5.  登堂入室系列

定义:到了这个阶段的作者,基本都看不到我这篇文章了。据我所知,简书里还没有这个段位的选手。这一类属于在写作上很有水平,出过书拿过奖,有自己的风格辨识度和独特主张的。

《小说的艺术》——米兰 · 昆德拉

这一类型的作品也非常非常多,如左拉的《论写作》、钱钟书的《七缀集》、斯坦纳的《语言与沉默》等等。选昆德拉这本,主要是他书名有总结性,再者是这本书知名度高。

这一类文艺批评作品,并没有很强的实战指导意义,作家只是就其研究发表成果和观点。对于一个Lv.5的写作者来说,大抵只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书,如夏丏尊的《文心》、克里斯 · 巴蒂的《30天写小说》等等,只是因为我没有读过,所以不好强行推荐。另外,像张爱玲、鲁迅、莫言等等的小说家都或多或少写过谈写作的杂文,大家也可以找来看。还有,许多书的前言后记,作者也会透露一些写作经验,一般我对这部分都是很重视的,大家看书的时候切莫忽略它。

以上推荐了10本书,其实不止10本,都称不上是好书。为什么呢?所谓好书,都是就阅读者所能接受的程度而言,我只能说,这10本书对于相应的读者会有帮助。不过,因为我在区分的时候可能有点太细,所以选书的时候前后跨一两个阶并没有太大问题。最重要的是,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


☆其他写作话题分享,参见「图特谈写作」总目录 所列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