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验单上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有什么区别?

 mq66 2019-09-29

对于非医学人士而言,可能会区分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猛一看这二者还是挺像的,但是其实它们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相关知识。

1.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鬼?它有什么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名称是HbA1c,它主要是我们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液中的糖类结合后的一种物质,医学上它主要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其数值越高说明血糖控制的越差。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糖化血红蛋白比值在3%~6%之间。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速度是比较慢的,一时的血糖波动并不会对糖化血红蛋白造成明显的影响。而我们平时测量的血糖波动性比较大,测量的血糖只能代表那一时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准确地反应出血糖的平均水平,但是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糖化血红蛋白在我们人体内是比较稳定的,它一旦生成就不容易分解,而且它也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既然糖化血红蛋白这么厉害,那它能否替代抽血检测的血糖呢?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随机血糖只能代表当时的血糖,并不能准确判断长时间内的血糖的平均水平,我们的血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一些小的波动。另外如果病人如果发生了低血糖反应,通过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判断不了的,但是这个时候病人是有猝死的风险的。

在临床上常常需要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比值的变化来调整用药,如果平时糖化血红蛋白比值<7%,而最近超过了7%,这时候说明以前的治疗方案不能使血糖稳定,需要调整用药了。

2.什么是血红蛋白?它有什么意义?

血红蛋白其实就是我们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只不过它可以运输氧气,而且我们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主要就是因为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临床上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判断是否贫血,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是120~160g/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是110~150g/L。

如果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120g/L,女性的血红蛋白<110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在临床上如果血红蛋白偏高考虑可能和慢性缺氧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有关,而且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他们的血红蛋白也是高于正常人的。此外大量出汗、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情况都可以造成体内的水分减少,而体内的血红蛋白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时候血液相当于被浓缩了,血红蛋白的浓度也会偏高。

而能引起血红蛋白浓度偏小的原因就太多了,比如血液疾病、营养不良导致造血原料缺乏、急性失血等。一些生理情况也会引起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比如一次性喝太多的水分、老年人因为骨髓功能减退造成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等。

3.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有什么区别?

糖化血红蛋白是体内的血红蛋白和糖类结合以后的产物,这个是来源的区别。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应最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血红蛋白能反应是否贫血,这是二者的意义不同。

最后小结: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主要在于来源和临床意义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