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有四大“镇馆之宝”,分别是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 除了四大“镇馆之宝”外,还有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等。 曾侯乙 曾侯乙,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此展厅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 曾候乙墓场景复原 铜尊盘 铜尊盘是酒器。曾侯乙墓出土,出土时尊置于盘中。尊与盘内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铜鉴缶(又称铜鉴)、铜过滤器 铜鉴缶(又称铜鉴),酒器。缶内盛酒。鉴与缶之间的空隙盛冰,冰冻可保持酒的清醇。铜过滤器是用来过滤酒滓的。 铜鹿角立鹤 铜联禁大壶 铜联禁大壶是酒器。禁是承酒具的器座,用于放置双壶。 大铜尊缶 大铜尊缶,酒器。用于祭祀、宴飨等仪式活动,是目前所知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酒器。肩部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曾侯乙编钟 四大镇馆之宝之一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 建鼓铜座 建鼓铜座,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 ![]() 曾侯乙编磬 ![]() 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 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食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 ![]() 透雕漆禁 ![]()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 ![]() “弋射图”彩漆衣箱 ![]() 《二十八宿图》衣箱 ![]() 象形铜带钩 ![]() 金带钩 ![]() 玉带钩 ![]() 十八节龙凤玉挂饰 ![]() 金盏、金杯 ![]() 玉剑 ![]() 武士甲胄、马甲胄 曾侯乙墓除了出土有人甲外,还出土了马甲胄。 ![]() 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 四大镇馆之宝之二郧县人头骨化石。湖北鄂西一带是古人类化石的重要发现地。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郧县发现了两具人类头骨化石,科学测定约为距今 100万年的直立人。其中1号头骨化石是湖北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 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 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 盘龙城宫殿复原模型 ![]() 金锭 金锭,正面铸有“随驾银作局销镕/捌成色金伍拾两重/作头季鼎等/匠人黄闵弟永乐拾肆年捌月日”铭文。“银作局”是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负责制作金银钱币、器具等。“随驾银作局”是随永乐皇帝往返于南京、北京的“银作局”。作头为管辖工匠者。 ![]() 皮弁 皮弁,出土时皮弁已朽,尚存金玉附件134件。据文献记载,明亲王皮弁外用乌纱,前后各九缝五采玉珠9颗。今据山东鲁荒王冕复原。 ![]() 金镶宝石帽顶 金镶宝石帽顶由金镶宝石莲花底座和蓝宝石顶饰组成,现存宝石10颗。顶上镶嵌一颗约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 ![]() 金花丝镶宝石带 ![]() 金锺盖 金锺盖盖面饰龙赶珠纹和云纹,盖口沿内璧有“承奉司正统二年造金锺盖四两九钱”铭文。“承奉司”是洪武三年设置的亲王府内官机构。 ![]() 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 ![]() 青花四爱图梅瓶 四大镇馆之宝之三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 ![]() 越王勾践剑 四大镇馆之宝之四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孤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剑身上布满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有鸟虫书错金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 云梦睡虎地秦简之《语书》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2座秦墓。其中11号墓墓主是秦安陆一位名叫“喜”的官吏,他的随葬品中包括大量法律、日书等秦代文献。 图中的是《语书》,内容是秦的南郡守腾下发给下属各县、道的文书,内容为要求官吏、百姓严格执行秦的法令。 ![]() 云梦睡虎地秦简之《法律答问》 《法律答问》多采用答问形式对秦律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的意图作出明确的解释。秦代“以吏为师”,《法律答问》可能就是当时培训官吏时使用的教材。 ![]() 云梦睡虎地秦简之《为吏之道》 《为吏之道》采用了分栏书写的方式,论述了官吏应有的道德修养。 ![]() 云梦睡虎地秦简之《秦律十八种》 《秦律十八种》是秦代十八种法律条文的节选。睡虎地秦简是秦代法律首次系统的发现,可以看出秦法十分细密、详备。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博物馆楼上有块平台,可以出来透透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