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 玑 星◆中国黄金史 熠熠生辉五千年(五)

 盛江河 2019-09-29

【明清金器 华丽繁缛】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的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如果你从中国金器的历史长廊中流览而过,那么当你信步走到这里时,便会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其器形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制作工艺的精细复杂,特别是那满目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相和谐一致,但是却和贴近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器迥然有别。大体上说,明代金银器仍未脱尽生动古朴,而清代金银器却极为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器那种细腻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

2001年,考古专家对明代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梁庄王墓开展了发掘工作,发现墓中随葬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共计有3000多件,且大都是稀世珍宝,让人震撼,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未见。如金花丝镶宝石带,由24件金花丝镶宝石带銙和两件金带扣及1件脱落的金插销组成,共重641.9克。该带“排方”9件、“小方”4件。全带共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东陵石、长石等宝石84颗。其中祖母绿、猫眼、红宝石、蓝宝石等十分贵重,仅祖母绿,在明代一两可换黄金四百两。还有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冠顶,通高7厘米,底径7—7.8厘米,冠顶由金质椭圆形喇叭状底座和白玉镂空龙纹顶饰组成,覆莲瓣面上现存宝石7颗,座顶以“碗镶”法嵌玉顶饰。一起出土的还有金镶宝石绦环,金带銙中心托镶嵌髹漆骨片或木片,小托则镶嵌宝石,共存镶宝石14颗,包括红宝石6颗、蓝宝石3颗、祖母绿4颗和东陵石1颗。此外,还有金凤簪一对两件,一件全长23.5厘米,凤体长8.7厘米,高7.8厘米,厚1.9厘米,重95克。另一件全长24厘米,凤体长8.9厘米,高9厘米,厚1.9厘米,重94.6克。簪头为镂空单立凤,凤站立在一朵镂空的飞云上,飞云下接簪尾,簪尾较长,为“直插式”簪。全器是分件制造,再金焊合成。凤的身、翅、尾、飞云用累丝法制成(飞云上还掐丝作出卷云纹),足用祥丝法缠成,其头、颈及簪尾系锤揲而成,异常精美和富贵。

清朝时期,我国金器工艺空前发展,皇家使用金器更是遍及典章(制度法令等的统称)、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等各个方面。金器的器型和纹饰追求富丽华贵,其造型随着器物功能的多样化而更加绚丽多彩,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特征,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再加上加工精致的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整个器物更是色彩缤纷,金碧辉煌。清代金银器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清代的复合工艺很发达,金银器与珐琅、珠玉、宝石等结合,相映成辉,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此外,清代还出现了在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或以金掐丝填烧珐琅,以及金胎画珐琅等新工艺。这类作品在清宫和广东地区非常流行,造型华美,色调或浓郁、或雅丽,更增添了宫廷器物的富贵气息。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银器中,以清代皇帝和后妃御用的金器最为丰富,其中有礼乐器、生活用具和各种陈设器,也有宗教文物中的佛像、龛塔、供器、法器等。这些器物的工艺制作采用了铸造、锤鍱、錾刻、累丝等多种技术,还有许多金银器镶嵌着珍贵的宝石、美玉、翡翠、碧玺等。这些金器大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极富宫廷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清代金器——金錾花嵌珠杯盘,其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展示了一个流金溢彩的大清帝国宫廷生活图景。杯盘为一套,通高7.3厘米,杯口径7.1厘米,盘径9.5厘米,金杯为圆形敞口圈足,外壁錾刻双龙穿莲纹,两侧以镂空篆书“万寿”、“无疆”四字为耳。耳的顶端以莲花托嵌东珠作装饰。金盘亦为圆形,在边缘饰勾莲纹一周,其间等距嵌东珠八颗,盘心凸起,其上錾刻龙戏珠纹,盘内錾刻云纹。此杯盘金质上乘,造型秀雅端庄,装饰华丽,工艺极其精湛,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应是清代中期皇帝寿辰时所使用的酒具。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立双凤盥盆也是清代金器中的极品。盆边径43厘米,底径32.7厘米,高9厘米,以锤鍱、錾镌之法制成。平沿铆焊金鍱錾花隐起的双角、宝瓶、银锭、石榴、祥云、宝珠、法轮、双卷、双钱、华盖、金杵、鱼等十二杂宝吉祥图案,底内后嵌之金锤鍱錾镌花纹中立双凤和三朵宝相花。再如清乾隆时期的珐琅彩法轮,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高27.6厘米,宽16.7厘米,底径10.8厘米,通体金光灿灿,镶嵌着红、蓝、绿三色“宝石”。这件法轮既不是法器,也不是佛堂的摆设,而是景德镇官窑的瓷器,各种颜色的宝石均为涂刷釉料烧成,烧成后再在瓷胎上涂刷金粉,看起来华丽高贵。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七层玲珑金佛塔,高43厘米,顶端的塔刹为火焰顶镶嵌珊瑚宝珠,塔身每层四门四窗,每门内有一尊佛坐在双层莲花座上,每层塔顶以八条龙为屋脊,龙嘴衔风铃一只。这是一座汉传佛教宝塔,制作精细,工艺精湛,用料考究,世所罕见,是清代宫廷御用品,代表了清宫金品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准,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病逝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乾隆帝为表示对已故母亲的孝敬,在其母去世不到一个月,即下诏制作金塔一座,专盛皇太后御发。金发塔共用黄金三千多两,由清宫造办处承做,并派遣大臣福隆安、和珅等督办。金发塔设计式样经乾隆帝钦定,而后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赶制而成,安放在崇庆皇太后生前居住过的寿康宫东佛堂内。金发塔高147厘米,底座70×70厘米。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颈、塔伞及日月6部分组成,各层均于适当部位嵌珠宝、绿松石、珊瑚等。塔肚内供佛后置一盛发金匣,金匣正面饰六字真言、匣墙有八吉祥纹饰,下配白檀香木座。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塔座前正板上贴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金发塔以盘纹焊接和锤胎錾花工艺制作,纹饰精美,造型高峻而玲巧,反映了清乾隆朝金属工艺的水平。

黄金因其珍贵,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正因其珍贵,人们总要想尽办法找到它,把它雕塑成心目中的各种形象,供奉它。即使成为权力阶层的专用,但它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抹十分纯质的亮色。在几千年的华夏历史文明中,黄金不管是作为货币还是装饰品,都散发着熠熠光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贯穿全球经济产物,也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