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允默斋 2019-09-30

    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获得自唐末五代至南宋初期的各类瓷器三万余件(片)和大量窑具标本。其中南宋龙窑窑炉、作坊遗迹系越窑遗址中首次发现。

上林湖集我国瓷器的发祥地、唐宋越窑青瓷的生产中心及"秘色瓷"原产地于一身,在我国早期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考古调查,上林湖环湖周围有青瓷窑址近120处,分布区域为12.9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木勺湾、黄鳝山、荷花芯、狗颈山、后施岙、吴家溪、黄婆岙等处,可确认东汉、三国时期的窑址11处,南朝1处,唐代31处,唐-五代11处,唐-北宋17处,五代7处,五代-北宋27处,北宋10处。上林湖越窑遗址是我国目前烧造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窑址之一,展现了越窑从创烧、发展、繁盛至衰落的整个历史轨迹,有"露天青瓷博物馆"之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自东汉晚期成功地烧制出青瓷器,至三国时期,上林湖的瓷业生产初具规模,形成了第一个兴盛期。南朝时期上林湖窑场取得了匣钵装烧的技术进步

到唐中期以后,上林湖越窑成为当时"南青北白"格局中南方青瓷中的杰出代表。尤其到唐晚期,上林湖的瓷业生产进入最繁盛的时期,窑场数量剧增,制作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美完善的境界,产品的种类、造型、制作工艺独步天下,还烧制出代表了当时瓷器工艺最高水平的秘色瓷,并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在上林湖设立"贡窑"和置官监窑,以便大量烧制秘色瓷供奉朝廷。五代时期,瓷业生产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制瓷工艺仍居诸窑之首。直至北宋中期,上林湖越窑瓷业生产规模依然庞大,但在工艺技术上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迹象。

北宋后期,越窑开始衰落。南宋初期,由于朝廷征烧祭器等,越窑曾短暂地重现繁荣。但由于南宋朝廷在临安设立官窑,加之其他因素,上林湖越窑最终逐渐停烧。

1993年至199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管会对上林湖荷花芯窑址进行了连续性发掘,揭露窑炉2条,并为其中长达40余米的唐代龙窑建造了唐代风格的保护棚。窑炉依山势而上,由火膛、窑床、窑尾组成,最宽处近3米,窑床内的垫柱、两旁的瓷片,生动展现了昔日的烧造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