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原创 养儿方知父母恩,养女方知世道险。 有了女儿,仿佛有了软肋,我们必须变成她的铠甲,护她周全,给她力量。 澳大利亚作家史蒂在《养育女孩》一书中写道:
世道险恶,人心难测,只有带她看过世界,她才会有抵御风雨的能力。 家有女儿,一定要带她见这三种世面。 见生活的世面 以前当编辑的时候,我们部门有2个实习生。 小西活泼开朗,见面能落落大方地跟别人打招呼,刚来2个月,就顺利地和团队打成了一片。 安安性格就比较内向沉稳,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每次需要她去对接另一个部门的时候,就特别抗拒。 有一次我们有个任务,需要去采访一个美国的艺术家,我带他们一同前往。 到了现场,小西边用打招呼,边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手工制品当礼物。 而安安却怯生生地站在一旁,不敢轻易搭话。 即便我站在旁边,让她抓住机会,她还是紧张地一言不发。 最后小西一个人完成了采访任务。 还跟艺术家交换了联系方式,说下次带他一起去逛北京城。 小西和安安在一起,气场是不一样的,小西自信大方,安安则扭捏害羞。 起初我觉得是性格差异使然,后来才知道两人的差异在于:见世面。 他们年龄相仿,家庭条件也差不多。 但是安安父母的教育模式,十分保守,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不让她在任何事情上分心。 在学校还好,一走出社会,各种人际关系、沟通问题通通显现出来,让她有点接受无能。 小西的父母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总会想方设法地带她出去见世面。
她父母会尽量创造机会让她接触社会。 做义工的时候,她对善良多了一份理解; 去踏青的时候,她对自然多了一份敬畏; 去社交的时候,她对人际关系多了一份理解。 所谓的富养女儿,不是给她优渥的生活条件,而是带她去感受这个世界。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她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她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她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生活的世面,就藏在柴米油盐、钢筋泥土中。 父母只有带女儿去见世面,女儿才能更有见识。 见感情的世面
看《欢乐颂》的时候,最心疼的角色就是樊胜美。 她有才有貌,身材好,情商高,好像能游刃有余地转圜在各种男人中。 但是一旦谈起恋爱,却变得不像自己。 和曲筱绡的哥哥曲连杰恋爱的时候,曲筱绡不止一次地提醒她,说曲连杰只是玩玩而已,但樊胜美就是不信。 恋爱过程中,曲连杰带她出入各种高端场合,给她买奢侈品包包,带她去各地旅行。 聪明精明如她,就这样一步步掉入了渣男的陷阱。 结果不出所料,曲连杰最后还是毫不留情地甩了她。 她一个人躺在床上,伤心得哭天抢地。 这段感情的悲剧在哪里? 有人说是因为她贪心,想嫁给富二代;有人说她愚蠢,分不清真心和假意。 但看到她的原生家庭的时候,我才明白,这是因为她从小就缺乏爱。 父亲母亲对她毫不关心,哥哥就像一个吸血鬼,需要源源她不断地“供给”。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女儿对父爱的渴望,就像饥饿的野兽突然走进了羊圈里。 所以缺少父亲关爱的女性在选择伴侣的时候更容易出错,更容易被一些肤浅的关系迷惑,更容易被一些男人施以小利所骗走。 因此在感情中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樊胜美,但凡看到男人对她多一点殷勤和付出,就理所当然地当成爱了。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择偶可以算得上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后半生躺赢,赌输了还得赔上前半生。 作为父亲,一定要从小教给她被爱的坚定和分辨爱的能力。 因为感受到自己被爱着,所以才不会遇见一个普通的男人就觉得非他不可; 因为有分辨爱的能力,所以明白在爱情中做到永远比说到更重要,才不会被花言巧语吃得死死的。 父母之间的爱情,是带女儿见识生命中第一个感情世面。 父母相爱的家庭,女儿才会更懂爱。 关于成长 前几天,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女性电影《成长教育》。 16岁的珍妮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小女孩,就读于英国的一所女校。 成绩优异的她本来是牛津大学的“种子选手”,学校里的老师对她期待也很高。 珍妮并不是书呆子,她热爱艺术,喜欢浪漫,她渴望考上大学,是为了以后可以穿上华丽的礼服,出入各种高级的音乐会现场。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帅气多金,风趣绅士的男人大卫,两人一见如故,迅速进入热恋期。 大卫带珍妮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出入高档餐厅、音乐剧院、艺术品拍卖会,灯火酒绿,纸醉金迷,珍妮好像找到了通向理想生活的“捷径”。 沉溺与爱情与幻想中,珍妮的成绩一落千丈。 英语老师语重心长地劝说,她理直气壮地反驳:
校长多次警告珍妮,再这样下去将对她进行开除处理,珍妮没有犹豫,选择了退学。 考上大学对珍妮来说,就像是通向理想生活的独木桥,但枯燥的学习过程,让他心生烦闷。 大卫无疑是一个跳板,只需要投入他的怀抱,理想生活就触手可及。 放弃了学业的珍妮,选择了婚姻。 但,就在他们结婚前一夜,珍妮发现大卫不仅已婚,而且有了孩子。 恼羞成怒的珍妮和大卫断绝了关系,但此时的她不仅失去了感情,也失去了学业。 幸运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英语老师及时出现。 珍妮来到她家,看到屋里的装潢虽然简陋,但钢琴、藏书、绘画、咖啡机让屋子极具艺术气息。 这时她才恍然大悟,自己所追求的艺术不过是浮于表面的标签,而真正的艺术是融入其中。 褪去浮躁,珍妮在老师的帮助下,回归学校,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和珍妮一样,很多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也许年轻可以换来特殊照顾,美貌可以换来短暂的财富,但年华易老,容颜易凋。 没有谁是你的靠山,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 所以,女孩这辈子,唯一不能放弃的,就是成长。 再忙也要抽空读书,再富也要有份工作,也许你能一夜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夜读成林徽因。 一个女孩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见过了生活的残忍后,依旧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 见过生活的世面后,她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接受最差的; 见过感情的世面后,她有爱人的能力,也有被爱的底气; 见过成长的世面后,她有向上的动力,也有努力的勇气。 年纪越大,越觉得,成人世界的竞争真的很残酷,不仅仅在于明晃晃的身份背景较量,更在于暗戳戳的见识修养上的比拼。 作为父母,我们拼尽全力或许也只能给她们一个普通的家庭条件,但眼界和修养或许可以从小慢慢塑造。 理想中女儿最好的样子大概是这样: 有洋溢在脸上的自信,扎根在心底的善良,融入骨血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 最后,和大家分享作家刘瑜给女儿写的一段话: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希望每个女孩都被生活温柔以待。 背景音乐 | 邢晗铭《儿歌》 |
|
来自: 昵称65616384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