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球星绰号网络化现象:社会语境演化在足坛的体现|曼城|皇家马德里|尤文图斯|巴塞罗那|C罗|皮克|...

 wawezz 2019-09-30

互联网普及到今天,语言网络化已经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虽然非学术研究者,很难用具象的语言说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语言网络化,但绝大多数使用网络交流的人们,都能切身感受到在互联网上交流时语言与正式书面语之间的差距。

这种差距有些并不细微,比如传递“再见”这个概念,网络语言可以是“886”,也可以直接是一个表情,但这多种形式都可以传递清楚“再见”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从“再见”到一个表情,变化这么大的传递形式,都可以起到同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这就是语言的网络化。

那么,语言网络化的现象,在球星绰号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比如绝代双骄之一的C罗,全名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而球迷为了称呼方便,又为了与巴西人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相区分,就直接用他全名的首字母 罗纳尔多的中文首字,形成一个即简洁清晰,又独具个人标签的绰号。

而为何举C罗这个例子呢?是因为这个绰号实在是太过经典的语言网络化现象。要知道,C罗刚出道时,绰号不是这样的。在曼联时期,他被称呼为小小罗,甚至有些球迷因为他花哨的假动作而称呼他为花罗。但随着他在足坛上竞技地位的提升,以及更深层次的语言网络化倾向的日趋普遍,用更具网络语言风格的C罗来称呼他,最终成为了球迷普遍认可的称呼。而从小小罗、花罗这样的绰号,演变到C罗,恰恰体现了球星绰号网络化的这一现象。

绰号网络化之前,足坛上流行什么样的绰号?

互联网兴起于上世纪末,在那个年代,足坛上流行的球星绰号风格,和今日有很大的不同,那时的球星绰号,主要有这几种风格。

一是某某王子、某某金童、某某子。比如巴乔被称为忧郁王子,托蒂被称为罗马王子,皮耶罗被称为斑马王子,卡尼吉亚被称为风之子,卡卡被称为上帝之子,托雷斯被称为西班牙金童,欧文被称为利物浦金童。

二是某某王。比如狮王卡恩、指环王劳尔、球王马拉多纳、国王坎通纳。

三是某类具体的名词。比如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战神巴蒂斯图塔、外星人罗纳尔多。

这些绰号,无论哪一种形式,大多是出于对球星的敬仰,绰号本身也带着尊重的敬词。比如被称为某某王子、某某王的就不言而喻了,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而类似于战神、外星人这样的绰号,也是出自球迷对于球星的无限崇拜之情。

然而,今日流行的球星绰号风格,包括上文提到的C罗,大都是以一种网络化的语言,而除了C罗这个中性的称呼之外,大多数网络化的绰号名词,是带着一种网络化特有的幽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幽默里往往带有几分戏谑。典型的例子,便是水爷拉莫斯。

作为西班牙和皇马的双料队长,拉莫斯得此绰号,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喜欢在比赛前给自己的头发涂满发胶,这让他在比赛中常常显得头发湿漉漉的;二是因为他过去在比赛中时常状态不稳。因此,水爷这个称呼,对于拉莫斯来说绝不是一种敬称,相反,是带着几分反讽气质的调侃。

同样的,同为西班牙人,布斯克茨被球迷成为布教授,更是一种绝对的戏谑。得此称呼,是因为布斯克茨曾在比赛中被对手“侵犯”后痛苦倒地,但被转播镜头捕捉到倒地的布斯克茨透过指尖,在偷瞄主裁举动的画面,这一镜头成了布斯克茨假摔的实证,球迷就此被布斯克茨的高超演技所折服,为他送上“布教授”的绰号。

由此可见,我们大体可以总结,互联网普及之后,球星绰号的风格有很大的改变。之前,球星绰号往往体现一种对球星的敬仰,绰号里流露大多是敬词或尊称。而当今的球星绰号更流行以网络化的语言,来传达一些对球星调侃和戏谑的意味。

为何会出现绰号网络化?

那么,出现球星绰号网络化的现象,其实是源于社会语境有明显的网络化倾向。也就是说,目前社会文化中,流行传播速度最快的语言(名词),就是网络化的语言。比如,在上一个十年里,曾经火遍中文互联网的“范跑跑”。

由于在地震的危难时刻自己跑了,范跑跑得此得名。这一称呼流行之广,使得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他的真名,但都知道他的行径。以致于这个名词后来出现了破圈现象,一些其他领域的信息传播,也借助这个名词来形容。比如,当上市公司的股东不同寻常的出售股票,新闻标题可能就会是《某某上市公司股东欲当范跑跑》。并且,这种以姓氏加上“跑跑”这类叠字的绰号,随后多年来一直流行,成为典型的网络化语言。

再如,如今非常常见的某某哥、某某姐、某某爷这样的称呼,也是典型的网络化语言,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中文语境中,可以追溯到芙蓉姐姐、凤姐,而真正大规模流行与裂变爆发,是在犀利哥走进国际时尚视野起。

如果真要溯源追根,那么这种绰号风格的出现,可以用模因理论来解释。这种理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现象,当人们用学来的新词语,引进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并加以使用,新的词语就会以被复制的方式出现并传播。人们每天从事的语言活动,都是在学习新语言形式之后的语言传播,并在交互过程中获得新的语言认知,这就是新词产生的原料与模板。有了这样的储备,当遇到类似事情或经历时,便会激发创造新词的热情,产生一个新的词汇灵感。

例如,在犀利哥这个绰号中,犀利就是模因理论中的“模”,既可以随意替换成适合自己语境的部分,比如风骚哥、强悍哥等等。而这里的“模”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某某哥中的“哥”也可以是“模”,即犀利弟、犀利姐。总之,适合网络化传播风格的词汇,往往是具备形象与简洁的双重标准,可以让读者(受众)一目了然的知晓这个词汇蕴含的情绪或态度,这就是网络化的显著特点,符合传播效果最大化所必须准备的“形象与简洁”。

抛开理论,简单来讲,网络化的绰号产生之初,往往是专指某个个人的独特行为,但渐渐演变为任何有此特点或相同经历的人,都可以用这种特殊的命名绰号的方式。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绰号风格是一种网络民意的体现,体现着民意的好恶。

没错,社会交际指示作用,正是当今社会文化中绰号网络化的现实意义,具体到足坛球星绰号也是如此。说到底,这是社会文化进化发展的一种产物,是在互联网逐步普及之后的产物。网络化的绰号表明着人们对人物及行为的态度倾向,往往具有一针见血的态度讽刺,使得描述形象更加生动,中心事物特点更加鲜明,即使得调侃言之有物,又能让听者了然于胸。这种一石二鸟的绰号风格,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充分体现着当今时代的特色。

绰号“金毛狮王”的传奇球星巴尔德拉马

当今球星绰号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先起源于网络(球迷)用户,而后经媒体渲染、使用与宣传,从而得以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成为球星在球迷群体中的通用绰号。这种方式与“范跑跑”、“犀利哥”这样的称呼起源于网友,经媒体渲染而成为能够被大多数人所了解的通用语义,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球星绰号网络化,也正是语言演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体现:双向反哺。

所谓的双向反哺,是指之前的文化传播,往往是媒体宣传介绍,用户受众才会了解。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能是信息的输出方,也就是人人都可能是“自媒体”,这时的文化传播路径更多样,这在球星绰号网络化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前的球星绰号,往往是媒体先设计出,然后经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让球迷了解并接受;而现在的球星绰号,有相当多是球迷在网络上的灵感迸发,媒体随后再加以使用并传播。

在这里,我们还是可以采用“C罗”这个绰号为例,类似于C罗这种绰号目前已经很常见,其实一开始就是球迷在互联网上为了简洁有效区分球星所采用的称呼,毕竟打出“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这个名字,和打出“C罗”这个称呼,所需要敲打键盘的次数就不是一个量级。同理,B席、J罗这样的绰号诞生,也是如此。

而“丁丁”这个绰号的出现,更是充分说明球星绰号网络化之后的双向反哺。毕竟,相信没有任何媒体会率先使用这个绰号来称呼一个球星,而自由自在的网络就提供了这种环境。球迷网友结合德布劳内的长相以及他的国籍,用比利时的国宝级漫画IP《丁丁历险记》的主角丁丁来称呼他。渐渐的,这个绰号被媒体接受了,德布劳内,就真的拥有了“丁丁”的绰号。

这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但在网络时代,“丁丁”这样的绰号,可以先在网络上被球迷广泛接受,然后才被媒体所使用。而这,便是球星绰号网络化的表现。

一些有趣的网络化球星绰号

除了上文提到的“水爷”、“布教授”,当今足坛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网络化球星绰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几个。

二娃,是球迷对德国球星穆勒的称呼。首先,“二”这个字,在汉语语境中延伸出如今用来描述一个人不合常规的搞笑举动,本就是网络化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语义。穆勒因为时常摆出各种搞怪动作,被球迷用二娃来描述。这个绰号生动形象的传达了穆勒给人的印象。

其实,在上世纪,足坛中也曾有这类人物,比如哥伦比亚球星伊基塔,他因为在门将位置上出人意料的举动而为人所知,但伊基塔的绰号却是“疯子”。从疯子到二娃,绰号的不同,体现的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球星行为的接受度,以及语言风格本身的进化与改变。

摄政王,是球迷对智利门将布拉沃的调侃。得此绰号,源自有一段时间,布拉沃在曼城门将位置上,几乎只要是对手射正,就被攻破大门。因此,球迷用射正的谐音“摄政”,给予了布拉沃一个尴尬的“王”的称号。

摄政王,这个绰号同样网络化味道十足,其起名风格其实和“犀利哥”一样,都是一个名词后面加上定语“哥”或者“王”,前面的名词突出行事风格“犀利”、“摄政”,后面的定语形成一个虚词。

盛世美颜,是球迷对迭戈-科斯塔的定位。众所周知,科斯塔的外貌只能用粗犷来形容,但这位西班牙球星在粗犷之下,却时常和原本被认为是相貌英俊的球星出现重合。比如,好事球迷时常将科斯塔和法布雷加斯放在一起,经过p图之后,两人的相貌竟然高度重合,因此球迷用盛世美颜形容科斯塔,言语之中当然是嘲讽。

狗剩,是中文球迷对道格拉斯-科斯塔的称谓。这种直接音译过来的称谓也极具时代特色,充分体现了网络化语音的调侃味道。毕竟,在正式文本中,狗剩这样的称谓绝对上不了台面,翻译更是不可能直接把“douglas”拼成“dog last”。类似的绰号不少,比如“波霸”博格巴、“拉师傅的”拉什福德。

结语

当然,球星绰号网络化,只是当今时代文化潮流在足坛中的一个体现。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并不代表目前所有的球星绰号都是网络化语言,仍有相当数量如雷贯耳的球星绰号,是很传统的风格。

比如,因贝尔风驰电掣的速度以及绝妙的长相,人们称呼他为“大圣”。因英俊面容与超强的弹跳能力,人们称呼罗伊斯为“小火箭”。因和德罗巴拥有类似的身体素质,人们称呼卢卡库为“小魔兽”。

这些称谓区别于网络化绰号的显著特点,是这些传统风格的绰号,绝大多数是处于崇敬,绰号字面上就带有敬仰之情。而类似于“水爷”、“喝水哥”、“皮看穿”、“布教授”、“摄政王”之类的网络化球星绰号,更多是对球星本人某种行为的一种调侃,并逐渐成为了球星的标签。

而球星绰号从传统到网络化,恰恰是社会语境演化的一种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拙文至此,抛砖引玉,敬请大家留言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